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篇
  免费   0篇
  2022年   1篇
  2020年   2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1篇
  2003年   1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蕾莉与马杰农》是波斯诗人内扎米《五部诗》中的爱情代表作,拥有丰富的插图手抄本。而这部作品借世俗爱情隐喻苏非神爱的思想不仅在文本中有所体现,在其插图抄本之中也得以呈现。本文以该作品15世纪的插图手抄本为研究对象,通过梳理插图对于文本主题的选择,对构图、色彩及其他绘画元素的运用,来分析波斯细密画对文本故事及其苏非隐喻的呈现方法。  相似文献   
2.
孙晶 《天风》1995,(5):5-5
经文:可11:12—14;赛37:31 这里记载一棵无花果树因为不结果子而遭主废弃的故事。 我们经常提到“奉献”这个词:在祷告中,我们说:“主啊,我们把自己献在你的祭坛上。  相似文献   
3.
张惠芳  李尧嶷 《世界宗教研究》2022,(3):66-81+129-130
纸扎是一种兼具艺术性和宗教性的民间工艺品,在传统民间信仰活动中扮演重要角色,是人神沟通的媒介和社会关系连接的纽带。纸扎是静态呈现的,随着仪式展开而具有流动性。在人与物的互动流转中,纸扎发挥其主体能动性作用建构神性秩序、关系网络及其意义世界,形塑地方社会,又进一步巩固其生存发展基础。纸扎作为物质文化研究的一个视角,可以成为我们研究宗教的一个新的向度。  相似文献   
4.
腊尔山苗族"巴岱"原始宗教"中心表现形态"的分径与混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腊尔山苗族巴岱原始宗教是产生于原始社会并继续遗存于现代社会的各种原始宗教形式如自然崇拜、祖先崇拜的总称。在历史过程中,由于文化交流的作用,原有牢固单一的文化体系受到冲击,并迫使其原有文化作出回应,出现了两大截然不同的文化选择,巴岱原始宗教内部巴岱雄与巴岱扎两大支系的分径,其中心表现形态发生变化就是明证。这是原始宗教运演过程中值得注意的一个事实,对之进行剖析,可透视原始宗教变迁过程中的诸种情态。  相似文献   
5.
纸扎是一种民俗性很强的宗教美术品,在各地的民间信仰活动中被广泛使用。纸扎制作一般就地取材,运用剪、印、画、糊、塑、扎等传统工艺,在纸质材料上进行视觉形象塑造,产品用于民间信仰习俗各种仪式活动中,用后焚毁,用以表达人们的信仰观和精神寄托。本文以福建贤良港妈祖信俗为主要考察对象,将仪式中所用纸扎作为着眼点,对纸扎在仪式中的空间构建及其象征意义、文化功能进行具体阐释,在理论上对纸扎在地方信仰中的地位和作用进行探讨,并展现当地民俗文化景观。  相似文献   
6.
"固守"与"调适"是腊尔山苗族"巴岱"信仰神龛设置及其变迁过程中呈现出的两个样态。一方面通过神龛的设置严格恪守古老的以祖先崇拜为核心的宗教信仰传统,使"苗族"区别于"他族",并确证苗族内部不同支系的区分,使苗姓的实际存在不受汉姓的干扰,并确保这种区分不被遗忘;另一方面由于近代社会变迁和外来文化的冲击,其信仰内部固有的封闭性和稳定性在一定程度上发生动摇,神龛的设置发生了适度的"调适",出现了"有限度"的回应。  相似文献   
7.
辽代涿州一带"圆寂道场",于佛涅槃日,模拟佛陀涅槃及荼毗得舍利之场景,焚化画佛或纸佛而得舍利。它是在辽代舍利崇拜兴盛背景下,沿着舍利崇拜与佛像崇拜相结合的脉络,在舍利泛化趋势中,受密教重仪轨之逻辑的影响,而出现的舍利崇拜新形式。它借助有组织之佛社"螺钹邑"的推动,将一些辽代特盛的民俗,如螺钹乐、火葬、纸扎、烧饭、牲祭等,皆整合了进去,是佛教与民俗互动的典型一例。  相似文献   
8.
庐陵纸扎历史悠久,民俗文化内涵丰富,地域特色鲜明。它是"灵魂不灭"和"万物皆有灵"观念下的祭祀产物,是百姓祈吉祥、求富贵、驱邪避凶和满足祭祀信仰心理以及内在精神需要的一种民间艺术表现形式。祭祀纸扎虽然夹杂着一定的迷信色彩,但它仍是民众精神生活中的重要一面,是中国特有的一种文化现象。作为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一部分,祭祀纸扎已引起许多学者的重视。  相似文献   
9.
王三元 《天风》1996,(2):6-7
圣经常以果树作为信徒的象征或比喻。 主人种植果树,目的是从它得果子。它只有往下扎根,才能向上结果。所以,往下扎根与向上结果,是我们灵命最关键、最重要的两件事。因为扎根是关系到生存,结果关系到生存的价值。  相似文献   
10.
桑吉扎西 《法音》2003,(9):23-26
达扎·丹增格列,是藏传佛教格鲁派著名活佛,1958年于拉萨坐床,是第四世达扎活佛的转世灵童。他1980年代曾在西藏大学藏语系深造,现任中华全国青联常委、西藏自治区政协常委、中国佛教协会理事、中国佛教协会西藏分会副会长、《丹珠尔》藏文版大藏经办公室主任、拉萨木如寺西藏印经院负责人。多年来,他为了完成十世班禅大师的心愿,积极从事拉萨版大藏经《甘珠尔》和《丹珠尔》的重新刊印工作,取得了很大的成绩。今年8月藏历雪顿节前夕,本刊记者为此专门走访了达扎活佛。一、为了完成十世班禅大师的心愿1984年西藏自治区政府将收藏在西藏档案…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