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58篇
  免费   2篇
  国内免费   6篇
  2023年   6篇
  2022年   7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4篇
  2019年   6篇
  2018年   3篇
  2017年   3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14篇
  2013年   3篇
  2012年   19篇
  2011年   24篇
  2010年   15篇
  2009年   6篇
  2008年   9篇
  2007年   8篇
  2006年   5篇
  2005年   8篇
  2004年   6篇
  2003年   3篇
  2002年   5篇
  2001年   2篇
  2000年   1篇
  1999年   1篇
  1995年   3篇
  199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6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在西方,随着反封建的资产阶级政治革命的展开,为政治革命进行思想启蒙和理论论证成为哲学的主题,政治哲学成为显学。资产阶级政治哲学虽然有多种表现形式,但都把资本主义制度永恒化,把资产阶级的自由、平等、公平、公正等绝对化。马克思创立的历史唯物主义,则为无产阶级变革资  相似文献   
2.
城市广场是城市居民社会生活的中心,广场上可进行集会、交通集散、居民游览休憩、商业服务及文化宣传等。城市广场具有休闲娱乐,文化传承、安全保护等多重功能。随着社会的进步,人们对广场规划设计的要求越来越高,这就要求城市在规划广场时要从当地规划用地、历史文化等特点出发,将城市特色渗入设计之中,避免千篇一律、华而不实等问题的出现。  相似文献   
3.
BOBOs就是指拥有布尔乔亚(中产阶级)的经济基础,崇尚高品质的物质生活,又追求自由与解放的波希米亚式的生活方式的人,也指既拥有高学历、丰厚收入,又讲究生活品味、享受富裕成功、注重心灵自由、追求不羁与流浪的一族。Bo与Bo的结合就是物质与艺术的结合。Bo与Bo的结合已经不再局限于追求物质利益,他们摆脱了布尔乔亚物质主义的樊篱,同时追求精神愉悦和心灵回归。布波族是消费的艺术家。BOBO族本是布鲁克斯对美国一个新阶层的称呼,但却以惊人的速度为全世界大众所接受,并在其他国家得到新的诠释。在中国的北京、上海、广州等一些经济发达的大城市,同样出现了大批布波族。  相似文献   
4.
采用投资博弈,以大学生为被试探讨关系认知(亲疏关系、阶层关系)和特质认知(以善意为例)对中国人人际信任的影响。结果发现,亲疏关系认知、阶层关系认知和善意认知都会影响中国人的人际信任。关系越近、阶层越高、越善意,信任水平越高。随着亲疏关系下降或善意降低,阶层关系对信任水平的作用之间的差异逐步减弱。亲疏关系认知和阶层关系认知存在交互作用,亲疏、阶层和善意也具有交互作用。人们对上位阶层的信任大于平位大于下位,但是当信任对象存在低善意特质或陌生人身份时,人们对上位阶层的信任会下降至和平位没有差异;当低善意特质和陌生人身份同时存在时,人们对上位、平位和下位的信任无差异。  相似文献   
5.
近年来低阶层大学生炫耀性消费负性事件频发,研究以补偿性消费理论为基础,考察低阶层大学生炫耀性消费的内因与外因。实验一通过比较高、低状态自尊条件下不同阶层被试的炫耀性消费倾向来考察自尊的作用,结果表明低阶层大学生的炫耀性消费倾向受到其状态自尊的调节; 实验二通过比较不同阶层被试对地位及非地位符号商品的支付意愿来考察商品符号价值的作用,结果表明低阶层大学生只有在商品具有地位符号价值时,才会表现出比高阶层大学生更强烈的炫耀性消费倾向。  相似文献   
6.
经济不平等是影响阶层流动感知的重要因素。研究发现,经济不平等可能抑制、也可能提升阶层流动感知。在梳理两者之间复杂关系的基础上,本文提出了经济不平等影响阶层流动感知的作用机制模型。经济不平等可能通过影响不同的心理过程,继而对阶层流动感知产生抑制或提升作用;此外,两者关系也会受到微观个体因素和宏观社会因素的调节,从而呈现出不同的关系模式。未来研究应进一步考察和完善经济不平等影响阶层流动感知的整合模型。  相似文献   
7.
<正>一、问题的提出提出马克思伦理思想的整体性问题,并不是对卢卡奇等人所使用的"总体性"概念的简单套用。20世纪初,卢卡奇等人通过对总体性的强调开辟了一条新的阐释马克思主义的路径,以矫正当时欧洲一些国家的无产阶级及其政党仅仅从经济决定论、科学主义或实证主义的角度,把马克思主义窄化  相似文献   
8.
李泉 《现代哲学》2012,(6):81-89,97
现代西方资本主义市民社会虽然发展出一种以市场交换关系为主导的完整的社会关系体系,但却在促进社会团结以及良性运转的功能方面存在着缺陷。本文在梳理马克斯·韦伯对清教伦理所作分析的基础上,试图超越韦伯的视角去理解近代以来西方市民社会发展的意识形态渊源及其制度基础,即一套建立在清教徒市民美德基础上的盟约社会的组织方案。研究发现,历史上受盟约神学教义影响的清教徒不仅成功塑造出一种自主和能动的个人意识,同时也形成了对于生活共同体及其内部伦理关系的独特理解。这两方面的共同意识构成了清教社会市民美德的核心,并主导了社区的治理实践。基于此,文章认为基于盟约的市民社会理想类型可以成为市场交换关系主导的市民社会的一种修正模式。  相似文献   
9.
栾爽 《学海》2012,(2):177-181
城市化对人类的政治生活具有重大影响,其宪政意义不容忽视。城市的集中性、流动性、专业化和异质性对法治产生了不可低估的影响;城市制度是宪政的基础;城市的兴起导致宪政主体——市民社会的成长;城市利益主体的多元化是宪政生成和发展的源动力。  相似文献   
10.
《中国宗教》2012,(10):84-85
在四年多的服务过程中,上海青年会看到了市民对服务项目的认可,也看到了市民的改变,同时造就了自己的成长。以社区家园重建与心灵家园重建为目标的都江堰市灾后重建项目是上海基督教青年会、女青年会(以下简称上海青年会)主动参与汶川大地震灾后重建,践行团体使命的一项长期性服务项目。目前已建成1所800多平方米的都江堰华爱青少年服务中心。中心已经成为动员都江堰市民重建家园重塑信心的加油站,是都江堰市青少年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