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3篇
  免费   0篇
  2023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1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1篇
  2006年   1篇
  2000年   1篇
  1995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吴真 《中国道教》2008,(2):19-22
历来学界和道门提及罗天大醮,多以宋元时期的罗天大醮为重点。北宋大中祥符八年(1015),宋真宗命大臣王钦若详定十卷本《罗天科仪品位》,基本确定了罗天大醮醮仪的规格与框架,南宋吕元素《道门定制》、林灵真《灵宝领教济度金书》等科仪文  相似文献   
2.
碧霞元君信仰是泰山信仰的重要组成部分。在众多的道教神仙中。碧霞元君威灵赫赫,庇佑九州。特别是明、清时期,正统道教在国家政治生活中受到限制,而泰山碧霞元君信仰却达到了鼎盛,“泰山行宫”(娘娘庙)遍及全国,元君诞辰日的庙会演化为民俗节日,每年到泰山朝山进香的十方善信摩肩接踵络绎不绝。这种兴盛,正是道教趋向民间、趋向世俗,普及于普通民众心中的一种体现。从这种意义上讲,明清道教并非衰落,  相似文献   
3.
考证历代皇帝对神灵封号问题,除应遵循博采群书,排比考校等一般考据学原则外,还应注意皇帝加封神号的规律,即封号字数由少到多、前后有序、层层累积的规律)也就是说后一代皇帝的封号是在承认前一代皇帝封号的基础上再加新号或提高一格加新号,而不会只重复以前皇帝的封号。我们在考证真武——玄帝历代封号时,将遵循这一规律。  相似文献   
4.
佳句为谜     
北宋著名词人晏殊,自幼聪慧,景德年间以神童之名被荐于朝。宋真宗让他与进士们一起比试,他提笔即刻就把诗写了出来,所以受到皇帝的重用。后来当了宰相,为人刚直清廉,重视人才,人称"太平贤相"。有一年暮春的一个黄昏,他去游西湖,面对流水落花,不禁感慨,写了一首《浣溪沙》,写  相似文献   
5.
程义 《中国道教》2010,(1):37-39
林屋洞位于苏州西南太湖之中的西山岛上,今金庭镇东部湖滨,地理坐标北纬31°06′20.9″,东经120°18′20.2″。古时称毛公洞、包山洞、龙洞、林屋洞,有天下第九洞天之称。林屋洞洞口石壁上镌刻着天下第九洞天、  相似文献   
6.
宋道发 《法音》2000,(3):29-35
引论 周敦颐(1017-1073)字茂叔,原名敦实,因避英宗旧讳,改名敦颐,生于宋真宗大中祥符九年,卒于宋神宗熙宁六年,世称濂溪先生。著作今存者有《太极图说》及《通书》等,后人编有《周子全书》传世。后世之鸿儒硕学,皆奉周敦颐为道学之祖。宋明理学始自周敦颐,亦为今时学界之定说。 关于周敦颐思想之渊源,明代黄绾所说颇值得玩味。他说:“宋儒之学,其人门皆由于禅。濓溪、明道、横渠、象山由于上乘;伊川、晦庵皆由于下乘。”[1]黄百家则更述周敦颐师事鹤林寺僧寿涯及从东林常聪(总)禅师习静坐等事[2]。周敦颐亦…  相似文献   
7.
梅莉 《中国道教》2006,(3):37-39
玄天上帝,即道教尊奉的真武神。自宋真宗封真武为灵应真君之后,真武得到了宋元明三代皇室的尊崇,其信仰迅速遍及全国,香火极盛。入清以后,真武在官方祀典中的地位逐渐衰减,但在民间仍有着极大的影响力。一、信仰概述台湾地区的真武信仰是由大陆移民传入的,其中主要是福建移民。  相似文献   
8.
孙旭 《法音》2012,(6):36-39
两宋是中国佛教转折的重要时期,僧官制、度牒制、敕额制日渐完备,佛教管理完全纳入国家政权控制之下,呈现出世俗化、平民化特点。关于宋代佛教政策,前贤多有研究,并取得了较多成果①,但对部分问题的分析仍有待深入。20世纪70年代末,日本学者竺沙雅章便注意到了宋代寺院的赐额、改额情况,并对《咸淳临安志》、《嘉泰吴兴志》、  相似文献   
9.
通过对唐代曹唐游仙诗艺术的借鉴,在北宋西昆派道教诗歌的综合影响下,形成柳永游仙词在文化与艺术上的特色。柳永游仙词这一看似超越的主题与内容描写,是有意识地以隐秘象征的方式指涉现实道教文化与政治事件。宋真宗天书事件成为柳永游仙词产生的都市现实政治文化背景与游仙词象征、指涉的对象。而柳永游仙词作为一种审美意识形态的表达,通过文学的场景建构与虚构想象的宏大叙述,隐含了肯定大一统帝国合法性的表述。  相似文献   
10.
人物画作为中国传统画科中出现较早的一科有其悠久的历史,作为人物画中一支的帝王肖像绘画,出现时间虽晚却有着特殊的形式和意蕴.纵观历朝的帝王肖像画.画中帝王肖像都是以锦冠华服的朝服形象出现,即使在《步辇图》中唐太宗李世民以便服的形象出现也是一派皇家风范,彰显帝王至尊.到北宋真宗朝时,宋真宗的御容却出现在一幅宗教题材的画像中,而且还是以菩萨随侍的形象出现.这种帝王御容同宗教题材相结合的表现形式的出现绝不是偶然,而有其特定的历史原因和社会背景.当时社会民众对佛教、道教的宗教信仰,以及统治者巩固政权的需要使得这种绘画形式的出现成为可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