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64篇
  免费   0篇
  2023年   4篇
  2022年   3篇
  2020年   6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1篇
  2016年   5篇
  2015年   6篇
  2014年   29篇
  2012年   8篇
  2011年   4篇
  2010年   12篇
  2009年   10篇
  2008年   7篇
  2007年   6篇
  2006年   14篇
  2005年   10篇
  2004年   9篇
  2003年   4篇
  2002年   3篇
  2001年   5篇
  2000年   4篇
  1999年   2篇
  1997年   2篇
  1996年   3篇
  1995年   4篇
  199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6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冯友兰先生从"照着讲"<中国哲学史>(两卷本)转向"接着讲""贞元六书",他以逻辑分析法诠释程朱理学,创新出"理"、"气"、"道体"、"大全"四个主要概念与"真际"、"实际"两个世界,以及"自然"、"功利"、"道德"、"天地"四种境界,以自己独创的形而上学说明了宇宙与人生的问题,构建出"新理学"的哲学体系.依据冯先生一以贯之地把"提高人的精神境界"作为哲学的功能与作用、目的与意义,以及把人生哲学作为"新理学"的起点、巅峰与归宿,本文特地把他的"新理学的哲学体系"新诠为"新理学的人生哲学体系".冯先生创立"新理学"哲学体系的激情源于对抗战胜利的信心与对民族复兴的热望,其崇高的理想与精神境界则是"为万世开太平".  相似文献   
2.
##正##德国皇帝威廉二世曾设计了一艘军舰,自认为这将是天底下最先进的军舰。于是,请来造船专家品评,希望得到专家们的恭维和盛赞。造船专家观看了威廉二世设计的图纸,说了这样一番话:陛下,您设计的这艘军舰,它的船形将是世上最美的,它的航速将是世上最快的,它的抗打击能力将是世上最强的,它的武器装备  相似文献   
3.
至圣的真道     
秀秀 《天风》2002,(1):10-11
信耶稣仅仅为了得救是不够的,还要追求生命长大,因为主耶稣说过:“我来,是要叫羊得生命,并且得的更丰盛。”“在至圣的真道上”一文告诉我们的正是这样的信息。  相似文献   
4.
厉正宏  李术峰 《法音》2001,(8):25-25
新华社北京7月4日电(记者厉正宏 李术峰)第十一世班禅额尔德尼·确吉杰布近日赴上海、浙江进行考察学习。一路目睹耳闻,一路感受繁荣,十一世班禅在活动结束后感慨地说,我亲身感受了祖国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巨大成就。我深深体会到中国共产党的伟大,体会到中国共产党民族宗教政策光辉照耀下,社会主义民族大家庭的温暖。我一定要爱国爱教,护国利民,做一名好活佛,为祖国的安定团结、昌盛发达做出应有贡献。  十一世班禅在浙江和上海参观了两地日新月异的现代化建设成就和历史文化名胜,赴当地佛教胜地进行了佛事交流。在上海博…  相似文献   
5.
德国皇帝成廉二世曾设计了一艘车舰,自认为这将是天底下最先进的军舰。于是,请来造船专家品评,希望得到专家们的恭维和盛赞。造船专家观看了威廉二世设计的图纸,  相似文献   
6.
<正>2011年9月27日至29日,第四届世界儒学大会在位于孔子故里曲阜的中国孔子研究院召开。世界儒学大会由中国文化部、山东省人民政府主办,中国艺术研究院、山东省文化厅、中国孔子基金会、国际儒学联合会、济宁市人民政府和中国孔子研究院共同承办。  相似文献   
7.
道教对世界的理解有其独特的神学视角。在世界的来源问题上,强调的是道生气化。对于世界中的存在者,一般认为有天、地、人、神(仙)、鬼等。从世界演化进程上看,道教主张复古之论,认为社会的进程是不断背离"道治之世"的,因而,道教所追求的理想世界就是回到原初的"上古之世",以此应对现实的"无道"。  相似文献   
8.
浅谈伊斯兰教的人生观海永龙自古以来,人们对人生意义的探索就如同对爱情的咏叹一样,被奉为人类生活中永恒的主题之一。那么人生的目的究竟是什么?怎样生活才育意义呢?对此,众说纷纭,莫衷一是。有的人认为,人生就是享乐。因而盲目地追求荣华富贵,醉生梦死,沉浸在...  相似文献   
9.
邓联合 《学海》2002,(3):129-131
被冯友兰本人及众多学者忽视的《新世训》一书实质上在“贞元六书”构成的新理学体系中具有特殊的重要地位和价值。该书一方面是此后的《新原人》的诱发性著作 ,另一方面也开始凸显了冯氏新理学体系中本体形上学和人生哲学断为二截的内在矛盾  相似文献   
10.
这是一篇回应性的文章。作者在简要介绍了文章的由来以后,首先借用万俊人教授《现代西方伦理学史》一书中的材料阐述了西方宗教伦理思潮与西方社会的关系;然后指出在中国学界展开宗教伦理学研究的必要性,并论述了作者对建构中国宗教伦理学的一些想法;在文章的最后一部分,作者对万俊人教授《普世伦理如何可能》中的三个问题作出了回应:第一,关于“强伦理模式”;第二,有关世界宗教信仰现状的问题;第三,关于普世伦理以什么为基础的问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