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篇
  免费   0篇
  2023年   1篇
  2009年   1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
1.
齐文化的特征、旨归与本质--兼论齐、鲁、秦文化之异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齐文化是先秦时代的东方大国——齐国所创造的文化系统。这一文化系统以广收博采、融合创新为特征,以富国强兵、诏令天下为旨归,以实用主义为本质,与鲁文化与秦文化相较有着自己的鲜明特征。鲁文化是道德的理想主义的文化,秦文化是建构的功利主义的文化,而齐文化是实用主义的文化。然而,齐文化由实用主义流衍为功利主义,复由功利主义流变为享乐主义,致使其在政治上没能完成统一中国的大业,文化上未能由区位文化上升为中原文化的主体。  相似文献   
2.
赵锦程 《管子学刊》2004,(3):5-7,22
管仲相齐,“九合诸侯,一匡天下”,齐国一跃成为春秋五霸之首,其中管仲的法律思想发挥了重大作用。本文从道法结合、礼法并举、以法统政、重刑慎罚、富国强兵等方面对其进行了论述,以抛砖引玉。  相似文献   
3.
彭新武 《孔子研究》2023,(1):14-25+157
法家以“一断于法”的理性精神,通过因功赏爵、察能授官的制度设计,打破了传统“别亲疏,殊贵贱”的礼治秩序,促成了政治体制的变革和“大一统”的奠基,其历史功绩是不容否认的。秦朝的灭亡,主因在于其施政方式,而不能简单归咎于法家思想。在法家那里,整肃社会秩序的关键在于确立一个客观、公正的价值准则,而儒家的教化之道缺乏必然性,“有法之常”作为治国的基本准则是道德所不能取代的。尽管在后世“儒法合流”的过程中法家学说日渐为儒教所吞噬,但其与时俱进的变革精神和富强之道,以及“一断于法”的价值诉求等,在今日依然具有重要的启迪与借鉴意义。当然,中国要真正走上富强之路,从根本上取决于民众内在潜力的充分发挥及相关的制度设计;民众不应只是国家富强的工具,国家富强应以民众权益为前提;唯有真正实现“唯法为治”,才能筑牢中国长治久安的制度根基。  相似文献   
4.
《管子》是我国一部著名的古代典籍。它以其内容丰富、融会各家学说的理论而受到历朝历代的重视。其中的和谐思想,不仅奏效当时,而且影响后世。其中"以人为本"、法治思想和富国强兵的治国理念,都对当今和谐社会的建设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