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3篇
  免费   0篇
  2018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2年   6篇
  2010年   2篇
  2008年   2篇
  200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明末清初著名的伊斯兰教学者张中的生平,缺乏记载。根据其著译三书《克里默解》、《归真总义》、《四篇要道》的序跋文字,以及苏州丁家巷瑞凝礼拜寺的一种碑刻文字(张中译,原石已佚)和张中表弟周士骐撰《〈修真蒙引〉弁言》等文字,可知他名中,字君时,或又字时中、志中,号隐斋,别号寒山樵叟(寒樵、寒山叟),苏州府吴县阊门外丁家巷瑞符里人。出生于明万历十二年(1584年)。崇祯间至南京,从临潼经师张少山、印度经师阿世格学,笔录阿世格所讲成《归真总义》。明末清初回到苏州,不久往扬州,在清真寺授徒,由学生笔录成《四篇要道》。约顺治十五年(1658年)后,回到苏州,整理并刊刻《归真总义》,刊刻《四篇要道》。顺治十八年(1661年)还在世。在张中一生中,授徒教学一直是主要的内容,三种著译大约都是教学时的教材。  相似文献   
2.
苦楝香     
夜色如水,寂寥抚窗,品着一杯绿茶,享受夜晚的宁静,这时从窗外溜进一缕香气,这气味暗暗的,幽幽的,柔柔的,如涟漪轻轻地荡漾,缓慢地弥漫开来。这样的香温柔沁脾,仿佛一个婉丽女子正给你摇扇,一股清新之气便流入四肢百骸。心里不觉疑惑,但也只是疑惑罢了。奇怪的是,白天这样的香仍有,只需调动嗅觉神经,轻易就能闻到,那香细微如线,柔软似云,悄无声息流动于空气中。好像探密一样寻香而去,来到的是一棵树下。  相似文献   
3.
4.
【本刊讯】(通联员刘长生)香港伊斯兰教界领袖、香港中华回教博爱社主席艾优卜.脱志贤哈智于2012年1月30日下午复命归真,次日下午在香港爱  相似文献   
5.
【本刊讯】沙特王储兼副首相和内政大臣纳伊夫·本·阿卜杜勒阿齐兹·阿勒沙特亲王于2012年6月16日归真。6月18日,受中国伊协会长陈广元大阿訇的委托,副会长杨志波、副秘书长文舰等代表中国伊协前往沙特驻华使馆吊唁并递交了中国伊协的吊唁信。沙特驻华大使叶海亚·本·阿卜杜勒·凯里姆·宰德会见了杨志波  相似文献   
6.
道德的功利性与返本归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经济主义成为强势话语的时代语境中,道德的外在功利性价值受到重视。它迎应了人的物质欲望,却导致道德的工具化和消解。道德的价值只有回到德性伦理的框架和视野中,才是真实的返本归真。在以经济成就为导向的当代中国社会中,需要关切对道德内在性价值的认同,化规范为德性。  相似文献   
7.
奈吉姆丁·拉齐《归真要道》中的完人思想是以认识真主为核心的人本论,他从人之命、身、性、心四个方面层层递进地论述了这一思想。  相似文献   
8.
对生命价值的充分肯定和对长生成仙的热烈追求是道教最具特色的教义.元代道教戏剧以独特的视角和艺术的手法对道教乐生思想进行了全方位地形象图解.面对成仙诱惑,凡人的怀疑、拒绝与诘问,正是因为对生的热切渴望对生命的价值强烈认同感使然.情欲乃是人之常情,道教贵生,当然包括对生命基本需求的尊重,对世俗情欲的眷恋与渴望是元代道教戏剧对道教乐生思想的又一诠释.元代道教戏剧着力展现体道之人对山水的乐好,而其乐山好水的审美情趣又与澄心遣欲的宗教追求和隐逸归真的宗教旨意一脉相承.本文以全新的角度阐释元代道教戏剧中体现出的道教乐生思想,以期在加深对道教生命意识的认识的同时,彰显元代道教戏剧独特的艺术价值.  相似文献   
9.
10.
原中国伊协常委、贵州省伊协会长、安顺地区民委副主任、贵州省政协原安顺地区工委副主任纳星斋哈吉于2012年4月1日14时因病归真,享年94岁。纳星斋哈吉1918年9月15日出生于云南省通海县河西区大回村。1929年他先后到甘肃、宁夏等地学习伊斯兰教知识;1941年任平坝清真寺伊玛目;1949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