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篇
  免费   0篇
  2017年   1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1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道德生活界说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道德生活就是人们在日常生活中进行行为选择和价值评价时所置身于其中的社会价值场。它不仅为人们的行为选择和价值评价提供现实的“场景”,而且在人们道德观念的形成过程中发挥着一定的模铸功能;它不仅是现实的客观存在,而且真实地表征着一个社会的文明程度。  相似文献   
2.
邓南海 《现代哲学》2007,20(2):73-79
当前对于康德美学第一契机中的两个关键词“兴趣”与“实存”的误读源于脱离康德整个批判哲学体系。在康德哲学中,带有兴趣的愉悦感都与行为的理由联系在一起,任何实践活动都是要把欲求的对象变成一个直观的经验对象,反之,不带任何兴趣的审美的愉悦感与行为的理由没有任何关联,这种愉悦感的产生在于想像力能够超出对象的“实存”创造出具有某种普遍性的、与知性之机能协调一致的“形式”。  相似文献   
3.
卡尔·拉纳先验形而上学的鹄的,在于奠定启示神学的知识论根基和真理规范。卡尔·拉纳确证,作为精神的此在对于上帝的先验把握,揭示着作为神圣奥秘的上帝在此在意识中的临在。先验形而上学所论证的此在的普世而先验的上帝知识,是上帝存在本体论证明的认识论表述,毋宁说,是以形而上学的先验认识论术语表述的关于上帝存在的本体论证明。作为精神的此在对于上帝的先验把握,作为上帝普世而先验的启示,是上帝在历史中作为神圣逻各斯-言辞形式的特殊的范畴启示的形而上学根基。一方面,托马斯·席瀚对卡尔·拉纳的哲学诠释是值得商榷的,但另一方面,拉纳关于上帝存在本体论的证明面对托马斯和康德的高尼罗式的诘问也依然是无力还击的。  相似文献   
4.
萨特从“意识的意向性“出发建构的实存主义,具有反对本质主义的显赫动机;由实存主义出发得出“他人就是地狱”、自我与他人正相冲突的结论,也具有反对规范伦理学的典型意义;但以此出发构建一种伦理学的理论主张却是不可能实现的。根本原因在于:作为其理论基石的实存主义依然是一种形而上学的致思路径,以此为视点无法与具体的伦理经验相兼容,而且必然陷入悖谬。  相似文献   
5.
数字化生存共同体与道德超越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雅斯贝尔斯的"生存哲学"提供了一个审视赛博空间中人类生存道德状况的理论框架.网络道德的现状反映了"实存"的数字化,只有在数字化生存共同体中才能得以超越.与数字化生存相应的道德态度的基础是以获得内在自由为基底的一个有机系统,主要包括内在自由与责任、网络非利己主义、尊重网友的个人自由和生存实现能力以及坦诚.  相似文献   
6.
从20世纪30年代后期到60年代初,法国哲学的主导思潮是现象学,但明显围绕实存主义(l existentialisme)而展开,身体和实存是其最核心的概念。列维纳斯尽管与实存论现象学家有很大的分歧,但他在这一时期的主要工作并没有绕开这两个概念,这在《从实存实存者》和《时间与他者》等著作中,在《存在论是基础的吗?》等论文中都非常明显地体现出来,在《整体与  相似文献   
7.
九鬼周造在日本哲学研究者中闻名,主要因为他所撰写的《"粹"的构造》以哲学方式阐明了日本传统文化的一个侧面"粹",除此之外他亦因探究了"偶然性"的哲学而闻名。在文章《我的姓氏》(1938),他自我分析地展开探讨自己的"姓名"(九鬼)的问题。这一思考与九鬼哲学的诸面相有关,构成专有名词或名字这一问题。这与"偶然性"哲学以及与此密切相关的九鬼的实存哲学是连动的。因之,"名字"这一课题可以为解读九鬼哲学提供新的思路。此种解读,由列维纳斯的"实显"(实词化:hypostase)概念带来启发,并由此得以深化。本文将首先明确九鬼在《"粹"的构造》和《我的姓氏》中如何追问"名字";接着着眼于"实存哲学"(1938),概观九鬼如何通过胡塞尔本质直观的批判来探讨"实存"与"本质";最后,以列维纳斯的"实显"(其中也包括"名字"与"实存"的问题)为参考,试图考察其与九鬼的"名字"与"实存"之间的关联。  相似文献   
8.
流派纷呈的20世纪法国哲学可以被归结为实存哲学和概念哲学两大家系,进而可以归类为实存论现象学和概念论现象学.同一家系内部存在着诸多分歧,而两个家系之间存在着错综复杂的关联.它们最共同的特征是否定先验观念主义和先验主体性.从20世纪60年代以来,它们都越来越突出身体和语言的物质性,以各不相同但又不无交叉的方式通向了物质现象学.列维纳斯和利科已经走在通向物质现象学的途中,而福柯、德里达、亨利和马里翁是物质现象学的典型代表.  相似文献   
9.
意向相关项概念是胡塞尔的意向性理论并因此也是其现象学理论的核心概念。意向相关项是一个抽象的内涵实存物,是把弗雷格的意义概念从语言表达领域向意识行为的所有领域的一种推广。它由两个部分构成,即意向相关项的意义和论题特征。每一个行为都有一个意向相关项,但意向相关项不是行为的对象,而是行为指向对象的中介。意向相关项不是通过我们的感官而被知觉到的,而是通过现象学反思获得的。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