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1篇
  免费   0篇
  2024年   1篇
  2019年   2篇
  2014年   6篇
  2011年   1篇
  2009年   2篇
  2008年   3篇
  2006年   1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2篇
  200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教师是人类千百年积累的精神财富与青年一代之间的桥梁和纽带,是人类文明薪火的传承者,是引导年青一代与有教养的人类进行对话的人。历史赋与教师崇高的地位,使得教师这一职业在社会上享有与其它职业不一般的待遇,这也使得我们教师要有与其它职业不一般的要求。教师是引导年青一代与有教养的人类进行对话的人,这也要求教师首先是一个有教养的人。《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中提出,教师职业道德规范最基本的是为人师表。教师的一举手、一投足都受到学生的模仿、人们的关注。这就不得不对教师的道德规范提出更高更严的要求。随着社会不断的发展进步,作为教师一定要跟上时代的步伐,甚至于有超越时代的教育思想。要想有高品质的教育,教师必须要不断地成长;教师要成长就要有终身学习的良好愿望,无论是知识还是道德修养,都要不断地提高自身的专业素养,从而使教师的地位在社会上得到更大的认可。  相似文献   
2.
师德师风及其建设,应避免停留于现象描述和空洞叙事,应从其底层逻辑上进行哲学思考,以探知师德师风的本质及其建设规律。师德师风建设既是一个多元主体共同参与、各司其职、协同共治的主体性活动,也是一个需要政治、德治和法治三足鼎立支撑和三位一体融合的客观性活动,还是一个建构师生命运共同体的师生和谐互动活动。  相似文献   
3.
高校教师师德问题研究综述   总被引:16,自引:0,他引:16  
高校教师师德问题是近年来伦理学、教育学等众多学科共同关注的热点问题。目前高校师德问题的研究内容主要包括:高校教师师德的内涵及规范;加强高校教师师德建设的意义;高校教师师德建设的现状、问题及原因;加强高校教师师德建设的对策。研究中存在的问题主要表现为:缺乏理论深度;社会调查范围不广;提出的一些对策缺乏实践操作性。  相似文献   
4.
关于中国传统师德的批判与继承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中国传统师德作为人类道德文明发展过程中的一份遗产 ,其中不乏合理的内容 ,在批判地继承的基础上 ,通过创造性转换 ,可以融入现代教师职业道德体系之中 ;而其中陈旧的 ,不适于当今教育发展规律、教育新理念的部分则应予以摒弃  相似文献   
5.
人们常常把人世间最美的语言用来赞美老师,称他们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称他们的职业是“太阳底下最神圣的职业”。作为一名教师我为自己获此赞誉而感自豪。  相似文献   
6.
中国传统师德及其现代价值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本文在勾画传统师德产生与发展脉络的基础上 ,概括出六大师德规范与四大教师伦理精神 ,并联系社会实际 ,提出了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塑造师德理想人格的设想  相似文献   
7.
高等院校辅导员师德心理结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对学生进行测量,采用探索性因素分析办法构建高校辅导员师德心理结构,并经验证性因素分析验证了该结构。结果表明高校辅导员的师德心理结构是个多维结构,它主要由五个方面的因素构成:爱生包容、尊崇公德、廉洁自律、履职尽责、民主公正。  相似文献   
8.
师德建设是高校思想政治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当前师资队伍建设的关键内容。师德是教师必备的素质,也是社会对教师的基本要求。师德建设除了需要国家的重视,教师本人对自身素质的努力外,还在于师德建设所处的社会环境,也即伦理精神。把握师德建设的伦理精神、探索师德建设有效途径对高校教师队伍建设、人才培养质量都具有至关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9.
教师作为师德主体,只有通过对规范的领悟反思、理性认识和心灵对话,在心目中牢固树立道德理念,方可生成浓烈的道德情感并自觉地将道德理念付诸实践,实现道德理念与道德践行的统一,从而根本摒弃道德伪善与虚假,还原道德的本真,最终实现道德修炼的理性超越。内省—反思机理奠定了未来师德建设的理性基础,对于改变师德建设中道德教化与道德实践相分离的现状有着积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