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1篇
  2023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2篇
  2009年   2篇
  2008年   1篇
  2005年   1篇
  2000年   1篇
  199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李亦菲  张侃   《心理科学进展》1993,11(1):62-67
本文以心理学论文的影响力为指标,介绍了八十年代后期最有影响力的50所心理学研究机构和50位心理学家、发表文章数最多的心理学研究机构和心理学家以及文章被引用次数最多的心理学研究机构和心理学家。  相似文献   
2.
窑户与工价     
陈志华 《天风》2012,(10):39
《撒迦利亚书》11章中记载了一个令人省思的牧人故事。上帝吩咐先知撒迦利亚担当牧人的职责去牧养被称为"将宰的群羊"的以色列民。先知拿着"荣美"和"联索"两根牧杖忠心地牧养他们,未想最终的结果却是"我的心厌烦他们,他们的心也憎嫌我"(参亚11:8)。于是,牧人折断荣美的杖,废弃所立的约。同时,牧人"对他们说:‘你们若以为美,就给我工价。不然,就罢  相似文献   
3.
社会学学术期刊学术影响力分析——基于CSSCI(2004-2006)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文首次利用引文期刊评价指标的修正思想,以2004-2006年CSSCI为数据来源,通过对社会学期刊被引次数、影响因子和被引广度四项指标的分析,对社会学期刊学术影响力进行客观、综合、全面的评价,以此来促进社会学期刊提高质量和繁荣学科研究.  相似文献   
4.
本文以2004-2006年CSSCI为数据来源,通过对人文社科综合类期刊总被引次数、被引广度等指标的分析,对人文社科综合类期刊的学术影响进行客观、综合、全面的评估,以此来促进人文社科综合类期刊提高质量和繁荣科学研究,希望引导人文社科综合类期刊更进一步的发展.  相似文献   
5.
林文恩 《金陵神学志》2000,(3):43-44,24
《马太福音》记载五大篇耶稣的讲论,而五至七章记载耶稣在山上的教训通常称之为登山宝训。在这五大篇耶稣的讲论中,登山宝训是其中的头一篇。登山宝训中记载着许多上帝国子民应有的生活准则、价值标准和伦理要求等。《马太福音》五章三十三至三十七节是记载耶稣关于对起誓的教训。而耶稣所论起誓的这个教训不是准确地引用《旧约》的任何一段经文,乃是好几处有关起誓经文的综合教训,是对《利未记》十九章十二节,《出埃及记》二十章七节,《申命记》五章十一节,  相似文献   
6.
张耀法 《天风》2005,(3):30-30
圣经说:"因此人要离开父母与妻子连合,二人成为一体。"(创2:24;太19:5)是不是意味着婚后可以不供养父母,远离父母?绝对不是。有人因不喜欢跟父母(公婆)同住,于是引用圣经说:"人要离开父母与妻子连合,二人成为一体",这与圣经的原意和历史事实不符。 人在结婚后是否还要与父母同住,可按个别情况而定,如只据以上几节经文就说要与父母分开,分住,这  相似文献   
7.
龙树的名著《中论》第15品有如下一个颂文:佛能灭有无,如化迦旃延。经中之所说,离有亦离无。此颂在《中论》此品中是第7颂,因颂文中有化迦旃延经一句,所以为行文方便,我们暂称此颂为化迦旃延经颂。《中论》是龙树系统阐述其中观哲学思想的著作,这部著作不仅吸取了《般若经》等大乘经典的智慧,也吸取了原始佛  相似文献   
8.
常正 《法音》2009,(4):40-40
在我提交给本届论坛的论文中,引用建造房屋来比喻佛教的"六度"概念及其精神内涵。因为时间关系,我谨对这一论题概述一下。在此,"六度"是指布施、持  相似文献   
9.
不见世间过     
《佛教文化》2023,(1):55-57
有“是真修道者,不见世间过”这句话是六祖大师说的,此语出自《六祖法宝坛经》,是六祖大师所说诸“无相颂”其中一首的偶句。如今总有一些所谓的佛教徒很喜欢引用这句话,引用的目的无非是以此证明他是(甚至只有他才是)真正的修行人,或者以此证明别人(特别是“见世间过”的那些人)都不是真修行人。  相似文献   
10.
日本汉诗作家崇尚《论语》,并积极地进行摄取、接纳、消化,每每引以为创造自身文化的元素。他们把《论语》典故作为意象符号融会到其诗歌创作之中,使得其诗作更加典雅含蓄;对《论语》章句进行有机的借用或化用,其辞章和义理逐渐成为汉诗作家表情达意的依据和基础;又通过诗作形式塑造孔子形象、称颂孔子之道,比照孔子的道德风范磨砺自身精神。日本汉诗作家引述、化用《论语》,重在表述其中的道德原则与伦理思想,藉以增强言语的表现力和感染力,从而成为他们宣扬儒学精神、弘扬伦理教化之用的重要载体。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