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65篇
  免费   35篇
  国内免费   79篇
  2023年   10篇
  2022年   16篇
  2021年   15篇
  2020年   10篇
  2019年   13篇
  2018年   11篇
  2017年   10篇
  2016年   13篇
  2015年   13篇
  2014年   14篇
  2013年   6篇
  2012年   12篇
  2011年   21篇
  2010年   13篇
  2009年   8篇
  2008年   18篇
  2007年   10篇
  2006年   11篇
  2005年   10篇
  2004年   8篇
  2003年   5篇
  2002年   8篇
  2001年   5篇
  2000年   3篇
  1999年   1篇
  1997年   3篇
  1996年   2篇
  1995年   2篇
  1994年   4篇
  1992年   1篇
  1990年   1篇
  1989年   1篇
  198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7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茶之书》中,有一则有趣的故事。茶师千利休,看着儿子少庵打扫庭院。当儿子完成工作时,茶师却要求他重做一次。于是,少庵又花了一个小时扫院。然后,他说:"父亲,已经没事可做了。石阶洗了三次,石灯笼也擦拭多遍。树木洒过了水,苔藓上也闪耀着翠绿,没有一枝一叶留在地上。"  相似文献   
2.
词切分的韵律学线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杨玉芳 《心理学报》1992,25(4):59-65
本文是关于汉语普通话词切分的一个实验报告。用无意文重复句和合成句作语音材料,探讨音节时长分布、基频曲线、音节强度以及共振峰等韵律学线索在词切分中的作用。得到的主要结果是,在排除语义和音段层面信息的条件下,听者能够根据句子的韵律学特征进行句子结构的判断和词的切分;在对切分有效的韵律学线索中,最重要的是音节的时长分布模式,其次是基频曲线,音节的强度和共振峰变化对切分没有贡献。  相似文献   
3.
尽管社交焦虑个体被认为存在情绪调节灵活性的不足,但至今尚不清楚这种不足究竟在于难以灵活选择策略,还是难以灵活使用策略,抑或二者兼有?对此,本研究采用情绪调节策略选择任务考察了37名高社交焦虑大学生和29名低社交焦虑大学生在面对社交-非社交情绪图片时对认知重评-回避策略的选择模式和使用效果。结果发现:在面对社交情绪图片时,高社交焦虑被试比低社交焦虑被试更少选择认知重评,而更多选择回避;在面对非社交情绪图片时,两组被试对两种策略的选择模式无显著差异。同时,无论面对社交还是非社交情绪图片,两组被试对两种策略的使用效果也无显著差异。以上结果表明,相比低社交焦虑个体,高社交焦虑个体只有在面对社交情绪刺激时才存在情绪调节灵活性的不足,且这种不足主要在于难以灵活选择策略,而非难以灵活使用策略。  相似文献   
4.
王怀勇  陈翠萍 《心理科学》2021,(5):1057-1063
当前,选择超载领域研究的焦点已从验证其是否存在,转向至其何时存在,即边界条件的探讨。本研究基于调节模式理论,分别以决策后悔和延迟选择作为选择超载的指标,开展两个实验探查选择超载存在的调节模式条件及所涉及的内在机制。实验1以决策后悔作指标,运用量表测试法操纵调节模式,初步探讨调节模式对选择超载的影响,结果发现调节模式调节了选项集与决策后悔的关系,即对评估模式的个体来说,面对大选项集比小选项集时体验到更强的后悔情绪,出现了选择超载,而对运动模式的个体而言,两种条件下的决策后悔无显著差异;实验2以延迟选择作指标,通过任务启动法操纵调节模式,进一步探讨调节模式对选择超载的影响及其机制,结果发现调节模式调节了选项集与延迟选择的关系,即对评估模式的个体来说,面对大选项集比小选项集时更倾向于延迟选择,出现了选择超载,而对运动模式的个体而言,两种条件下的延迟选择偏好无显著差异,进一步有中介的调节模型分析表明选择难度可以部分解释这种效应。总之,通过采用不同方法操纵调节模式,选取不同的选择超载指标,数据结果都一致支持:评估模式的个体比运动模式的个体更容易出现选择超载,选择难度在其中发挥着一定的中介作用。  相似文献   
5.
