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5篇
  免费   1篇
  2023年   2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1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3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3篇
  2009年   1篇
  2006年   2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1篇
  1999年   1篇
  1994年   3篇
  1993年   1篇
  199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学海》2016,(5):105-111
本文通过探讨死海古卷、斐洛的希腊化寓意解经、《密释纳》与《塔木德》及其与希伯来圣经之关联,呈现了早期犹太释经及其发展的概貌。圣经正典的合法化,第二圣殿之后犹太人的希腊化,以及不同犹太社群之间的身份冲突,都影响了早期犹太的释经活动。随着犹太人流散于各地,犹太释经传统受到当地文化的塑造。除了希腊七十士译本外,还有亚兰文译本塔古姆。独特的犹太释经进路与早期希伯来圣经译本的出现,对后来漫长的圣经诠释史产生了深远影响。  相似文献   
2.
陈丰盛 《天风》2015,(2):43
<正>"因着身边的人都恋爱,心里痒痒怎么办?"当这个问题一出现在我的眼前时,我就开始想象着,生活中有许多事情会让我们"心里痒痒"。比如,看到新款手机上市、超市门口大幅吸引人眼球的广告,或者网络页面上出现的性感图片等。"心里痒痒"的感觉随时出现,若是"跟着感觉走",我们很容易在茫茫资讯中"阵亡"。"身边的人都恋爱……怎么办?"可能问这个问题的人群范围  相似文献   
3.
方以智易学中的"密衍"思想,主要体现在"<河图>变<洛书>"的过程中,认为<河图>强调五行相生,而<洛书>强调五行相克,二者展示了儒家所推崇的生生之德.由"金火易位"出发,方以智等人深化了对"五行尊火为宗"与"金生水"等命题的认识,形成了较为系统的全新观念.  相似文献   
4.
现象学之道     
罗姆巴赫完全赞同海德格尔将现象学方法带入存在论层面的尝试,但同时他力图克服他所理解的海氏缘在分析的狭隘性。在他的结构现象学中,缘在的结构分析必须被置于世界整体的结构生成中才可把握;而这种作为本己真实性的大结构的发生,不仅超越人的缘在也超越自然形式———相应地,对大结构的认识就只有通过密释学才有可能。由此现象学在罗姆巴赫那里“脱离了那种基于人的存在之上的固定”。经此深入,他提出了“深层结构的现象学”,深层现象乃是发生的境遇实践,从这里他迈出了东西方关于缘在体验的共同哲学的第一步。  相似文献   
5.
本文从文本和修法二个角度,对明代汉译藏传密教短篇仪轨《阿弥陀佛临终要》做了汉藏比较研究。《阿弥陀佛临终要》依《大方广佛华严经普贤行愿品》所说普贤十大行愿,述拔济众生脱离烦恼苦海,往生阿弥陀佛净土的思想。而其修法是典型的藏传密教无上瑜伽部本尊禅定的究竟定,故它是一部显密圆融的本尊修法。所谓“临终要”,则指它是一部指导行者临终修习“坡斡”,亦名“迁识”法的要门。笔者先对《阿弥陀佛临终要》与其相应的藏文本《无量光佛修习义》作细致的文本对勘,然后勾勒这个文本于西番传承的历史,进而对它所传的“临终瑜珈”修法,以及它与汉藏佛教中的阿弥陀佛和观音菩萨信仰的关系做一些基础性研究和解释。  相似文献   
6.
僧人“慧觉”考略——兼谈西夏的华严信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主要依据《故释源宗主宗密圆融大师塔铭》和遗存佛经题记对僧人慧觉的佛事活动进行考证,认为塔铭所记慧觉与佛经题记中提到的一行沙门慧觉应是同一僧人,是位显密兼通的高僧,主要活动在蒙元时期。慧觉最初在贺兰山慈恩寺出家,修行密法,后到洛阳白马寺从龙川大师研习华严义理,深得龙川大师赏识。世祖时他协助龙川重修白马寺,随龙川去大都校经,被授以"宗密圆融大师"之号。慧觉还出任河南僧录和白马寺第三任释源宗主,多次前往河西地区弘扬佛法,为西北与中原佛教文化交流起了积极的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7.
此前,已有西方学者着意探i寸了尼采与庄子的哲学共鸣,如安乐哲(Roger.T.Ames)与Graham Parkes.该文则是在他们研究的基础上,继续从比较哲学视角探讨庄子与尼采的对话,更意在强调:尽管二者之间的"和音"很多,却仍不乏"不谐"之处.庄子与尼采的差异更接近于法语词"differance",是有"从"(defer)有"异"(differ).也正是禀从此一意旨,该文集中通过以下主题--视角(perspective),灵魂意识(sense of soul),欲望(desire)在达致"存在"之启化状态所起作用与地位,自我克服(self-overcoming)相对于自成(self realization).一个内含超越维度文化跟与之相反文化传统的比照,以及水流水深双向"分流"(differance)之隐喻等,进而条析庄子与尼采哲学的合分.  相似文献   
8.
山西高平市开化寺立于元至顺元年(1330)的法眷碑为我们提供了一份显密圆通准提法在元代流传的珍贵资料和重要线索。从开化寺法眷碑可知,在《显密圆通成佛心要集》入《碛砂藏》并在南方广为流传之前,显密圆通准提法已经在北方的上党地区至少20多个寺院传播,而以高平开化寺为主寺,修习准提法的多为社会地位显赫、佛学素养深厚的住持或讲经论沙门。 张君梅,女,哲学硕士、文学博士,现为中国人民大学哲学院博士后。  相似文献   
9.
张亮 《学海》2011,(2):141-145
访谈围绕马克思恩格斯的国家理论及其遗产、列宁与葛兰西国家理论的异同及思想史效应、"密里本德-普兰查斯之争"的实质与影响、雅索普的马克思主义国家理论及当代地位这四个重大问题展开,勾勒出了马克思主义国家理论从马克思恩格斯到当代英国的基本发展线索与理论面貌。  相似文献   
10.
语言是道教传播的重要媒介 ,其主要的两种形态有各自的特点。道教口头语言传播媒介具有密传性的特点 ,其丹经口诀在师徒间口头密传 ,不留文字 ;而书面语言传播媒介则有自然创生之说 ,认为部分道经是自然化生 ,非人作为或神仙所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