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43篇
  免费   0篇
  2023年   12篇
  2022年   18篇
  2021年   11篇
  2020年   11篇
  2018年   21篇
  2017年   17篇
  2016年   9篇
  2015年   12篇
  2014年   39篇
  2013年   33篇
  2012年   55篇
  2011年   53篇
  2010年   43篇
  2009年   32篇
  2008年   34篇
  2007年   24篇
  2006年   20篇
  2005年   18篇
  2004年   22篇
  2003年   14篇
  2002年   14篇
  2001年   9篇
  2000年   9篇
  1999年   1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4篇
  1994年   2篇
  1992年   2篇
  1990年   1篇
  198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4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修行如莲     
佛教中讲修行,就是不断修正身、口、意三业的行为,把错误的身口意调整为正确的身口意。很多人认为,修行是出家人到山里去,或是关起门来在寺院里才能修行。事实上,修行每时每刻都在我们的生命中、意识中、行为中。  相似文献   
2.
一"百里郊原似掌平,竹枝唱出尽吴声;走遍绿野停舟晚,灯火渔火相映明。"清代孙燕昌所撰的《魏塘竹枝词》,道尽浙江嘉善的秀美景致。龙庄讲寺,就坐落在这山水造化的曼妙之地。  相似文献   
3.
宋代文人的艺术创作较雅,故受众窄,且传播地点有限,趋于精英化;元代文人的艺术创作较俗,故受众广,且传播地点广大,趋于贫民化。造成这种差异的根本原因,是由于他们的社会地位和经济基础的不同。  相似文献   
4.
5.
影壁作为我国独有的小品建筑,是中国传统建筑的重要组成部分。五台山历史悠久,寺宇林立,至今保存有唐代以来各个朝代的庙宇60余座,大多建有影壁,特别是南山寺的影壁多达9座。五台山影壁形式多样,材质齐全,内容丰富,集建筑、绘画、雕塑于一身,与所属建筑浑然一体,既有观赏作用,又具有调节空间的功能,是十分珍贵的历史文化遗产。  相似文献   
6.
历史的长河流到了北宋。钧瓷窑变艺术从唐始,经五代至宋数百年的发展完善,技艺上已经成熟。铜元素在釉料中的应用,使釉面出现了紫红相映、灿若云霞的窑变效果,完成了钧瓷艺术品位的跨越,一举跨入宋代五大名窑(钧、汝、官、哥、定)之列。  相似文献   
7.
8.
五台山是中国佛教四大名山之一,它对中国佛教的发展有着不可磨灭的影响,在中国佛教史上具有重要的地位。日本佛教史上著名的“入唐八家”之一的日僧圆仁,在唐文宗时以“请益僧”的身份来华参学,曾于唐开成五年(840年)四月来到五台山,他在五台山巡礼朝拜文殊菩萨圣迹,参观瞻仰五台山佛教寺院,前后逗留将近两个月。在他所作的《入唐求法巡礼行记》中,不仅大量记叙了唐代中国佛教的状况,也对五台山佛教作了翔实具体的记载,为我们研究五台山佛教留下了极为宝贵的资料。  相似文献   
9.
温金玉 《法音》2002,(5):9-16
在山西吕梁山的深山幽谷中,有一座在中国佛教史上,特别是净土教史上占有重要地位的寺院,它便是著名的玄中寺。净土法门初传中土,便是由玄中寺昙鸾、道绰、善导三位祖师集众念佛,弘宣法化,使净土一系发扬光大,蔚为一宗。玄中寺成为中国佛教净土宗横流中华大地之滥觞。日僧法然、亲鸾依善导一系更创日本净土宗和净土真宗,由此,玄中寺成为中日  相似文献   
10.
《勅赐十方灵岩寺碑》是唯一记载北宋前期佛教京外敕差住持选补程序的文献。京外敕差住持的选补制度及其配套的保荐制度既受当时世俗举荐制度、连坐法的影响,又影响南宋相关佛教制度。灵岩寺从甲乙制转变为十方制是北宋佛教转制的典型,也是山东佛教发展的一个标志,为南禅进入灵岩寺铺平了道路;朝廷对佛教事务管理更制度化,这是佛教中国化的结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