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篇
  免费   1篇
  2019年   1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5篇
  2011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1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学诚 《法音》2012,(8):16-17
(2012年8月3日于日本京都)宗教通常源自于人类对未知领域的敬畏,包括对天地自然的敬畏,以及对宇宙法则的敬畏等等。在这些对象面前,人类是那样的渺小,以至于当灾难来临时,人类显得是那样的无助。凭借高度发展的科学技术,人类将"人定胜天"的信念也发展到了极致。尽管有些灾难,通过科学的预测与事后的补救,能够将对人类的伤害降到最低,但因为人类活动而对自然产生的干扰,并因此引发的灾难,大大削减了人类正面努力的成果。因此,与过往相比,对今天的人类来说,自然灾难所引发的苦难丝毫也没有减少。作为人类大家庭中的一员,宗教者在面对灾难的受难者方面,理应承担更多的责任。  相似文献   
2.
晓望 《天风》2011,(7):36-36
<正>合一可以挑战不公义与暴力世界基督教教会联合会(世基联)总干事Rev.DrOlav Fykse Tveit近期出席德国一个基督徒会议时表示:财富及财产原是协助我们活出上帝对我们的呼召。德国的Kirchentag每两年举行大型的基督徒聚会,平均约有超过10万名基督徒出席,他们为着共同的崇拜、庆典、讨论、重新立志及更新而聚首一堂,今年出席聚会的会众更超过12万人。本次聚会主题经文选自《马太福音》6章21节:"因为你的财宝在哪里,你的心也在那里。"Tveit博士就主题经文发表讲话:"经文的信  相似文献   
3.
急性心肌梗死被各种因素引发,例如像体力消耗、压力事件、难以消化的膳食,或空气污染加重。然而,每一次引发的重要性和相关性是不确定的。研究者在个体和群体层次比较了心肌梗死的触发。  相似文献   
4.
在胡塞尔从前期的静态现象学转向后期的发生现象学的过程中,他的"动机引发"概念和"视域意向性"概念扮演了重要角色,二者共同构成发生现象学的引导动机。"动机引发"概念揭示了经验的视域结构的本质,作为被动机引发起来的可能性意识,"视域意向性"概念的形成不仅为开启发生的构造观念提供了理论框架,而且"视域意向性"概念表明自身是一个先验主体性之权能性的系统,而这种权能性系统观念则进一步将我们引向发生性的探究。  相似文献   
5.
消消气吧     
现在人火气大。为什么呢?天热,过得又不如意。生气就是对自己的迫害,就是跟自己过不去。消消气吧,就算是为了健康。平时常听人说,你气死我了,气死我了!气得咬牙切齿,气得七窍生烟,气得火冒三丈。还有那个气啊,不打一处来。人真会被气死吗?生气引发心律不齐,容易致命。如果有心脏病,就更加不能气。因为生气,导致强烈的情绪反应,造成猝死。猝死了,连存折的密码都来不及告诉家人。  相似文献   
6.
陈伟 《现代哲学》2012,(3):75-83
"动机引发"是胡塞尔现象学的基本概念。这一概念起源于胡塞尔对传统用法的继承和发展。从叔本华那里,胡塞尔接受了动机引发可直观性的观念,但是反对他对因果性做心理物理学的解释;从布伦塔诺那里胡塞尔接受了动机引发包含着论证和经验两个指向的观念,但是进一步扩大了动机引发的适用范围;胡塞尔批评了迈农的动机引发不可感知的观点,捍卫了布伦塔诺的观点。在对传统继承的同时,胡塞尔将动机引发的研究扩展到事物感知领域中,在此基础上,动机引发问题对于超越论哲学的基本意图的重要意义就凸显出来。  相似文献   
7.
完美     
许多人在一些事上求完美,对过错耿耿于怀,既不能原谅自己,也无法谅解他人。这就给自己与他人的生活造成极大的困扰,甚至引发很多悲剧。其实,任何一种习气,都能找到相应的对应办法。1、先想一想,世间有完美吗?从来没有过,完美从来不属于世间。希求完美,是不切实际的梦想。生命存在于这个不完美  相似文献   
8.
西方近现代主流因果概念仅指称一种数学化的机械因果关系,无法适用于人的生存本身。海德格尔从生存论出发,得出一种“缘-由”因果概念,然后又从人与存在的相互归属出发,揭示出一种“招致-引发”因果性。后两者在本质上是一致的,可以统称为“缘-由-引发”因果性。这种因果性所指称的乃是一种原本的生存关系,其意义在于对存在的开展或解蔽,并且与佛教的“缘起”因果概念具有很强的互释性。  相似文献   
9.
在春节烧香拜佛成为热潮的背后,也潜存着一些隐忧。譬如有的地方对头香进行拍卖,这种做法值得商榷。虔诚的信仰一旦转化成出钱的多少,恐怕就会变味。另外在表达信仰的同时也要注意安全与环保,尽可能以心香一瓣来表达对神灵祖先的崇敬,避免因为拥挤发生事故,由于烧高香而污染周围的环境。  相似文献   
10.
李莹  刘俊  张灿  王悦 《心理学探新》2019,(4):337-344
采用ERP技术考察不同性质隐喻加工的时间进程与神经机制。以词对方式呈现词源性隐喻、引发性隐喻、一般字面义,被试进行语义相关判断任务。结果发现:从引发性隐喻、一般字面义到词源性隐喻,N400平均波幅呈阶梯状递减,引发性隐喻和词源性隐喻的P600平均波幅大于一般字面义。对于不同类型词对诱发的N400,大脑左半球没有显著差异,但右半球上引发性隐喻显著大于词源性隐喻和字面义词对。并且右半球P600平均波幅更大,但三种词对间没有显著差异。结果表明:(1)日常熟悉隐喻的理解更符合平行假说但需要更多的认知资源;(2)右半球是否参与以及参与程度与隐喻性质和加工阶段有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