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0篇
  免费   1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1篇
  2014年   9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3篇
  2009年   4篇
  2006年   2篇
  2005年   2篇
  2003年   1篇
  2001年   1篇
  1999年   1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1篇
  199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师范美术教育的专业性质,应该是"学科专业性"与"师范职业性"的结合和统一,是一种层次较高的"师范专业化"的教育,因此其教育目标应当聚焦于未来的美术教育家或者是美术教育工作者尤其是基础美术师资的培养,注重和加强师范职业教育就成为其义不容辞的责任.  相似文献   
2.
我国的美术教育在近十多年间有了长足的发展.特别是针对基础教育中"艺术教育工作"起步较晚,基础比较薄弱,不仅美术教育师资的数量严重不足,同时从整体上讲,在美术教育素质、教学科研能力和美术专业技能水平等方面也亟待提高"[1]的现实状况,通过多方面、多形式的努力建设,目前师资紧缺的状况得到了初步缓解,教师的素质也有了很大的提高.  相似文献   
3.
教师专业化发展是当前我国教育改革所探讨的热点问题之一。教师布教育教学中的重要性毋庸置疑,教师的专业化发展影响着学生、学校乃至教育的发展。为了有效地促进教师的专业化发展,在总课题组的安排和指导下,我校从学校师资配置、课程设置和校本研修等方丽进行了教师专业化发展状况的调研工作,现将调研情况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4.
章凯 《美与时代》2014,(1):47-48
中共中央闻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指出:“要尽快改变学校美育工作薄弱的状况.将美育融入学校教育全过程。”第三次全国教育工作会议把美育正式列入国家的教育方针,将美育提到了与德育、智育、体育同等的位置,进一步明确了美育的地位和作用,充分肯定了审美素养、艺术素质是任何一个现代人都不可缺少的素质之一,这对于学校美育工作的落实和发展起到了极大的推动作用。  相似文献   
5.
《天风》2018,(5):59-59
中国基督教协会副总干事林曼红牧师于2018年3月15日在沪接待了联合卫理公会全球事工部亚洲及太平洋地区主任孔保罗牧师和亚洲项目助理刘茹红女士。宾主双方就神学教育中的师资引进、出国留学,以及社会服务事工中的培训等工作进行了探讨和沟通。  相似文献   
6.
《贤首宗付法师资记》一书披露了华严宗的一些鲜为人知的新史料,对宋元以降的华严宗史研究大有裨益。如对高原、宝通、云栖、雪浪四大法系的传承脉络进行了详细的条列,以文字、图片和音像并用的方式记录了当代华严宗的传法盛况,透露出贤首宗“无尽藏灯大会”传法有“枝叶光茂”、“含晖发焰”、“分枝布影”三种不同的内部消息。而且对海云法师所倡导的新古典华严学也进行了初步的总结和概括,因此也是研究当代佛教的直接资料。  相似文献   
7.
《天风》1996,(3):46-47
浙江省基督教第一期义工培训班于1995年10月在绍兴市基督教培训中心内开学。这次培训班的师资力量雄厚,学习的内容丰富。学员来自全省11个地区,绝大多数是中青年,有追求的心志,素质较高,学习自始至终非常安心。  相似文献   
8.
彝族是我国古老的民族之一,有自己的语言和文字,彝族先民用其记录了浩如烟海的彝文古籍,并用其记载了彝族先民各个时期的历史和文化等领域,成为祖国传统优秀文化宝库中的一珠璀灿的奇葩。因此,贵州彝族文字的推行以彝文古籍的翻译整理鸣锣开道。在党和政府的重视和支持下,1955年,毕节地区民族事务委员会成立了彝文翻译组,曾经翻译、印刷了一批彝文史书。后因“左”的思想干扰,彝文翻译组这个全国唯一的彝文古籍整理机构于1966年被迫撤销,  相似文献   
9.
纵观国内各修院的教育教学计划及教学行为,为实现培养德才兼备的理想人才,修院教育从灌输到引导、从孤立到合作、从过去的单一评考到今天多元性评估、从封闭到半开放,伴随着修院教育教学行为的变化和社会的演进,修院教师的角色也相应地从信仰知识的单一传授到课程研究型的转变。修院教育应进一步加大师资培训的力度,调整心态,转变旧有的观念,以适应时代的变迁,为培养出更多知识型、多元型人才创造和提供相应的条件。  相似文献   
10.
高师音乐教育的目的是培养音乐师资.那么高师声乐教学该怎样把握住服务于高师音乐教育的大体方向呢?这就需要全面分析学生不同阶段对音乐学习的需求状况,从而有效地进行声乐教学教师的配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