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篇
  免费   0篇
  2023年   1篇
  2020年   1篇
  2017年   1篇
  2014年   1篇
  2006年   1篇
  1994年   1篇
  1991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本刊讯2023年10月11日至24日,由中国巴利语系高级佛学院主办、中国佛学院协办的南传上座部佛教教职人员培训班(第1期)在中国佛学院凤凰岭校区开班。此次参加培训的学员是来自云南西双版纳、临沧、普洱、保山、红河等地的南传佛教中心佛寺住持和南传佛教重点寺庙教职人员。  相似文献   
2.
正世界佛教徒联谊会是第一个最有影响力的世界佛教徒组织,简称"世佛联",于1950年由斯里兰卡著名的马拉拉塞克拉(Malalasekera)博士倡议成立,在斯里兰卡任教的太虚大师高足法舫法师代表中国佛教界参加了第一届"世佛联"大会,并与马拉拉塞克拉结下了深厚的友谊。马拉拉塞克拉博士是一位著名的巴利语学者,他在1948年斯里兰卡佛教会召开的第28届年会上提出,希望邀请世界各国的佛教代表于1950年  相似文献   
3.
姚珏 《宗教学研究》2006,(4):200-201
西双版纳傣族现存巴利语文献具有重要的学术研究价值。由于过往研究方法的缺陷,中国学者对于这支国际佛学界所知最少的佛教文献尚未能进行深入、细致的研究,本文从研究方法的角度探讨如何运用佛教语言学与田野调查的方法,突破、推进对此种文献的研究。  相似文献   
4.
召腊定 《法音》2020,(1):50-52
自公元4、5世纪以来,佛教在泰国、缅甸、越南、柬埔寨等东南亚诸国迅速发展壮大,不少西来高僧在当地弘法度众,更远乃至中国译经传道,不得不说隋唐时期东南亚诸国俨然已经成为印度佛教文化向东亚诸国传播的重要中转站。到5、6世纪,两大语系(汉语系、巴利语系)在东南亚各国继续广为弘传。公元650年左右,室利佛逝逐渐在苏门答腊岛开始兴起,逐渐成为当时另一个非常重要的佛教中心。本文着重考察隋唐时期中国与东南亚佛教文化交流的情况。  相似文献   
5.
巴利语是记录南传佛教三藏圣典所使用的语言,也被一些佛教国家的传统说法认为是释迦牟尼佛当年所使用的语言,该语言在准确记录和传递佛教思想方面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本文探究了几个佛教基本词汇的巴利语原意,并分析了相应汉译词汇与巴利原语在指示义理方面的偏差,借此指出准确理解佛经词汇所指代的义理的重要性.进而呼吁学界和佛教界对巴利语、梵语等佛典原语的学习和研究给予高度重视.  相似文献   
6.
通联片羽     
《佛教文化》1994,(3):42-42
将本期“通联片羽”编辑完毕,放下笔来,信步踏入佛教文化所的后院——此时已是初夏的天气,满院的绿荫婆娑,若是白昼里顶着炎阳从门外一脚踏进来,扑面的清凉往往将人从头顶沁到脚底,而此刻月夜中天,门外长街、门内庭院俱是一片静谧,惟有月夜如水泻地。正在迷离之间,忽然一阵风动,霎时间满院只听得一片“沙沙”声作响,树叶纷披摇曳不止,我凝望这风中千枝万叶,顿觉精神一爽:读者和编者之间,正是一枝一叶总关情啊!《佛教文化》与其它很多大众化期刊相比,如果说有点什么特别之处,就正是在于这一点——不是物欲,不是感官刺激,而是一片单单纯纯的情感因缘,将广大读者和这份刊物联系在一起!怎能不让人格外珍惜这份因缘!本着这样一种珍惜之情,编者从众多的读者来信——犹如眼前千枝万叶——之中撷取一二,郑重作答。今后还应当进一步加强编、读之间的联系,当然形式可以多样化,然否?但见眼前纷纷绿叶,齐齐点头。  相似文献   
7.
邓殿臣先生的《“巴利三藏”略说》,从“巴利三藏”的集成、特点、主要内容和几种字体的“巴利三藏”、几种语言的译本以及译介、研究“巴利三藏”的意义等五个方面述说了南传“巴利三藏”,为《南传大藏经》的翻译工作提供了方便。  相似文献   
8.
“佛教与精神文明”笔谈会的多数文章已经在上期和90、91年《法音》上陆续发表。其中多数文章是从某一个方面的专题研究,本文作者尝试从佛教与中国文化的总体关系上作一研究,文章特别详细论述了中国文化的特色和佛教从开始传入作为一种外来文化如何逐步与中国原有文化接触、交流而最后融化成为中国传统文化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这不仅对我们认识佛教在中国传统文化中的价值有很大意义,特别在今天对我们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的文化有很大历史借鉴价值。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