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5篇
  免费   0篇
  2022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4年   1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2篇
  2010年   3篇
  2009年   2篇
  2007年   2篇
  2005年   1篇
  199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汉书·艺文志》中,《诸子略》以下五略著作部数与所列"家数"大体一致。但在《六艺略》中出现了多部著作只算一家的现象。前人没有对这个问题作出合理的解释。这不是传抄失误,也不是刘歆、班固的疏忽。刘歆与班固按照四个规则计算《六艺略》的家数。这些规则源自西汉经学师法、家法传统。  相似文献   
2.
整个中国古代经学的文本可分为经书系统和诠释性文献系统两个部分;经书系统形成之后,经学的各种争论就围绕着诠释的部分而展开。诠释文献又可分为传、说、记、章句以及注、疏等数类,其中传是最早出现的诠释文献类别。《论语》在汉初的地位相当于大传,但由于是五经之,六艺  相似文献   
3.
论文分"崇尚汉易家法"、"融通汉易师法"、"批评图书易学"种"学术价值与思想意义"四部分,论述了乾嘉著名易学大师惠栋的易学研究。论文指出:一、惠栋研究《周易》,重视汉易的家法,融通汉易师法,提倡复归汉代的象数易学,体现了他对传统易学的继承与超越;二、作为经学大师,惠栋企图借鉴汉代象数易学理论来指导易学研究,既是他诠释易学当代价值的认真尝试,也是他以独特的方式延续了象数易学的生命;三、惠栋梳理汉易各家源流、勾勒其象数学特点,祛除宋儒图书易学中的臆说的流弊,成为清代易学研究的一个成功典范,具有转变当时学风与确立十八世纪经学研究方向的意义。  相似文献   
4.
紫砂艺术的源头,据考已距今六百多年,“供春”师法自然,以树皮为壶面的做法开创了绚烂多姿的紫砂艺术,以木为形的紫砂壶风行天下,松、竹、梅、桐不一而足,不胜枚举,譬如“供春”、“三友”、“竹段”等等,这一把“木桩树裹”亦为其中之一。  相似文献   
5.
民间法存在的社会基础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论述了民间法存在的社会基础.公平正义观念与追求自由是民间法的基本要求,也是民间法生命力的灵魂.国家法的局限性给民间法留下了极大的生存空间,得以弥补国家法的不足.社会发展的不平衡性、民问法作为上层建筑的独立性和各种具体的社会条件都是民间法产生、存在的社会基础条件.作为一种自生自发秩序,民间法既形成了一系列规则,还形成了一定的民间秩序.  相似文献   
6.
在我国,立法工作以无神论作为基础,通常国家法的制定和通过根本不考虑宗教法的规定和立场,由此不可避免地导致了国家法与“宗教法”(编者注:我国尚无国家制定的《宗教法》,更无宗教界自定的宗教法。此处提到的“宗教法”慨念亦不明确,估且保留,待研讨。)在特定的法律问题上的紧张关系。  相似文献   
7.
中国的美学思想贯穿于文艺的各个领域,书法当然也不例外,它的主要美学思想便是自然,来源自然,师法自然。自然更是书家真情实感的流露。一幅成功的书法作品既要肥瘦适度,有着神、气、骨、肉、血五者具备的用笔,又要有平正安稳自然匀称的结体。自然是书家排除俗虑、摆脱功利心态的任情而书,展现给我们一种自然生动之美。  相似文献   
8.
赵玉环 《管子学刊》2011,(1):103-107
宗法制度是中国传统法律文化形成的基础。根源于宗法制度的中国传统法律制度,在立法、司法等方面无不打上宗法制度的烙印,形成了以轻法律、重人情为特色的伦理型法律文化。在进行法治国家建设的今天,对宗法制度的学习和研究,将有助于我们对传统法律文化的理解和借鉴。  相似文献   
9.
介子平 《法音》2007,(2):50-51
书画史上,书僧画僧可谓多矣,著名者更是耳熟能详。如骨气深稳、体兼众妙的智永,高古超迈、显赫一代的怀素,高情峭拔、磅礴挥毫的贯休,烟岚气象、高旷之景的巨然,画学正脉、师法自然的渐江,自出机抒、造妙入神的髡残,点染数笔、脱尽窠臼的八大,搜尽奇峰、笔意纵恣的石涛,落笔冷隽、蹊径别开的虚谷,劲气内敛、和悦蕴藉的弘一,无一不是划时代、里程碑式的人物。  相似文献   
10.
<正>道教是中华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道教认为,“道”是万物生成的本源和变化的根本,倡导道法自然、清静无为、天人合一,对中国社会生活的很多方面都产生了重要影响。本文主要讨论道教思想对中国传统园林的影响。中国传统园林有着悠久的历史,在世界园林史上独树一帜。“园林”在古代文献典籍中往往根据不同性质,被称为“囿”“园囿”“苑囿”等,而“园林”一词是随着魏晋南北朝时期士人园而出现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