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篇
  免费   2篇
  国内免费   3篇
  2021年   1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3年   1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1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2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物质成瘾与反转学习损伤密切相关,成瘾者往往不能灵活地适应变化的刺激—结果的联结,这可能进一步加剧成瘾者的物质使用。近年来研究发现,物质成瘾者的反转学习相关的腹外侧前额和背外侧前额等脑区激活异常,这些异常与成瘾者的冲动性和强迫性有关。此外,个体的反转学习能力对其成瘾行为具有一定预测性。今后应增加对不同类型物质成瘾者的反转学习脑机制及物质相关线索对成瘾者反转学习影响的研究,并且进一步探讨成瘾者的冲动性和强迫性对其反转学习的调节及个体反转学习能力对其成瘾行为的预测。  相似文献   
2.
面前这位身穿红呢大衣的少女芳芳滔滔不绝地倾诉着,话语之多速度之快令人膛目。每当轮到其母讲述时,芳芳总会边拍母亲的腿边说:“妈,你不知道的,还是我来说吧。”[第一段]  相似文献   
3.
杨娟  章晨晨  姚树桥 《心理学报》2010,42(9):939-945
探讨沉思及沉思亚型与应激性生活事件的交互作用对抑郁症状的影响。采用流调中心用抑郁量表、青少年生活事件问卷和沉思反应量表等自评量表对527名高中生的抑郁症状、应激性生活事件和沉思进行评估,随后每3个月测评一次抑郁症状和应激性生活事件的发生情况,追踪调查1年,用多层线性模型分析数据。结果表明:沉思和强迫性冥思对抑郁症状的主效应显著,而反思不显著;沉思、强迫性冥思和反思与生活事件对抑郁症状的交互作用均不显著。结论:应激性生活事件和强迫性冥思会加重抑郁症状,而反思没有加重抑郁症状;沉思及亚型均不会改变应激性生活事件对抑郁症状的影响程度。  相似文献   
4.
本研究基于生命历程范式,探讨父母物质主义与大学生网络强迫性购物的关系,并在此基础上建构了一个序列中介效应模型,考察大学生物质主义和社会比较的中介作用。采用方便抽样法对武汉市一所综合性大学858名具有网络购物经验的学生进行问卷调查,结果显示:(1)父母物质主义、大学生物质主义、社会比较和网络强迫性购物两两显著正相关;(2)在控制了性别和家庭社会经济地位之后,父母物质主义对大学生网络强迫性购物具有显著正向预测作用;(3)大学生物质主义和社会比较在父母物质主义与大学生网络强迫性购物之间起中介作用。具体而言,父母物质主义通过两条路径影响大学生网络强迫性购物,一是大学生物质主义的单独中介作用;二是大学生物质主义和社会比较的序列中介作用。上述结果表明,父母物质主义对大学生网络强迫性购物具有一定影响,且这种影响是通过个体因素(物质主义)和同伴互动因素(社会比较)共同作用形成的。  相似文献   
5.
冲动性购买行为的研究综述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冲动性购买行为是消费行为研究的热点问题之一。因为冲动性购买涉及到的心理过程比较复杂 ,所以研究者对于冲动性购买概念的界定一直缺乏一致性。本文讨论了非计划性购买、冲动性购买与强迫性购买三种行为 ,探讨了当前研究方法的局限性 ,总结了以往关于冲动性购买的内在心理机制的研究 ,并探讨了今后可能的研究方向  相似文献   
6.
研究采用Achenbach儿童行为量表(父母用表)和注意、行为抑制及动作协调性行为任务对12名学龄早期的Asperger综合征儿童与29名在年龄及智力水平上与之匹配的正常儿童在行为问题、注意、行为抑制及动作协调等方面进行了比较.结果发现,在控制了年龄和智力因素后:1)Asperger综合征儿童的社会能力与正常儿童相比明显较差,同时常伴随有交往不良、社交退缩、焦虑、忧郁、强迫性、攻击性和多动等一系列行为问题;2)Asperger综合征儿童表现出一定的注意和行为抑制障碍,动作的协调性和灵活性较差.  相似文献   
7.
强迫症是神经症的一种,又称做强迫性神经症,在人群中并不罕见,患病率约为3%,多数在30岁以前逐渐发病,而且男性多于女性。  相似文献   
8.
药物成瘾是以强迫性觅药和用药行为为核心特征的慢性脑疾病。从初始用药到强迫性用药是成瘾者的觅药行为从目标导向性向习惯化发展的过程。强迫性觅药和用药行为是依赖于背外侧纹状体的习惯化行为, 同时前额叶皮层-背内侧纹状体通路对行为的控制减弱, 导致感觉运动皮层-背外侧纹状体通路对行为的控制持续占主导地位, 是成瘾行为具有强迫性特征的重要神经基础。本项目围绕这一重要问题展开研究, 在建立具有成瘾特征的动物模型的基础上, 采用行为学、行为药理学和组织形态学等方法揭示皮层-纹状体通路在强迫性觅药和用药行为中的作用。研究结果有望为进一步寻找该神经网络参与成瘾行为的分子机制提供重要线索。  相似文献   
9.
强迫性是一种与不顾严重后果的固着行为密切相关的神经心理结构, 大脑神经系统对强迫性行为的调控机制崩溃是导致药物成瘾的直接原因。以往研究对于奖赏系统(中脑-皮层-边缘神经环路)在成瘾行为中的作用及机制已经具有丰富的了解, 但针对药物成瘾的强迫性特征本身以及前额叶-反奖赏系统神经环路在成瘾行为中的作用机制了解有限, 尤其是缺乏对药物成瘾强迫性特征的系统考察、缺少遗传学研究以及非兴奋剂类药物的汇聚证据。项目拟结合人类成瘾行为的遗传学视角(海洛因成瘾者与其无药物使用的兄弟姐妹对照), 结合神经认知、脑电生理、神经影像等不同层面的方法和技术, 对药物成瘾强迫性的外在表征、神经生物学基础以及与个体差异有关的遗传易感性进行探索, 期在进一步识别药物成瘾的神经生物标记, 为探寻潜在的药物或非药物干预靶点提供更多证据。  相似文献   
10.
刘亚菁  耿文秀 《心理科学》2006,29(1):173-174
为满足获取儿童目击证人准确证词的司法需求,大量西方法律心理学家涉足这一领域,使儿童目击证人研究成为近十多年来法律心理学研究的新热点。鉴于我国法律还没有对儿童作为目击证人作明文规定,西方心理学家的研究成果值得我国法律心理学界关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