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3篇
  免费   0篇
  2023年   4篇
  2022年   3篇
  2020年   1篇
  2018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6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1篇
  2009年   1篇
  2007年   1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3篇
  2003年   2篇
  2002年   2篇
  2000年   1篇
  1999年   1篇
  1997年   2篇
  1995年   2篇
  1994年   4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1篇
  1990年   1篇
  198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法音》2014,(10)
正国际在线(宝鸡10月16日电)第27届世界佛教徒联谊会(简称"世佛联")大会16日在中国陕西宝鸡隆重开幕,这是世界佛教徒联谊会大会首次在中国大陆召开。来自中国、尼泊尔、印度、斯里兰卡、泰国、缅甸、老挝、柬埔寨、越南、新加坡、马来西亚、印度尼西亚、菲律宾、韩国、日本等3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佛教代表、高僧大德、宗门领袖、佛教居士,以及中外嘉宾4000多人云集供奉佛指舍利的佛门圣地法门寺,欢庆世界佛教界这一  相似文献   
2.
《法音》2014,(10)
正首先,祝愿到此参加第27届世界佛教徒联谊会大会的各位来宾,吉祥、健康、快乐!目睹诸位代表团结一致,为佛法恒久存世和弘扬佛法作出巨大的努力,我对佛法的光明前景充满信心。要是世界上所有佛教徒都积极地相互合作,佛法就能一直繁盛下去。佛教繁盛,其光辉就如百千太阳和月亮照耀大地。佛法的精华是戒、定、慧。要分析这三个概念的话,可引申为八正道:正见、正思惟、正语、正业、正  相似文献   
3.
2004年10月19日至24日,中国伦理学会在江西省南昌市和井冈山市召开了“中国伦理学会会员代表大会暨第12届学术研讨会”。此次会议由江西师范大学政法学院和井冈山市政府承办,约200余位专家学出席了会议,收到学术论110多篇。会议选出了新一届学会理事会成员,陈瑛先生当选为会长。与会代表围绕“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这一议题进行了广泛而深人的探讨,现将主要内容综述如下:  相似文献   
4.
李培 《中国宗教》2022,(3):84-85
新中国成立后的70多年间,越剧对中国道教文化中的传奇形象进行了多次动态化重构,反映出道教文化与越剧文化语境的沟通。这种“沟通”是中国文化各个区块之间凝聚力的体现,显示出各个区块自身的生长逻辑与规律,为传承弘扬中华优秀文化提供了有益参考。  相似文献   
5.
党的十六大报告指出,民族精神是一个民族赖以生存和发展的精神支柱。高等师范院校作为国民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弘扬与培育民族精神中必然扮演着特殊的角色。新形势下准确把握民族精神的内涵,明确弘扬与培育民族精神的历史意义,积极探索其在师范院校中弘扬与培育的有效途径是一项十分紧迫而重大的任务。  相似文献   
6.
《法音》2014,(10)
正中国全国政协副主席阁下:第27届世界佛教徒联谊会大会、第18届世界佛教青年联谊会大会,以及第9届世界佛教大学议会大会,于佛历2557年(2014年)10月16日在中华人民共和国陕西省宝鸡市法门寺举行。副主席阁下拨冗光临各会议的开幕仪式,给予我们支持,令会议更添殊胜。在此,我谨代表世界佛教徒联谊会,向副主席阁下表达由衷的感谢。此外,我想借此机会,代表所有出席的代表,为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政府、中国国家宗教事务  相似文献   
7.
实现现代化是人类社会发展不可逆转之潮流,因此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现代化也必将顺应这一历史潮流。新疆各民族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各民族优秀传统文化只有坚持现代文化引领其传承和弘扬工作,才能保持各民族传统文化的生机与活力,保持各民族的发展与繁荣,推进实现新疆的跨越式发展和长治久安。  相似文献   
8.
雷锋精神与大学生思想道德培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梁慧超 《道德与文明》2004,(4):63-63,72
雷锋精神作为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与社会主义时代精神相结合的产物 ,影响着一代又一代青年 ,把学习和弘扬雷锋精神与大学生素质培养有机地结合起来 ,对指导和激励大学生不断提高和完善自身素质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9.
上海城隍庙道众用了近一年的时间系统地精读了《要修科仪戒律钞》。《要修科仪戒律钞》共16卷,是唐代道士朱法满根据唐代和唐代以前50余种道教典籍编撰而成的道教重要资料汇编。其中,汇集了道经、写经、诵经、讲经、戒律、愿念、科仪、斋法、道观、道士饮食起居,以及道士吉凶仪等各种论述和规戒。上海城隍庙道众通过对该典籍的学习,对于坚定道教信仰、遵守道门规戒、认真斋醮科仪、弘扬道教文化等等,都有了一些新的认识和体会。现将上海城隍庙部分道众学习《要修科仪戒律钞》的心得在本刊发表,供各宫观道众学习该典籍时参考。一个道观,十几名道众,每周一次,一个半小时,长年累月,逐字逐句地精读一部经籍,探讨求索,联系实际,交流体会,坚定道心,坚持正信,这是学道修道的好风气,好办法。上海城隍庙的做法值得各庙重视和借鉴。  相似文献   
10.
许颖 《法音》2009,(3):32-32,33-35
具有中国特色的净土文化是中国佛教文化园地中一只璀璨的奇葩。在漫长的历史发展过程中,净土信仰曾经持续不断地给中国人的心灵带来冲刷与慰藉。净土信仰本自原始佛教,在印度未树立专宗,传入中国后,经历代明眼大德的抉择阐扬,成为流传最广、摄机最众的易行法门。宋代以来,诸宗行持皆导归净土,净土宗与禅宗一并成为中国化佛教的代表。广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