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3篇
  免费   1篇
  国内免费   2篇
  2023年   3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1篇
  2017年   4篇
  2016年   4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6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2篇
  2009年   3篇
  2008年   2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2篇
  2005年   3篇
  2004年   3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2篇
  1999年   1篇
  1994年   6篇
  1993年   1篇
  1990年   2篇
  198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次一、关于翻译及作者二大乘小乘、三、檀波罗蜜四、尸罗波罗蜜五、■提波罗蜜六、毗梨耶波罗蜜七、禅波罗蜜八、般若波罗蜜九。  相似文献   
2.
赵立春 《法音》2021,(1):63-66
地论学派是指南北朝时期以弘扬《十地经论》为主的一个佛教学派,主要流行在北朝,且历经北魏、东魏、北齐、北周、隋等朝代而经久不衰。《十地经论》是印度大乘瑜伽学系的重要典籍。作者世亲初从声闻乘出家,后闻其兄无著讲《十地经》,便改变所宗而先撰成《十地经论》,对《十地经》进行了解释和阐述,以赞扬大乘,巩固了瑜伽学说的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3.
目前很多学者在研究明末佛教之时,都以为憨山德清与雪浪洪恩的授业恩师"无极和尚",即为憨山所作《住京都吉祥院无极信禅师道行法原碑记》中的无极明信禅师,却忽略了憨山亦尊称其师为"守愚大和尚"、"守愚先师"这一细节。清代弘方法师所作《贤首宗乘》一书,较为详细地记载了华严宗雪浪洪恩一系的法脉传承,其中明确记载憨山与雪浪之师为"第二十五世无极悟勤法师",守愚为其字。凭借这一新材料,并结合其他相关材料,对憨山与雪浪之师"无极和尚"作以考辨。  相似文献   
4.
《学海》2016,(5):105-111
本文通过探讨死海古卷、斐洛的希腊化寓意解经、《密释纳》与《塔木德》及其与希伯来圣经之关联,呈现了早期犹太释经及其发展的概貌。圣经正典的合法化,第二圣殿之后犹太人的希腊化,以及不同犹太社群之间的身份冲突,都影响了早期犹太的释经活动。随着犹太人流散于各地,犹太释经传统受到当地文化的塑造。除了希腊七十士译本外,还有亚兰文译本塔古姆。独特的犹太释经进路与早期希伯来圣经译本的出现,对后来漫长的圣经诠释史产生了深远影响。  相似文献   
5.
陈丰盛 《天风》2015,(2):43
<正>"因着身边的人都恋爱,心里痒痒怎么办?"当这个问题一出现在我的眼前时,我就开始想象着,生活中有许多事情会让我们"心里痒痒"。比如,看到新款手机上市、超市门口大幅吸引人眼球的广告,或者网络页面上出现的性感图片等。"心里痒痒"的感觉随时出现,若是"跟着感觉走",我们很容易在茫茫资讯中"阵亡"。"身边的人都恋爱……怎么办?"可能问这个问题的人群范围  相似文献   
6.
方以智易学中的"密衍"思想,主要体现在"<河图>变<洛书>"的过程中,认为<河图>强调五行相生,而<洛书>强调五行相克,二者展示了儒家所推崇的生生之德.由"金火易位"出发,方以智等人深化了对"五行尊火为宗"与"金生水"等命题的认识,形成了较为系统的全新观念.  相似文献   
7.
现象学之道     
罗姆巴赫完全赞同海德格尔将现象学方法带入存在论层面的尝试,但同时他力图克服他所理解的海氏缘在分析的狭隘性。在他的结构现象学中,缘在的结构分析必须被置于世界整体的结构生成中才可把握;而这种作为本己真实性的大结构的发生,不仅超越人的缘在也超越自然形式———相应地,对大结构的认识就只有通过密释学才有可能。由此现象学在罗姆巴赫那里“脱离了那种基于人的存在之上的固定”。经此深入,他提出了“深层结构的现象学”,深层现象乃是发生的境遇实践,从这里他迈出了东西方关于缘在体验的共同哲学的第一步。  相似文献   
8.
十二、五世纪以降道教法次的逐步形成与道教仪式的发展趋向 五世纪以前来源不同的各种道教传统基本上只是各自发展,或仅在小范围内互有交流.大约从五世纪开始,以古灵宝经为先导,道门内部产生了凝聚联合的意识.(766)古灵宝经率先融合多种道教传统,"三洞"、"三乘"、"三十六部尊经"等具有凝聚联合意识的术语概念都是最早由古灵宝经提出的(767).由于古灵宝经出世不久即"风教大行",这些术语概念也很快在其它道派中流行开来(768)."三洞"说标志着南方三皇、上清、灵宝三大经派的联合,大约南朝齐梁时形成的"七部"(769)说标志着更大规模的联合.  相似文献   
9.
圣凯 《宗教学研究》2008,50(1):80-90
摄论学派对<华严经>的研究,是以昙迁为中心人物而展开.智俨的师承:杜顺、达法师、法常、灵辨、静琳、智正,后四位皆曾受教于昙迁,都具有融合<摄论>与<华严经>的学风.昙迁<亡是非论>阐明"亡是非"、"无心"与"性起"观念中的"离相"、"不起"等观念相合,所以能够"顺性起".智俨是针对<瑜伽论>、<成唯识论>为三乘始教,而强调<摄论>为三乘终教;但是,他又将<摄论>置于"从始入终"的位置,唯识学经过<摄论>的中介作用,最后进入<地论>、<起信论>的终教.法藏通过接受摄论学派的"三无性同一无性",而提出"三性一际",最后归入<起信论>的如来藏缘起,建立了"法界缘起".  相似文献   
10.
本文从文本和修法二个角度,对明代汉译藏传密教短篇仪轨《阿弥陀佛临终要》做了汉藏比较研究。《阿弥陀佛临终要》依《大方广佛华严经普贤行愿品》所说普贤十大行愿,述拔济众生脱离烦恼苦海,往生阿弥陀佛净土的思想。而其修法是典型的藏传密教无上瑜伽部本尊禅定的究竟定,故它是一部显密圆融的本尊修法。所谓“临终要”,则指它是一部指导行者临终修习“坡斡”,亦名“迁识”法的要门。笔者先对《阿弥陀佛临终要》与其相应的藏文本《无量光佛修习义》作细致的文本对勘,然后勾勒这个文本于西番传承的历史,进而对它所传的“临终瑜珈”修法,以及它与汉藏佛教中的阿弥陀佛和观音菩萨信仰的关系做一些基础性研究和解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