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篇
  免费   0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1篇
  2015年   1篇
  2008年   1篇
  200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日本儒学的发展有起有伏,历史上曾经得益于政府的扶持,但更多的则归功于一大批儒学家的倾心研究。在近代,儒学曾一度成为日本官学,其间经历了由辉煌到衰微的历史命运,主张重评汉学的中村正直为汉学振兴倾注了全力。明治以后,汉学研究由衰到盛,宇野哲人,狩野直喜坚守汉学,使之得以流传。现代公开表明“我是儒学家”的吉川幸次郎、冈田武彦便是此潮流的延续,二者对儒学的研究均倾注了全力,并获得了丰硕成果,他们希望儒教能重新在日本复活。  相似文献   
2.
《孔子研究》2021,(3):107-116
王阳明的《大学》诠释在其心学思想体系中至关重要,这引起了日本著名阳明学者冈田武彦先生的高度重视。本文以王明阳的《大学》观为基础,依托相关文献,首先阐明冈田武彦对王阳明《大学》观内在嬗变的理解、检讨与反思;其次探究冈田武彦基于王阳明《大学》观所做出的思想开拓。冈田认为学问头脑的转变促成了王明阳《大学》观的思想变迁,但这与《大学》本旨是否相合却值得商榷。王阳明《大学》思想与冈田武彦晚年的身学说、"共生"理念之间存在着内在逻辑联系,"致知"说对冈田"致身"说的提出具有启迪意义,而"万物一体之仁"则为"共生理念"提供了思想资源。  相似文献   
3.
<宋高僧传>卷四之唐京兆大慈恩寺彦悰,据<开元释教录>等文献考证,即<后画录>作者彦悰,生卒年在610-690年间,唐人.而<续高僧传>卷二所载僧彦琮的生卒年是557-610年,是隋人.二人各有著作传世.由于名字相近,读音相同,生活时代亦接近,故后来多有将二人彼此混淆,以致张冠李戴者,包括正史著作中此类错误亦无幸免.文中对此一一予以辨析,以还历史的本来面目.  相似文献   
4.
施娜 《现代哲学》2022,(3):43-49
日本是马克思主义传入中国的主要渠道之一,而日本的马克思主义思想又来自何处?对此,国内学界的探讨还不够深入。今年是“第一次日本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值此时机,追溯日本马克思主义思想的来源显得尤为重要。1920年前后,日本掀起马克思主义思想的高潮,河上肇、山川均、堺利彦等是该时期的代表性人物。通过考察他们的文本可知:他们的思想源自包括俄国在内的欧美国家,他们在多学科思想的背景下接受马克思主义,因此,他们对马克思主义的理解以及发挥呈现出多元化乃至本地化的特点。  相似文献   
5.
《中国回族文学通史》是国家"十二五"重点出版物出版规划项目、国家出版基金资助项目、宁夏回族自治区文化重点精品工程项目,近日由黄河出版传媒集团阳光出版社出版。由回族文学评论家、回族文化学者杨继国担任主编,自治区内外回族文学、回族文化研究的专家、学者参加了编纂工作。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