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2篇
  免费   5篇
  国内免费   12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3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3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3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3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4篇
  2011年   7篇
  2010年   2篇
  2009年   3篇
  2008年   8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2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2篇
  2001年   2篇
  1998年   2篇
  1997年   1篇
  1993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5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观察阿卡波糖、二甲双胍联合胰岛素类似物治疗肥胖2型糖尿病的短期疗效。将60例符合标准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0例,均给予重组甘精胰岛素联合赖脯胰岛素强化治疗控制血糖,观察组同时给予阿卡波糖及二甲双胍口服,出院时进行疗效评价。观察组血糖达标时间、胰岛素用量少于对照组,餐时胰岛素停用比例大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出院时体重较入院时均有所下降,观察组较对照组体重变化更明显(P<0.01)。阿卡波糖、二甲双胍联合胰岛素类似物治疗方案,可作为初诊肥胖2型糖尿病治疗的理想方法之一。  相似文献   
2.
孝文化与代际公正问题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长期以来 ,学术界对孝文化的批判停留在宏大叙事层面 ,未能深入孝文化的载体——亲子关系内部 ,因此 ,对孝文化的批判只能处于半解构状态 ;自然亲情关系是父子关系的本质特征 ;中国人发现的孝 ,是所有人文精神中最具本质性的最重要的人文资源 ;五四运动及其以后的革命在批判孝文化时集中力量批判家长制 ,形成亲子关系中子代的单边解放和新的代际不公 ;现实中存在父代义务自我强化倾向 ;中国现代化过程中父代自我牺牲精神是中国传统文化贡献于现代化的东西 ,但现代化不能牺牲代际公正 ,应该追求公正合理的现代亲子关系的建立。  相似文献   
3.
本文从管理心理学角度,论述了在奖惩、决策、领导等方面出现的失误及防止失误的对策,希望心理学要尽快成为每个人必读的教科书。  相似文献   
4.
随着我国新闻事业的快速发展,评论已经成为电视新闻节目的一个发展方向,电视新闻评论逐渐成为一种新的电视节目类型。面对新媒体的迅猛发展,如何发掘传统媒体优势,深入思考、剖析新闻事件背后的问题,引领社会舆论,成为新时期电视新闻工作者肩负的重要社会责任。笔者认为,应从创新报道形式和报道节目类型两大方面着手,通过延伸主持人演播室评论、强化出镜记者现场评论等途径,加强电视新闻评论。  相似文献   
5.
注意缺陷的两种类型--分心与注意无能直接影响儿童的学习成绩。注意缺陷是造成学习不良的重要因素,在学业不良学生中有注意缺陷的儿童占相当大的比例(约在10-20%).本研究运用行为矫正方法中的可变时间间歇强化(简称VI)程序来改进注意缺陷儿童的课堂行为。训练结果表明,在训练过程及跟踪阶段,6名被选儿童的注意集中水平有显着的提高,这证明VI程序对于改进一年级儿童的注意过程是有效的。  相似文献   
6.
中学生心理控制区水平与创造力关系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本研究探讨了在同样的外部强化条件下,不同心理控制区水平的初、高中学生在创造力上的变化,结果表明:初、高中内控组的内控分数与创造力的独特性分数之间相关值达到显着水平;初中内控组在创造力三项指标上皆高于外控组;高中内控组在创造力的独特性、灵活性指标上高于外控组。  相似文献   
7.
1975年,Michael首次正式提出应放弃"正强化"和"负强化"术语的使用,引起对"正强化和负强化是否本质上具有区别"这一问题的关注和争议。正负强化究竟本质上是否有区分、如何区分、以及区分它们的意义等问题,得到了众多行为心理学家的深入探讨。多数学者再度阐明正强化和负强化具有不同的心理机制,加以区分具有重要应用意义,主张沿用对它们的区分。最近,对正负强化神经机制的研究取得突破性进展,进一步揭示它们具有截然不同的神经相关过程。我们建议,分析强化作用进行时,机体是否在环境条件作用下已经偏离了基础、正常的心理稳态,有助于规范理解强化物启动的是正还是负强化的神经过程。  相似文献   
8.
2008年一项针对2型糖尿病强化血糖控制对心血管病变研究(ACCORD)发现,对于病程在10年左右,30%存在心血管疾病的2型糖尿病人群,利用现有手段努力实现血糖"正常化",即糖化血红蛋白(AIC)<6.0%并没有减少糖尿病全因死亡.人们开始重新思考对2型糖尿病是否还需要强调强化血糖控制、血糖控制的目标多少为宜.中华医学会糖尿病学分会也在今年重新修订了其<中国2型糖尿病防治指南>的AIC控制目标,AIC目标由原来的6.5%提高到7.0%.那么这一改变对2型糖尿病患者来讲到底有多大意义呢?ACCORD强化降糖治疗终止后的随访研究发现强化组患者在血糖控制目标与标准治疗组相似的情况下,全因死亡串并没有随之减少.因此,需要重新检视2型糖尿病防治策略.  相似文献   
9.
2008年一项针对2型糖尿病强化血糖控制对心血管病变研究(ACCORD)发现,对于病程在10年左右,30%存在心血管疾病的2型糖尿病人群,利用现有手段努力实现血糖"正常化",即糖化血红蛋白(A1C)〈6.0%并没有减少糖尿病全因死亡。这项研究对学界来说是一次地震。  相似文献   
10.
1月10日,2011年全国宗教工作会议在海南省海口市召开。中央统战部、国家宗教局及海南省有关负责同志出席会议,各省、自治区、直辖市、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