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篇
  免费   0篇
  2017年   1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2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1篇
  200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1.
"官"是掌握权力的人群,其权力是人民授予的公共权力.在良好的政治中,公共权力必须受到制约.其制约方式大致可分为制度的与道德的两类,其中道德对权力的制约更为基础.  相似文献   
2.
论《贞观政要》的官德思想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贞观政要》不仅是一本"帝王学"著作,而且含有丰富的官德思想,其官德思想可以概括为"正己修德,修身治国"、"以史为鉴,居安思危"等方面,这些官德在贞观时期成为唐太宗君臣的为官之德,并被实践于贞观年间的治国理民之中,是"贞观之治"盛世得以出现的重要原因。《贞观政要》的官德思想继承了前代官德的优良传统,更对后世官箴的书写及官吏道德规范的制定提供了借鉴。  相似文献   
3.
刘玉君 《现代哲学》2001,(3):97-100
一、从“为政以德”思想到“以德治国”方略 (一)为政以德思想 孔子曰:“为政以德,譬如北辰,居其所而众星拱之。”(《论语·为政》)把道德教化比做是众星环绕的核心北极星,这是儒家对德治思想的形象比喻。按照《论语疏义》的解释:“明明德以亲民,本仁心以施仁政,保民而王,非自求尊荣与富贵也,是谓为政以德。”这里“为政以德”要义有三:一  相似文献   
4.
官德层次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官德是领导干部的职业精神和道德操守,是一个由多重道德要求组成的复合结构,可以分为四个层次:第一层次是公民道德,是领导干部必须遵守和履行的最基本的道德规范;第二层次是职业道德,是国家从业人员应该遵循的行为准则,是官德的底线规范;第三层次是行政道德或行政伦理,是从行政工作作为一项特殊职业的特点中引申出来的特殊职业道德,是对领导干部较高的道德要求;第四层次是共产主义道德,是官德的最高境界和最高要求.强调官德的层次性,目的是用共产主义道德统领官德建设,要求领导干部用最高层次的共产主义道德规范约束自己.  相似文献   
5.
为回顾总结建国以来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中国政治伦理学的发展历程与经验,结合时代发展深化政治伦理学研究,由中国伦理学会政治伦理学分会、中央党校哲学教研部、中央党校马克思主义理论教研部、华侨大学联合  相似文献   
6.
践行“三个代表”,贯彻《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加强党风廉政建设,必须充分认识各级领导干部思想道德建设的极端重要性,以实际行动搞好官德修养,将以德治国与以法治国的治国方略落到实处。  相似文献   
7.
关于官德及其建设的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官德(即党政干部道德)既可从职业伦理的维度界定,也可从角色伦理的维度来把握;它既具政治伦理的特点,又具行政伦理的内涵。在现代法治社会,官德作为一种道德控制方式,它并不因为制约权力的法律制度体系建立健全而失去作用,它仍然是保障官员正确行使权力、实现政治和行政责任的重要机制。  相似文献   
8.
中国无神论思想史中保存了当官戒巫理论的中国古代官德一种反巫传统。宋人吕本中《官箴》正式提倡:“当官者,凡异色人不宜与之相接,巫祝尼媪之类,尤以清心省事为本。”当官者为政,坚决不信巫、不尚巫、不师巫,坚决不与巫接触。明人吕坤《治道》明确提出:“禁邪  相似文献   
9.
唐初贞观政治集团治世期间,其将乱世快速转为盛世,在国家统治上常怀畏惧,勤政为民,各当其任,同心协力,开创了政治清明的大治局面,形成了独特的官德思想体系。《贞观政要》书中的克己修身、勤政为民,居安思危、慎行抑欲,谏言至上、诚信任贤等丰富的治国思想和官德思想,展现了唐朝贞观王朝治国安邦的大智慧。其中的官德思想能够为现代经济体制急剧转型及新时期中国共产党的廉政道路指出可行路径,为执政党的全面从严治党及中国共产党党员的官德建设找到立足本国国情的良方。  相似文献   
10.
和谐社会视阈下的官德建设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相对于和谐社会而言,官德建设是目的与手段的统一。和谐社会视阈下的官德建设具有二重意蕴,即官员的引领经济之德建设与为官从政之德建设应同提并重。按照构建和谐社会的要求,强化六种意识是官德建设的逻辑前提,而强化宣教、加强自修、健全监督、优化环境应是官德建设的四大着力点。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