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篇
  免费   1篇
  国内免费   1篇
  2023年   1篇
  2019年   1篇
  2008年   2篇
  2005年   2篇
  2001年   1篇
  199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
1.
一般社会情境中风险认知识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谢晓非 《心理科学》1998,21(4):315-318
风险认知是一个新的研究领域,随着经济的发愈来愈受重视。本研究在一般社会情境下,讨论了46个风险因素的风险程度及风险特征的知觉;  相似文献   
2.
学科教学策略对高中生学习适应性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采用自然教育实验法,探讨学科教学策略对学生学习适应性的影响。结果表明:(1)学科教学策略的运用,有效地提高了优秀生和普通生的学习适应性的整体水平;(2)学科教学策略对学生的学习态度、身心健康水平的提高具有积极作用,其中学习独立性、学习计划性、身心健康水平的提高最为明显;(3)学习适应性的提高有助于提高学生的学科学业成绩。  相似文献   
3.
成就目标分类的情景实验研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张咏梅  郭春彦  方平 《心理科学》2001,24(1):22-25,53
成就目标理论是目前成就动机领域的研究热点问题之一。本研究采用情景实验法十自我报告相结合的形式,以初中三年级学生为被试,以指导语形式学习目标组、成绩一接近目标组和成绩一回避目标组。结果表明:①三个成就目标组在认知方面具有差异,②三个成就目标组在行为表现上具有不同特点,③三个成就目标组在情感方面不存在差异。此结果基本证实三种分类的存在,这不仅为深入研究成就目标理论提供了依据,也促进了成就目标理论的发展与完善,而且对当前的教育教学改革有着一定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4.
认知心理学以实验法为其方法论基础,着力对人类的认识过程进行模型建构。然而,早在20世纪70年代初,其创立者奈塞尔就对心理学的实验范式感到不满,转而寻求心理学的生态学效度。心理学中对实验法的推崇源于自然科学特别是物理学的成功。而实际上,物理学在20世纪初遭遇了实验法所带来的困境。受制于实验法的种种局限,当代认知科学逐渐放弃了方法论的沙文主义立场,接纳了来自语言学、哲学、神经科学等多领域、多视角的研究策略。心理学在一定程度上具有人文科学的性质,因此同样需要采用多重研究手段和方法,而不是一味地笃信实验法的权威性。  相似文献   
5.
心理脱离是指非工作时间内个体在时空和心理两个层面均从工作中脱离出来, 不被工作相关问题所干扰, 并停止对工作的思考。主流研究认为心理脱离对工作投入具有正向影响, 但也有研究发现两者为负向关系。不同研究结果的矛盾是由于未区分心理脱离状态和心理脱离行为、下班时间和工作间歇心理脱离, 或是由于心理脱离程度差异造成, 或是两者间存在方向相反的作用机制, 或受其他变量的调节?目前的研究尚未给出一个整合的解释。因此, 本研究提出应区分心理脱离行为和心理脱离状态, 先综合采用质性与定量分析检验各自的内涵, 在此基础上依据工作要求?资源模型(Job Demands-Resources Model, 简称JD-R模型)构建一个综合模型, 采用经验取样法和情景实验法, 分别考察下班时间和工作间歇中的心理脱离行为和心理脱离状态对工作投入的影响及机制, 并考察任务紧急性和职业使命感等任务和个体特征的调节作用。预期对以往的矛盾结论给予一个整合的理论解释, 并提出相关的心理脱离管理对策, 以提升员工心理脱离状态, 从而促进其工作投入。  相似文献   
6.
对心理学实验教学模式的再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沈国方 《心理科学》2005,28(3):673-674
为了更新心理学的教学理念和方法,笔者反思自身单纯讲解的传统教学模式的不足,对实验教学模式进行再研究,以加强教学的主体性、科学性、应用性和实践性。课题深入研究实验教学模式的内涵和操作类型,用教育实验法论证该模式的实效,证实该模式更能使学生乐学会学。该研究形成实验教学模式的若干理念,揭示出取得教学效果的内在原理。研究证明:实验教学模式有其他教学模式不可替代的独特作用和综合效益,能大幅提高心理学的教学质量。  相似文献   
7.
从旁观者视角看自我妨碍策略的效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袁冬华  李晓东 《心理科学》2008,31(3):625-629
以200名大学生为被试,用实验法和问卷法,从旁观者视角出发,考察了行动式自我妨碍和自陈式自我妨碍作为印象整饰策略的效用.结果表明:(1)自我妨碍策略确实起到了影响他人归因的印象整饰效果;(2)自我妨碍者在归因获益的同时,也付出了人际维度的代价;(3)两类自我妨碍策略在归因方面的获益和人际维度方面所付出的代价是不同的;(4)自我妨碍策略的效用在一定程度上受旁观者个人属性(如性别、自尊等)的影响.  相似文献   
8.
对前瞻记忆进行实验研究的方法可分为自然实验法、实验室实验法和情境模拟法.不同的实验方法各有特点,适合不同目的和内容的前瞻记忆研究.其中情境模拟法能灵活调节实验的生态效度和准确性,是一种较有发展潜力的实验范式.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