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篇
  免费   0篇
  2022年   1篇
  2019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2年   1篇
  2009年   1篇
  2005年   1篇
  2000年   1篇
  1990年   1篇
  198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1.
本文从中国古代时空文化体系出发考察八主祭祀。认为八主祭祀并不是分属不同诸侯国的不同神祇在专属齐国后被整合才形成的。文中指出:八主是与中国古代时空文化体系相关的一个有明显内在结构的祭祀体系。八主祭祀不是此前研究者们所推想的东夷“夷人”的崇拜和祭祀。这个祭祀体系以中原古代时空文化体系为根干,与燕齐古代长生与升仙文化密切相关。从泰山封禅与长生之间的关系思考,这个祭祀体系很可能是封禅泰山所祭神谱的一部分。  相似文献   
2.
春秋战国时期,社会生产力获得了较大发展,人类战胜自然的能力加强了,人在社会生产中的作用日益显露出来,并逐步得到确认,表现在宗教发展史上便是怀疑天命鬼神和重民轻神思潮的兴起。叔兴反对“陨石于宋”是天降征兆(《左传·僖公十六年》)、子产反对禳慧星除灾(《左传·昭公十八年》)和反对榮祭龙免水灾(《左传·昭公十九年》)、弥牟反对取征于鬼神(左传·定公元年》)以及季梁的“夫民,神之主也”(《左传·桓公六年》)、太史嚣的“国将兴,听于民;将亡,听于神”(《左传·庄公三十二年》)  相似文献   
3.
泰山是中国人心目中的神山、圣山,是古代中国文明和信仰的象征。其原生的信仰和文化,几千年来渗透、辐射到中国社会生活的多个层面,对民族心理和民族文化产生了重要的影响。然而,当代  相似文献   
4.
秦始皇封禅泰山论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封禅泰山起于何时何人 ,至今尚无定论。据《庄子》、《墨子》、《史记》、《论衡》、《韩诗外传》等典籍关于炎帝以来七十二王封泰山的记载 ,基本上可以说 ,它是远古时代活动在泰山周围氏族部落的原始祭天仪式 ,是自然崇拜的结果。至春秋时代 ,封禅泰山开始成为士人心目中一统天下的帝王所行的国家大典。即代周而帝的统治者必须来泰山举行封禅大典 ,方可得到天帝的认可 ,成为天下的君主。“九合诸侯 ,一匡天下”的齐桓公欲行封禅之礼 ,被名相管仲以祥瑞不现即未得到天帝承认而阻止 ;鲁之季孙氏亦有泰山之旅 ,结果被孔子所讥 ,理由是资格不够…  相似文献   
5.
从《管子.封禅》和《史记.封禅书》的比较来看,前者应是后者写作时的参照底本,这说明齐桓公"欲封泰山,禅梁父"的说法,当有更早的史料来源,并非司马迁杜撰。从齐桓公来看,他在即位初期就有称霸心志,这与他贵胄的秉性及早期经历有关,其一生在政治上的不成熟和对礼数的相对淡漠,在功成之后寻求封禅是诸因素合力自然发展的结果。而先秦时期流传久远的祭祀天地的古老习俗,则为齐桓公封禅的意愿提供更为深厚的社会土壤。  相似文献   
6.
本文根据古代文献的相关引文及记载,对已经亡佚的《管子.封禅》篇的原貌进行了探究,并对其内容是否可信进行了考辨。  相似文献   
7.
"封"字最初指土堆上植树,进而引申出在土堆上祭祀神灵之意。"禅"字出现在战国时期,最初指传、继、替代之意。春秋时期"礼崩乐坏"之后,宗周祭祀体系散乱,战国时期"封"、"禅"的字义发生了重要转变,开始指某种专门祭名。这一时期联系着学术思潮发生的重大变化,"封禅"说开始出现。到汉初,儒家、神仙家均有自己的封禅说,均由战国时期最初出现于齐地的"封禅"说发展而来。封禅性质属于自然宗教向人为宗教发展过程中出现的半自然宗教,在中国宗教发展史上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8.
唐以前嵩山道教的发展及其遗迹——中岳嵩高灵庙之碑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河南省登封县境内的嵩山,古称太室或天室,居五岳之中,自古即为华夏民族所奉祀的名山。《史记·封禅书》称:“昔三代之君,皆在河洛之间,故嵩高为中岳。”传说作为古华夏族之一的炎帝族(神农氏、姜姓),在上古从西北进入黄河中游,曾长期居住在嵩山附近的伊水、洛水流域。其中有一支奉伯益为始祖的部落,号称四岳,以崇拜山岳为特征。后来西周时的齐、吕、申、许四个姜姓国,据说即四岳的后裔。《诗经·大雅·崧高》有云:“崧高维岳,骏极于天。维岳降神,生甫及申。维申及甫,维周之翰。”按“申”、“甫”即申氏、吕氏。诗中说他们都是嵩岳神的子孙,辅佐西周王室的大臣。又据《史记·周本纪》及《逸周书·作雒篇》  相似文献   
9.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