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05篇
  免费   7篇
  国内免费   2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5篇
  2022年   6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5篇
  2018年   5篇
  2017年   4篇
  2016年   9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15篇
  2013年   6篇
  2012年   19篇
  2011年   15篇
  2010年   13篇
  2009年   6篇
  2008年   17篇
  2007年   7篇
  2006年   5篇
  2005年   8篇
  2004年   20篇
  2003年   15篇
  2002年   7篇
  2001年   5篇
  2000年   1篇
  1999年   4篇
  1996年   3篇
  1995年   4篇
  1994年   2篇
  199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1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用心听雨     
不知从什么时候起,我养成了一个听雨的习惯。有一段日子,每逢雨天,总要找一个存身位置,以一种淡淡的心境倾听窗外的天籁,让心扉张开,正如窗叶张开,光线就能涌进来一样,一任那晶莹明透的雨珠敲响我沉寂的心鼓,让我这一汪干涸的心池渐渐盈满欢畅的涟漪。隔窗听雨竟使我进入一种飘若天仙的  相似文献   
2.
顺从圣灵     
张有正 《天风》1996,(7):44-45
经文:“我们若是靠圣灵得生,就当靠圣灵行事。”(加5∶25) 基督徒的重生,是靠圣灵的能力。重生之后,基督徒的灵性生命长进,必须继续顺从圣灵而行。圣灵不仅叫人得生命,而且要不断地更新人的灵命,完完全全把人引到神的面前。因此,我们的属灵生命如何,行事为人是否蒙神喜悦,  相似文献   
3.
在电影《燃情岁月》(Legends of the Fall)中,隐居在西部荒原的威廉上校的三个儿子有着不同的性格,老大艾弗瑞成熟老练,老二崔斯汀狂放不羁,老三山莫纯真可爱,然而每个人的命运都充满了悲剧色彩.电影启示我们,人们总是处在个人自由意志和社会道德律令交织的矛盾中,在不断的自我否定中不停地打倒自己,又重新站起来,在现代性悖论中走向对人的主体间性的认知.  相似文献   
4.
对伦理道德秩序的维护乃儒学之要务,所以即使在“自由意志”词汇缺席的情况下,儒家也必须明确何为恶之根源,以说明判定究责对象时的根据与标准。新儒家以气质论人之恶的成因,但是该诠释路径会使决定性因素从人自身转移到外在影响力上,导致责任主体认定的困难。在此诠释路径中,人的善恶形态被困于儒学本心良知的伦理道德规范性含义里。孟子本心良知说中存在一类通过自我取舍而形成的恶的主体,这类恶的主体所据并非本心良知具有的知善规范性,而是以能力层面能善的普遍性作为其产生的逻辑基础。从心性上溯源恶才能突破本心良知在知善的规定性上对恶之于人的属己性的遮蔽,以此明确善与恶皆是人自己的善恶,如此伦理究责才不会陷入主体判定的困难之中。  相似文献   
5.
正义与美德是西方道德哲学的核心观念,从更广的视域看,二者也构成中国传统道德哲学的逻辑基础。质言之,正义与美德各自具有自己相对独立的意义形式和逻辑面向,标示了两种截然不同、有时竟相互抵牾的道德规范模式。近年来,尤其是随着规范伦理学在现代人类社会普遍注重法制建设的社会历史背景之下的迅速发展,有两个问题越来越突出,即规范伦理学由于过度追求自身形式的精密化而逐渐减蚀其合理性内核和基础;再者,美德伦理学因过度诉求善良意志的纯粹性而拒绝随社会实践的发展将自身现实化或曰显像化,从而造成正义与美德体用殊绝,亦即二者结构的严重失衡及其内在逻辑张力的断裂。道德主体行动判断力和价值观的减弱亦可在这一背景下解释。  相似文献   
6.
朱庆葆 《学海》2012,(5):20-23
在近代中国,国家意志对大学治理影响深刻,这对于位居首都的最高学府中央大学更是如此。国民政府要将大学教育纳入国家建设的轨道,强化对学术思想和意识形态的控制,对于中央大学期许甚高。校长罗家伦提出将"建设有机体的民族文化"作为中大的使命,并努力把来自党国的政治需求和意志通过"建设民族文化"落实到大学的办学实践和组织文化之中。罗家伦的努力推动了中大的快速发展,但大学与政府的"过往甚密"也影响到大学的学术品质与风气,引起了学术与政治的冲突与紧张。  相似文献   
7.
一般认为,康德的义务论主张道德行为的动机或者根据是纯粹理性以及对法则的意识,而非感性情感或者欲望,这一点决定着行为的道德属性.对此,情感主义者提出了大量批评,站在休谟主义的立场上,他们认为道德动机的根据应该是在以同情为主的情感而非理性之中,而康德的"理性中心主义"将导致认知与行动上的诸多困难.情感主义者们并未真正理解康...  相似文献   
8.
9.
正形而上学问题一直是纠缠哲学的难题之一。神学本体论是传统的或旧形而上学的理论基础。传统形而上学发展到康德那里,已成为阻碍哲学发展的绊脚石。那么哲学如何突破旧形而上学的束缚,并为形而上学发展寻找到一个新的出路,是当时哲学发展的关键所在。康德理性的"理论运用"和"实践运  相似文献   
10.
先知信息通常分审判的信息与盼望的信息。先知的 "预言"只占他们讲话的一小部分,并且总是与先知面临的社会状况、所发生的事件相关。强调先知的"明言"并不是否定先知的"预言",预言的内容如果与明言的内容毫不相干,预言也就失去了它实际意义。旧约对新约的预言,应该被理解为上帝永恒意志的体现;圣经的统一性是指贯穿在新旧约中对信仰宣告的统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