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9篇
  免费   0篇
  2018年   1篇
  2016年   2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1篇
  2009年   2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2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3篇
  2002年   2篇
  1994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1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王三元  董国范 《天风》1994,(2):14-15
神为了完成救赎,正在不断地做他更新的工作。他更新历史,他更新每一个蒙救的人,他更新教会,他也更新宇宙万有。直等他一切旨意成全,那时,他要宣称他的荣耀说:“看哪,我将一切都更新了。”(启21:5) 我们既然与神同工。  相似文献   
2.
将主日归主     
杨联涛 《天风》2016,(9):37-38
主日可以娱乐吗?对这个问题本身的认识显然比“可以或不可以”的简单答案更为重要。因此,笔者想借此谈谈自己的想法:1.凡事都可以,但需要分别.基督徒并非苦修士,禁止一切娱乐活动,健康的娱乐方式能够缓解生活的压力,使生活更富色彩。但是,对基督徒来说,主日是有着特别意义的日子,是与一般日子不同的一日,  相似文献   
3.
吴志福 《天风》2016,(9):38-39
有一次,一位姊妹跟我说,上一个主日礼拜结束后,同工们请她留下来一起读经祷告,而她说以前的同学来厦门,要带她们到鼓浪屿玩,因而无法参加。话音刚落,就有人当面斥责这位姊妹,认为她“不够属灵”,不重视主日的重要性,想着世界的玩乐,缺乏敬虔的心。这件事让这位姊妹很苦恼,觉得信主后,有时候连自己一些合理的娱乐活动都被限制了。  相似文献   
4.
黄金斌 《天风》2014,(5):46-47
今年的5月18日是我亲爱的妈妈离世三周年的日子。妈妈的离去,留给我们的是无尽的思念、深深的内疚以及受用不尽的属灵遗产。妈妈出生于一个普通的农家,小时候的生活境遇和同龄的伙伴们差不多,作为天生就聪明能干、自尊要强的长女,妈妈较早就开始操劳家务。成家后,妈妈的性格从自尊要强慢慢地转变成了温良恭俭的贤妻良母。60年代初期的农村生活是比较艰难的,和同时代的农民一样,妈妈和爸爸一起参与集体劳动,虽然他们很努力,但我们的日子过得并不宽裕。  相似文献   
5.
《中国天主教》2006,(6):46-46
内蒙古赤峰教区朱问渔主教,圣名安德肋,于2006年9月24日18:15安息主怀,享年88岁。  相似文献   
6.
潘兴旺 《天风》2008,(12):10-11
5·12四川汶川特大地震灾害,造成重大人员伤亡,灾区里的生还者大多数人在忍受精神痛苦的煎熬,心灵遭受极大的创伤,精神痛苦比身体痛苦更难忍受,作为基督徒如何感受灾区同胞的痛,除了钱财帮助之外,在心灵方面如何援助,让悲不再痛,让哀不再伤,感同身受,“与哀哭的人要同哭”。  相似文献   
7.
敬爱的傅主教走完了他人生的历程后,蒙主宠召,回到了天父的怀抱。傅主教一生,热心修德,善尽牧职,爱祖国、爱教会,他虽然走了,但他的音容笑貌仍然回荡在我的脑海里。  相似文献   
8.
周必生 《天风》2002,(4):9-9
约19:30 黎明前的夜是更加黑暗的。主耶稣经历了十字架上撕心裂肺的痛苦,便唱出了凯歌:路程走完得安息,工作完成慰天庭。救恩大功宣告成,得胜凯旋荣归神。耶稣基督所经历的:无论是奇妙的降生,拥挤的客店,丑陋的马棚,冰冷的马槽,人间的讥笑,十架的流血,皆是神救恩中的计划。当主耶稣经历了这一切  相似文献   
9.
郝林杰 《天风》2013,(5):47-47
接连阴冷的天气终于放晴了,在南方独特的气候中,北方这时早该凋零的草木在这里却依然绿意盎然,和煦的阳光穿过参差的枝丫投射一地的斑斓,仿佛耀眼的碎金。沐浴在惬意的冬日暖阳里,懒懒地眯起双眼,因着小孔成像原理,眼前一片奇异的七彩光圈。不禁想起,昔日的加利利海上,像这样终年的宜人气候里,突然狂风大浪的来袭是何等令人恐惧战兢啊,那些海上经验丰富的渔民向着因疲惫而睡着的主耶稣恼怒而抱怨地呼喊:"夫子啊,我们都要丧命了!你不管我们了吗?"(参太8:23—27)曾几何时,凭着自己血气的一腔热忱,我努力地挣扎,想要在这物欲横流、光怪陆离的社会中开创自己的一片天地,但在残酷的现实面前,唯一可得到证明的是,一切努力都是徒然。带着纷扰的缠身事物和种种重压,在满是灰色乌云的天空下,还记得向着爱我们的主发过多少怨言?那时的我就像一条搁浅的鱼,  相似文献   
10.
陈逸鲁 《天风》2018,(7):42-43
《箴言》2章10节说:"智慧必入你心,你的灵要以知识为美。"陈泽民老院长十八岁那年,神的智慧入了他的灵,他受感动,决志奉献身心,为主所用。二十岁那年,他进入沪江大学学习,1941年毕业并获文学学士学位;同年入金陵神学院读研究生;1950年调入金陵神学院任教;1952年金陵协和神学院成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