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6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1篇
  2023年   1篇
  2020年   1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3篇
  2009年   4篇
  2008年   1篇
  2005年   2篇
  2003年   1篇
  199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病毒性肝炎临床试验使用安慰剂的伦理学问题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1 临床试验的医德原则医学的进步是以研究为基础的,而研究的最终过程在一定程度上均有赖于以人类为对象的实验。临床试验是以治疗为目的的医学研究;也是新药得以批准正式使用前所必须完成的重要步骤。当前,绝大多数治疗措施均有一定风险。因此,治疗研究必须在保证不...  相似文献   
2.
从技术要求上看 ,针对人的药物或其他治疗方法的人体实验 (即涉及人体的医学实验 )研究 ,往往采取“对照”的方法和原则进行 ,而在各种对照中 ,对受试者通过随机分组、使用安慰剂和利用双盲法的“安慰剂对照双盲法人体实验”是其中常规的技术要求和做法 ,这种做法是为了保证科研结论的客观性和增强人们对科研结论的可信度。但必须十分清醒地认识到其中存在大量医学伦理难题 ,需要对此进行伦理学辩护 ,并确定解决难题的伦理学原则。1 伦理难题的存在◆“安慰剂对照双盲法人体实验”是获取研究结论的惟一手段选择吗 ?可以适应于所有的实验吗 …  相似文献   
3.
安慰剂的治疗作用早已被人们认识,但是对于其在医学上的应用却一直存在争议.在循证医学兴起的今天,我们应该如何辩证地看待安慰剂的作用及不足,以及在临床试验中应该如何应用安慰剂是一个值得探讨的问题.  相似文献   
4.
新药在临床试验中设立安慰剂对照需要患者知情同意,有违安慰剂暗示治疗的本意.在一种新药Ⅱ期临床试验中,发现告知与隐瞒设立安慰剂对照的事实,疗效差异明显.表明告知患者可能使用到安慰剂,会产生反安慰剂效应,影响疗效判定.提出疗效判定尽量使用客观指标、采用叠加设计、采用暂时隐瞒法、心理医生介入等4项对策.  相似文献   
5.
关于安慰剂效应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张莹  黄希庭 《心理科学》2008,31(1):214-217,252
安慰剂效应是指由安慰剂所引起的可观察的行为.本文讨论了安慰剂效应的确切定义,安慰剂效应的强度差异,以及临床背景、患者的人格特质、安慰剂的特征和医患关系等因素对安慰剂效应的影响.目前研究者普遍认为安慰剂效应通过期待和条件作用产生.近期的一个研究热点是疼痛和帕金森氏症背景下期待引起的安慰剂效应的神经机制.  相似文献   
6.
2008年,世界医学会大会通过了<赫尔辛基宣言>的最新修订.2008年版的宣言在安慰剂的使用、实验后利益的分配和研究结果发表等3个条款的修订中不但没有放弃过去的立场,而且提出了更严格的要求,进一步加强了对受试的保护,从而坚持了更高的伦理标准.也正因为如此,此次修订后也在医学研究的各方中产生了更多的利益冲突.  相似文献   
7.
目前我国临床工作中对"安慰剂"效应重视不够."安慰剂"效应建立在患者对医生的信任之上.生物医学模式重视疾病的生物学意义而忽视社会、心理因素的影响,导致医生对患者态度冷漠,患者对医生缺乏信任,已成为我国医患关系恶化的重要原因,继而弱化了医疗的"安慰剂"效应.推行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提倡临床工作以人为本而非以疾病为主,建立医患共赢的医疗体制,改善医疗环境,有利于产生和加强临床工作的"安慰剂"效应,切实促进医疗和谐.  相似文献   
8.
临床工作中,患者在服药后有时会出现一些不良反应,其中有些是由于药物的特殊药理作用导致的,但也有一些属于非特异性的不良反应.近些年来,随着对安慰剂效应研究的逐步深入,人们越来越注意到,“意识”在不良反应的发生中也起到了重要的作用,即反安慰剂效应的作用.本文将从几个不同方面阐述反安慰剂效应的作用及影响因素,并讨论应如何认识、处理临床冶疗和临床试验中反安慰剂效应的问题.  相似文献   
9.
新药在临床试验中设立安慰剂对照需要患者知情同意,有违安慰剂暗示治疗的本意。在一种新药Ⅱ期临床试验中,发现告知与隐瞒设立安慰剂对照的事实,疗效差异明显。表明告知患者可能使用到安慰剂,会产生反安慰剂效应,影响疗效判定。提出疗效判定尽量使用客观指标、采用叠加设计、采用暂时隐瞒法、心理医生介入等4项对策。  相似文献   
10.
思维的误区     
人类的思维是一件非常奇妙的事情。认知是思考的行为或者过程,它可以让我们迅速地处理大量的信息。然而,我们的认知并不完美,在某些时候,我们会制造判断谬误,这就是心理学上所说的认知偏差。每个人都会出现认知偏差,它不受年龄、性别、教育程度、智商等因素的影响。认知偏差的事例有些为大家所熟知,有些不常见,但它们都很有趣。赌徒谬论一件事已经发生过了,那么此事将来发生的几率就会改变。实际上,这种说法是谬论。必然概率是不会发生改变的。比如你投掷一枚硬币,正面朝上的概率永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