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篇
  免费   0篇
  2014年   1篇
  2011年   1篇
  2008年   1篇
  200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
1.
殷树凤  余达淮 《学海》2014,(6):122-126
作为国家、社会、个人三元关系集中交叉的"中观"领域,当代中国"官民共建"的社区建设实践表明,社区建设必然需要国家、社会和个人之间的密切合作,是需要国家、社会和个人共同努力的过程。它为研究和推动国家、社会、个人三元关系的调整,推进马克思主义研究及马克思主义的中国化发展,提供了充足动力和典型素材。  相似文献   
2.
刘晶 《学海》2011,(4):58-67
政策执行模式正经历一场从自上而下、自下而上和整合型政策执行到对话性政策执行的变革与转向。这一新型政策执行模式既顺应推动政策执行民主化与提升政策执行能力的理论发展趋向与实践需要,同时又具有诸多的现实可行性。政策执行人员与政策受众之间的互赖性合作是促进与实现对话性政策执行的重要突破口。在对话式政策执行模式中,作为重要政策执行主体的基层政策执行人员与政策受众公民应分别扮演职业化公民角色与积极负责的公民角色,并不断培养与提升他们各自应具备的一系列素质与能力。  相似文献   
3.
城隍神本为民间俗神,道教将之纳入神灵系统。城隍信仰起源很早,至少从汉代开始就有了,如班固两都赋序云:"京师修宫室,浚城隍,起苑囿,以备制度。"①经过历代的发展,城隍信仰从明代开始又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朱元璋"于临御之初,与天  相似文献   
4.
民国以前,福建官方与民间在祠庙神明配置的认识上有着很大差异。官方大多把祠庙的神明配置视为是发挥官方祭祀的教化作用的一个舞台,民间在安排祠庙的神明配置时则更多地考虑到神明的灵验性。不过,官方与民间在对祠庙神明配置的认识上尽管各有侧重,但并非截然对立。官方在充分发挥官方祠庙神明配置的教化作用的同时,也对民间的神明配置规则进行了改造和利用,以此来“补王化之所不及”;当然,民间对祠庙神明配置的认识在受到官方影响的同时,也对之作出积极的回应。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