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84篇
  免费   62篇
  国内免费   222篇
  2024年   3篇
  2023年   12篇
  2022年   18篇
  2021年   17篇
  2020年   16篇
  2019年   18篇
  2018年   17篇
  2017年   24篇
  2016年   19篇
  2015年   17篇
  2014年   19篇
  2013年   23篇
  2012年   17篇
  2011年   24篇
  2010年   25篇
  2009年   21篇
  2008年   26篇
  2007年   28篇
  2006年   25篇
  2005年   24篇
  2004年   28篇
  2003年   18篇
  2002年   7篇
  2001年   7篇
  2000年   2篇
  1999年   6篇
  1998年   2篇
  1997年   2篇
  1996年   1篇
  1993年   1篇
  199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6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作业中断会对中断后行为绩效产生影响,探讨不同疲劳状态下中断对作业绩效影响的认知机制将有助于完善和发展中断的认知理论。本研究采用事件相关电位(ERP),通过在不同心理疲劳状态下执行数学题任务中断、暂停中断和不中断的空间2-back任务,结合行为数据和ERPs结果,分析作业中断对任务绩效的影响以及心理疲劳在其中的调节作用。实验结果发现,中断后诱发的P200和P300振幅显著提高,作业中断使得主任务的注意力资源下降,任务中断的无关信息干扰了主任务工作记忆,而疲劳状态则进一步加剧了中断对注意资源、工作记忆及行为绩效的负面效应。本研究在揭示作业中断认知过程及疲劳对其影响机理的同时,也支持了中断的目标记忆模型。  相似文献   
2.
语义联系类型和强度对预期推理生成的制约作用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崔耀  陈永明 《心理学报》1998,31(1):14-20
首先采用开放式问卷实验方法,由被试生成日常生活中的事件以及组成这些事件的各种活动和活动的参加者。然后,对这些事件熟悉性、对活动的典型性和可区分性三个维度进行主观评价,形成事件以及每个事件活动序列,并据此编制实验材料。实验主要考察活动的典型性和可区分性对于熟悉性高的事件的预期推理的影响,以及不同工作记忆能力的被试进行事件预期推理时的加工模式。实验结果表明:(1)高工艺记忆能力的被试对事件的预期量小于  相似文献   
3.
阅读理解中的预期推理   总被引:17,自引:1,他引:16  
崔耀  陈永明 《心理学报》1996,29(3):238-244
从工作记忆能力的个体差异的角度,探讨阅读描述日常生活事件的段落时预期推理过程的资源分配特点,及其与阅读焦点转移的关系。结果表明,(1)预期推理可以维持较长时间。(2)工作记忆能力强的被试进行预期推理的范围较广;而工作记忆能力较弱的被试推理范围较小。(3)工作记忆能力较弱者对每一个项目的激活量较大。(4)对于非常熟悉的事件,预期推理不受焦点转移的影响。  相似文献   
4.
相似性对视觉工作记忆表征的促进被称为相似性效应。以相似项目间的距离和是否插入其他项目改变邻近性,并操纵记忆项空间构型有序性,探讨邻近性对相似性效应的影响。结果发现,不同空间构型和邻近性条件下相似项目的记忆正确率高于非相似项目;在空间构型有序下,相似项目距离远时,插入其他项目时的相似性效应值低于不插入,而空间构型无序下未发现显著差异。这表明相似性促进视觉工作记忆表征,空间构型在邻近性对相似性效应的影响中起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5.
以往研究关于视觉工作记忆回溯线索效应的产生机制主要存在5种假设, 目前依然存在争议。本研究通过改进前人研究实验范式, 采用包含内源性回溯线索的颜色回忆报告范式, 进一步对这5种假设进行检验。在实验1中, 我们调控了线索与探测阵列之间的时间间隔, 发现不同时间间隔不影响无线索条件的行为表现, 而在正常线索条件中被试的记忆精度以及能记住的项目数量均优于无线索条件; 在实验2中, 我们对回溯线索伴随的干扰刺激类型进行控制, 结果显示, 在不同条件下记忆精度不存在差别, 但当回溯线索伴随干扰刺激呈现时, 被试能记住的项目数量会被降低, 降低程度受干扰刺激的类型调制; 在实验3中, 我们对伴随回溯线索的干扰刺激的呈现时间进行控制, 发现虽然回溯线索效应仍然存在, 但干扰刺激的呈现时间不会影响效应程度。研究结果表明, 回溯线索的出现使得被试能够在决策加工前完成内部注意资源的再分配, 从而避免了同时进行这两种认知加工与记忆表征维持本身竞争认知资源。本研究为认知阶段分离假设提供了支持证据, 对解决回溯线索效应产生机制的争议以及理解内部注意与视觉工作记忆的关系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6.
采用变化觉察范式,在工作记忆保持阶段插入客体特征辨别或视觉搜索次任务,探讨基于客体的注意和基于空间的注意对视觉工作记忆外部特征绑定表征的影响。结果发现,与单特征相比,两类次任务均对外部特征绑定的记忆成绩损耗更大。这表明视觉工作记忆中外部特征绑定的表征比单特征消耗更多基于客体的注意和更多基于空间的注意。  相似文献   
7.
视觉工作记忆中(VWM)已稳定存储的表征,依然会受内部注意选择的影响,说明内部注意选择对VWM发挥重要作用。本文首先阐述该领域主要的研究方法,然后对VWM中内部注意选择的效果和四个特性:时程、对象、容量和可持续性,以及其背后可能的理论机制和神经机制进行分析和总结。并据此从VWM的存储结构、内部注意的产生机制和处理方式等方面,为未来研究提出方向和建议。  相似文献   
8.
近年来大量研究发现音乐训练对认知能力的具有积极影响,一些理论认为音乐训练的广泛迁移效应是通过执行功能起中介作用,但音乐训练与执行功能的关系至今仍存争议。研究将执行功能分为抑制控制、工作记忆和认知灵活性三个子成分,并将抑制控制进一步细分为注意抑制和反应抑制,同时区分工作记忆中主动性控制和反应性控制两种认知过程。通过对比音乐组和控制组在执行功能各任务(Go/No-go, Stroop, AX-CPT, Task-switching)上的行为表现来系统考察音乐训练与执行功能的关系。结果表明音乐训练对执行功能不同子成分的影响具有差异性,其促进效应主要体现在抑制控制中的注意抑制和工作记忆中的主动性控制,对抑制控制中的反应抑制、工作记忆中的反应性控制和认知灵活性影响较小。  相似文献   
9.
为考察视觉空间工作记忆(working memory, WM)维持和操作的组间差异及其神经机制,本研究记录了高、低WM组完成延迟再认(维持)任务和心理旋转(操作)任务时的行为和事件相关电位数据。结果发现,在操作任务中,高WM组比低WM组的反应时显著更短;高WM组的中前额叶慢波显著更正、双侧后顶区慢波显著更负,并且两者的波幅显著负相关。在维持任务中,两组被试的反应时无显著差异;高WM组的中前额叶慢波显著更正。结果表明,高WM组的执行注意能力可能更强,能通过有效调节和分配加工资源来表征视觉信息。  相似文献   
10.
心算活动机制的研究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心算是一种重要的思维活动,是认知心理学的研究主题之一。心算活动具有明显的问题大小效应,其加工过程与工作记忆和长时记忆存在密切关系。此外,对心算的加工机制进行跨学科(认知心理学、神经科学等)的综合研究,是今后心算研究的主要方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