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7篇
  免费   0篇
  2023年   4篇
  2022年   12篇
  2020年   1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4篇
  2014年   4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7篇
  2010年   2篇
  2009年   6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1篇
  2005年   2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4篇
  2002年   1篇
  1995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5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中国特殊的文化信仰造就了中国民间艺术别样的题材内容,其中吉祥文化成为一种观念性极强的民间艺术创作形式,尤其是龙文化几千年来的广泛流传。开封山陕甘会馆就是一个龙的世界,现存各种形态龙纹样达三百余个。开封山陕甘会馆中体现吉祥文化与龙文化的龙纹样是发掘民族文化、探析民间艺术的艺术瑰宝。  相似文献   
2.
国无德不兴,人无德不立。《新时代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总结了2001年以来各地在公民道德建设中的新鲜创造和典型经验,形成了对新时代公民道德建设工作规律的深刻认识和科学把握。其中有一个突出的特点,就是强调公民道德建设要夯实基层实践基础。重视公民道德建设在基层的实践,对于推进公民道德建设,健全城乡基层治理体系,构建社会治理新格局具有重要的意义。应瞄准基层需求,创新基层工作,推动公民道德建设提质量、上水平,为构建共建共治共享的基层社会治理格局奠定德治基础。  相似文献   
3.
《中国宗教》1995,(收录汇总):4-4
新华社拉萨7月28日电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全国政协主席王沪宁25日至27日在西藏调研。他表示,做好西藏工作,必须坚定不移贯彻新时代党的治藏方略,深刻领悟“两个确立”的决定性意义,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  相似文献   
4.
深刻     
深刻是入木三分,是洞若观火,是一针见血,是淋漓尽致。它不是蜻蜓点水,不是浮光掠影,不是走马观花,不是浅尝辄止。深刻是对事实的穿透,是对  相似文献   
5.
鸽子与乌鸦     
倪光道 《天风》2003,(12):40-40
方舟里的鸽子和乌鸦,预表着教会的弟兄姊妹。尽管恩赐不同但同蒙主恩,我们对人要看得合乎中道。尤其是教会负责人,对教内的同工同道,不可有偏见、成见、既看到某人的优点,亦看到他的弱点,我们没有资格轻看小子里任何一个。我们只能以上帝的爱去尊重人、关怀人。  相似文献   
6.
《学海》2016,(5):105-111
本文通过探讨死海古卷、斐洛的希腊化寓意解经、《密释纳》与《塔木德》及其与希伯来圣经之关联,呈现了早期犹太释经及其发展的概貌。圣经正典的合法化,第二圣殿之后犹太人的希腊化,以及不同犹太社群之间的身份冲突,都影响了早期犹太的释经活动。随着犹太人流散于各地,犹太释经传统受到当地文化的塑造。除了希腊七十士译本外,还有亚兰文译本塔古姆。独特的犹太释经进路与早期希伯来圣经译本的出现,对后来漫长的圣经诠释史产生了深远影响。  相似文献   
7.
抽象与具象——中西原始社会图案造型观对比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国追求人与自然和谐统一、天人合一的审美理想,是一种抽象的理性;西方的理性则建立在实证主义的基础上,更注重科学的理想,因而追求合逻辑的真理之美。中国的意境之美与西方的摹仿、求真艺术形成了鲜明的对比。  相似文献   
8.
本文对禅籍中“拴索”一词作为“高僧骸骨”的代称这一用法作了考察,揭示出这一词义与禅宗对傀儡戏的宗教认识相关,同时与佛经中关于佛祖、菩萨、高僧的锁骨形象的描写相关。“拴索”本指傀儡戏中连络木偶肢体的木钉和绳索,其为高僧骸骨的代称源自两个层次的比喻:一是形象层次上,木偶的支体钩连与锁骨菩萨的骨节钩连具有相似性,因此“拴索”便可用来描写高僧连络如蔓的锁骨。二是本质层次上,禅佛教常用傀儡戏的虚假性质来揭示人生虚妄的本质,因此木偶外表下露出的拴索便可借以描写“皮肤落尽”后的真实枯骨。  相似文献   
9.
靳梦 《美与时代》2023,(3):13-15
传统民居中的装饰不仅取材广泛,图案美观,还带有一定的吉祥寓意。分析传统民居装饰的吉祥寓意及其在现代建筑中的应用方法,使人们更多地去关注中国传统的吉祥图案,在现代建筑中使用传统吉祥图案,不仅能提升建筑装饰的文化品位,还能使传统民居装饰中的吉祥图案得到进一步的传承与发展。  相似文献   
10.
《约翰福音》1∶1在基督论问题上出现了自相矛盾的两个表述:"道(logos)与神(theos)同在"和"道就是神"。这一矛盾产生的原因可以认为是《约翰福音》自身的希腊和希伯来双重文化传统所导致的。在教父时期可以发现两种典型的解决这一基督论矛盾的模式,一种是以奥利金为代表的亚历山大里亚学派,通过理性,即寓意解经,调和矛盾;另外一种以奥古斯丁为代表,通过保留字面的张力体现信仰的超越性。这两种模式相互关联又相互区分,一方面奥古斯丁对于奥利金的寓意解经有所继承,但是另一方面又用在先的信仰超越了理性调和主义的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