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1篇
  免费   0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7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3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3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3篇
  2013年   4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6篇
  2010年   4篇
  2009年   5篇
  2008年   2篇
  2006年   3篇
  2005年   4篇
  2004年   1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2篇
  1999年   1篇
  199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6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汉字与民间剪纸都是中华民族优秀的文化艺术遗产。民间艺人以他们的聪明才智设计出无数巧妙而富有视觉意趣的剪纸形式的汉字图形,在表现手法具有浓郁的装饰性,探寻汉字与民间剪纸的融合而产生的造型方法,对于探索现代汉字的本土化设计道路将具有一定的借鉴作用。  相似文献   
2.
马来西亚召开中国伊斯兰教遗产国际学术讨论会马中平马来西亚召开的中国伊斯兰教在南朝鲜遗伊产国际学术讨论会于1994年ll月7-8日在吉隆坡举行。出席这次会议的有来自埃及、印度尼西亚、马来西亚、中国、泰国、菲律宾、新加坡、文莱等国的学者,中国伊协应邀派出...  相似文献   
3.
《中国穆斯林》2013,(3):I0004-I0004
2013年4月3日,第28届“杰纳第利亚遗产文化节”中国主宾国活动在沙特首都利雅德开幕。沙特国民卫队司令、杰纳第利亚遗产文化节主席米特阿布亲王出席开幕式。中国伊协作为文化节的参展单位参加了展出活动。  相似文献   
4.
张玺 《法音》2015,(3):63-64
<正>大公网记者张玺北京报道3月3日下午3时,全国政协十二届三次会议开幕,全国政协主席俞正声作政协全国委员会常务委员会工作报告。记者细数今年的《报告》,全文有10处提到"宗教",比2014年的15处,2013年的16处频率略低,但却首次提及与宗教领域相关的"文物保护"和"非物质文化遗产"。同时,在保障宗教界权益方面更加详实具体,除了继续强调宗教界在我国政治协商、爱国统一战线等方面的作用,本次  相似文献   
5.
《法音》2002,(9):34-36
广东省佛教协会:你会粤佛[2002]24号文,即《关于僧人去世遗产处理问题的请示》收悉。经研究,遵照佛教的传统规制和宗教信仰自由政策规定的精神,函复如下:佛教自从释迦牟尼佛初转法轮创立僧团以后,形成了不同于世俗社会的以佛教信仰为核心,以托钵乞食和财产共同共有为基本特征的佛教僧团组织。为了维护僧团组织的延续与发展,佛教戒律规定“一切亡比丘物,尽属四方僧。”从此奠定了寺院僧团管理制度的基本原则。佛教从东汉时期传入我国汉族地区并建立僧团组织以后,虽然与佛陀时代托钵乞食的生活方式有很大改变,但基本上保持…  相似文献   
6.
人类对于建筑遗产的认识经历了漫长的发展过程,随着人类文明的不断进步,各国对建筑遗产的保护与再利用逐渐重视起来。概述建筑遗产保护的理念,从建筑遗产保护与再利用的原则入手,研究建筑遗产保护与再利用的关系和意义,分析建筑遗产保护与再利用的模式,以探索真实有效的保护建筑遗产、延续建筑遗产生命的方法。  相似文献   
7.
赵文洪 《学海》2011,(2):158-165
中世纪的欧洲公地共同体公共事务的管理,一定程度上体现着民主、平等和法治的精神:民主精神体现在共同体全体成员广泛直接参与庄园法庭和村民会议的立法、决策、司法活动以及选举和担任共同事务管理者;平等精神体现于共同体成员公共权利价值的平等、在村规面前的平等;在管理共同事务的资格方面的平等。法治精神体现于法律至上、法律面前人人平等、重视法律程序。民主平等法治精神,是公地制度留给后世的政治学遗产。  相似文献   
8.
民国以来,五台山佛教及其音乐趋于式微.全国解放后,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它又随着佛教的兴盛而得到较大发展。现在五台山还保存着“青”、“黄”两庙词曲271首,其中不乏唐宋以来遗留下的词曲,故曰:它是中国佛教音乐的“活化石”、珍贵的“世界非物质遗产”。  相似文献   
9.
遗产的保护     
先辈传承的环境形态已经在许多方面发生的改变,这些改变可能是由自然和生物因素引起的,但最重要的动因是人类自身.几乎地球的每一个地方都有人类,虽然目前无法预知我们进化的前景,但有一点可以肯定,即我们是一种非常优势的生命物种.  相似文献   
10.
随着世界新科技革命的迅猛发展和经济全球化步伐的加快,区域综合实力的提升和竞争愈益取决于科学技术的进步,国民财富的增长和人民生活的改善愈益有赖于知识的积累和创新,实现经济建设与人口、资源、环境的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也愈益依靠于科技支撑。世界遗产的保护与开发是一个新的课题,而科技支撑在世界遗产中的作用不可忽视。在五台山世界文化景观遗产中科技支撑已起了巨大的作用,然而目前存在的问题目益凸显,未来保护与开发任重道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