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9篇
  免费   0篇
  2023年   1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1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4年   1篇
  2011年   4篇
  2009年   4篇
  2008年   3篇
  2007年   1篇
  199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冯若轩 《美与时代》2023,(3):124-126
延安这座历史文化名城拥有特色鲜明、丰富的红色文化资源。融合发展和运用好延安红色文化资源,对重构红色资源开发路径、提升红色文化资源的品牌感染力和知名度及推动延安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因此,在乡村振兴背景下,深入研究延安红色文化资源的精神内核,全面解析延安红色文化资源赋能乡村振兴的实践意义和方法路径。  相似文献   
2.
丁井文(1914—2003),著名画家,擅长中国画,笔名劳丁,回族,河南省博爱县人。1939年赴延安鲁艺学习,在延安时创作多套连环画领袖人像,1951年与王式廓合画《毛主席与斯大林》大幅油画。曾任中央美术学院国画系主任、中央美院附中校长、中国美术家协会理事、全国少数民族美  相似文献   
3.
延安鲁艺版画教育探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延安时期鲁艺的版画教育在战争中从理论走向实践,能够与时代同步、与广大人民同呼吸共患难,达到了内容与形式的统一,实现了中国五四新文化运动以来,美术大众化的时代要求、在推动社会进步和版画发展中,起到了应有的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4.
金灯 《天风》1996,(8):9-10
宝塔山,延河水……对于生在新中国,长在红旗下的人来说,延安应该是个不陌生的地方。毛泽东主席曾在延安住了12年加3个月,当他要离开这地方时,深情地说了一句:“延安是个好地方。”延安的确是个好地方。 初识延安教会是从陕西省高陵县李孝膺牧师的口中,李牧师曾在延安教会工作过3年。  相似文献   
5.
1940年10月,延安文化沟清真寺竣工了。来自抗大、陕公、女大、鲁艺的回族学生代表应邀参加了盛典。丁景文是代表鲁艺回族学员的,他亲身经历了典礼的全过程。当时的中央机关报《新中华报》是这么报道典礼盛况的:兴筑已久的延安清真寺于十月七日宣布落成了。  相似文献   
6.
意识形态工作是党的一项极端重要的工作。作为意识形态工作重中之重的马克思主义话语权,近年来一度成为学界研究的热点,取得了丰硕的成果。国内对延安时期中国共产党马克思主义话语权的专题研究,呈现出逐渐上升的趋势。但是,相关研究明显的不足之处主要表现在:对延安时期中国共产党马克思主义话语建构的理论基础、背景、历程、基本要素和建构途径梳理不够,对其基本经验总结不足。  相似文献   
7.
延安时期毛泽东提出了大众民主(人民民主)的建设目标,并对于这种民主建设的逻辑、次序和策略等相关问题做出了努力的探索。延安时期毛泽东领导的边区民主建设是中国本土的一次民主操练,对于当前中国民主政治关系的建设具有重要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8.
本文回顾了党在延安时期的回族和伊斯兰教工作,分析了《回回民族问题》一书的立场、观点,并就伊斯兰教与回族等问题进行了论述。  相似文献   
9.
黄寿松 《现代哲学》2007,1(1):45-50
延安时期毛泽东立足于中国的实际和中国的问题思考中国需要什么民主以及如何建设民主。这是毛泽东“中国化”思维方式在民主问题上的自觉。它给当前中国如何实现民主的中国化,进而推动中国式民主的生成提供了方法论启示。  相似文献   
10.
被誉为"革命文艺的摇篮"的延安"鲁艺",不仅在中国艺术发展史上谱写了独具特色的辉煌篇章,更为抗日的民族解放事业作出了巨大贡献.延安"鲁艺"的创立缘起,既是当时为了抗战培养文艺干部的需要,更与毛泽东早期革命美术思想的形成密不可分.纵观毛泽东革命美术观念的确立及其态度的转变,会发现毛泽东在青年时期还未能意识到美术的政治功能,但随着革命事业的深入及其革命经验的积累,毛泽东逐步认识到了美术在革命宣传中的功能,进而确立了他在延安时期要求文艺为工农兵服务的思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