反馈在现实生活中扮演着重要角色, 通过反馈信息进行学习是人类获取知识和技能的有效手段。反馈间隔是指个体行为发生到反馈刺激呈现之间的时间间隔。在反馈加工过程中, 反馈间隔是一个重要影响因素, 但反馈间隔影响反馈加工的研究结果不一。对反馈间隔影响反馈加工的行为和电生理研究分别做了介绍, 对结果出现差异的原因进行了分析。未来的研究应考虑结合行为研究与电生理研究, 并统一反馈间隔的操作定义。  相似文献   
6.
六十四卦如何由八卦重叠而成,思想家们给出了不同的说法。本文立足“重”与“错”的同异,探讨其成卦的内在机制及其与天地万物变化的联系。孔颖达以相错解释相重,在忽略二者矛盾的前提下进行推论。邵雍立足一分为二发明相错,”重”在他是指天圆地方的天道运动,而与重卦无关。以为邵雍言先天方位的八卦相错是讲重卦的观点缺乏根据。胡宏从太极——天道的运动说明八卦与六十四卦的关系。利用“重道”去解释“重卦”,揭示了六十四卦生成的不同机理。朱熹在总结前人的基础上,按照太极生万物模式的需要发挥邵雍的理论,反映了邵雍以后易学的发展。来知德批评了邵雍、朱熹对相错与相重的混淆,但又不是胡宏的一“重”到底.而是重与错双方相互补充发明,合力生成六十四卦。尽管哲学家们对”重”与“错”的方法的把握和定位不尽相同,但易卦的生成应当是天道运动规律的概括和表现则是他们的基本的共识。  相似文献   
7.
高鑫  刘蕊 《应用心理学》2022,(4):333-343
情景预见是个体将自我投射到未来以预先体验未来事件的心理建构。通过梳理情景预见对跨期决策的影响,探讨年龄、工作记忆能力及自我相关性的调节作用,并指出情景预见影响跨期决策的情境预期-情绪假说和“关注未来”的注意机制:一方面,情景预见后的情绪影响延迟折扣;另一方面,情景预见通过影响等待时间成本和延迟收益权重,改变决策偏好。未来可将情绪障碍个体纳入研究对象,细分预见的具体情绪,建立规范的控制条件及对神经机制的探讨。  相似文献   
8.
吴奇  吴浩  周晴  陈东方  鲁帅  李林芮 《心理学报》2022,54(8):931-950
研究首次考察了行为免疫系统与个体就医行为倾向的关系。3个研究一致显示:行为免疫系统特质性激活水平较高的个体更容易对就医持消极态度和延迟就医; 情境性激活行为免疫系统会使得个体更不愿意就医和更倾向于延迟就医; 且行为免疫系统激活对就医态度和就医延迟倾向的影响以对就医感染风险的感知为中介。这支持了进化失配假说, 提示行为免疫系统对现代医学可能缺乏进化的适应性, 并为理解现代人类就医行为提供了新的理论视角。  相似文献   
9.
思维抑制作为一种重要的自我调节策略,对维护个体的心理健康具有重要意义。但在思维抑制的过程中,会出现立即增强效应或延迟反弹效应。本文在介绍思维抑制研究范式发展脉络的基础上,分别从信息加工和动机视角对思维抑制的加工机制及其影响因素进行了梳理,并据此指出未来研究应改进研究范式,考察环境变量对思维抑制的影响,整合理论解释以及开发改善精神障碍患者思维抑制的训练方法。  相似文献   
10.
优化努力的分配, 最小化努力成本和最大化收益是各个领域的关键问题。本文梳理了基于努力的决策(effort-based decision-making)的理论与实证研究, 讨论了努力的两面性:固有成本和潜在价值。通过拓展控制期望价值理论(Expected Value of Control, EVC), 本研究探讨了影响努力的非社会与社会因素。探索人们何时以及如何付出努力的计算神经机制, 有利于理解与促进社会互动中的努力行为, 以及为干预精神疾病中动机缺失症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