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9篇
  免费   0篇
  2020年   1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2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4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2篇
  2004年   1篇
  200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
藏传佛教在近代安多藏区社会生活中有着重要的地位.它在宗教生活领域中为信众提供人生的目标与意义,还成为安多藏区道德规范与部落习惯法的哲学基础,影响并重建了安多藏区的社会结构.这对于安多藏区传统的部落社会而言,无疑打破了以部落本位主义为基础的道德规范、法律习惯、身份认同,在更大的宗教信仰“超社区”范围内,有利于更好地维护社会秩序.但藏传佛教在近代安多藏区对社会的整合并非总是宗教教化,也存在以寺院为核心的对立与冲突.  相似文献   
2.
法国传教士倪德隆在四川藏区生活60余年,先后在巴塘(Batang)、磨西面(Mosymien)、打箭炉(Tatsienlou)传教,担任西藏教区代牧主教达35年之久,为天主教在藏区的传播做了很多工作。他在传教生涯中历经多次教案,在藏区举办了文化教育事业,有一定的历史影响。  相似文献   
3.
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建设的深入开展,藏传佛教寺院经济在自养方针的指导下取得了长足发展,也为藏区社会和谐发展起到了一定的积极作用。一藏传佛教寺院经济的发展,使得藏区许多久负盛名的寺院周围云集了大批的朝圣香客和商贾游人,并逐步形成了许多以寺院为中心的、具有相当规模的宗教经济集镇。藏传佛教寺院经济的  相似文献   
4.
随着经济体制的改革和藏族地区社会的发展,藏区的尼寺在社会层面出现了一些引人注目的变化。在管理层面上,尼寺在一种新的机制寺院民主管理委员会并结合传统组织模式的管理下更加组织化、秩序化;在经济层面上,古老的靠布施或供养赖以生存的寺院经营形式逐渐得到改变,尼寺的经济与世俗经济逐渐契合,发挥各自的优势来拓宽寺院经济发展的空间,寻找自己的发展和经营之道;作为藏传佛教的载体或外在形式,尼寺以自己宗教实体的方式延伸到藏族社会生活的各个层面,承载着宗教的各种事务,在宗教活动中扮演着重要角色,在藏族社会生活中树立了自己的权威和形象。  相似文献   
5.
近年来,教堂在认真贯彻落实党和国家宗教方针政策,积极发扬爱国爱教精神,狠抓和谐寺观教堂创建工作等方面都取得了积极的成效。重庆市云阳县天主教圣安多尼堂原名云阳县天主堂,始建于清光绪三年(1877),距今已有140年历史。在三峡库区移民迁建过程中,圣安多尼堂顾全大局。  相似文献   
6.
《学海》2016,(5):80-85
"拉斯巴"制度是嘉绒藏区乡村社会特有的地域传统。土司时期,由若干个村民轮流担任拉斯巴,负责组织村寨的集体活动,增强村民的合作性和认同感。人民公社时期"政社合一"的制度安排使拉斯巴不复存在。改革开放后,"拉斯巴"制度复兴,并拓展了拉斯巴在行政事务、经济、社会等方面的功能,在村庄治理中发挥主体性的作用,是村民喜闻乐见的公共事务运作方式。表明国家在现代乡村治理中可倡导多样化的治理形式。传统地域制度"拉斯巴"能够适应新形势并不断创新,首先源于藏民公共生活的需求;其次是现代乡村治理的需要及藏区特殊的自然地理环境所致;最后,国家宽松的政策环境是"拉斯巴"制度新生的基础条件。  相似文献   
7.
文章在学术界已有成果的基础上,从"详人之所略,略人之所详"之旨出发,归纳了近代以来中国藏区关公帝庙分布与兴建类型后,总结指出了藏区关公崇拜的藏汉交融特征.  相似文献   
8.
    
假期里,在网上约了几个志趣相投的“驴友”,一起去做香格里拉的大环线的旅行,走到中旬的时候,一个朋友得知在小中旬的藏区里,有一个人迹罕至、风景纯美的地方——千湖山,问大家愿不愿意到那里去走走。  相似文献   
9.
陈焱 《法音》2012,(3):52-57
一、丹贝活佛简介阿旺·丹贝降参是四川甘孜藏区顶果山雍忠左钦岭寺苯波教寺院的第39世活佛。顶果山寺院坐落在丹巴县东谷乡境内,是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以后,丹巴县实行改革开放以来,第一批在国家的关心和支持下重新恢复宗教活动的重点寺庙。多年以来,顶果山寺的全体僧侣在住持活佛阿  相似文献   
10.
杨健吾 《宗教学研究》2004,2(3):109-116
本文扼要地论述了基督教和天主教在四川藏区传播的概况,总结其传播的手段和特点主要是:广泛收集各种情报,以尽快熟悉中国社会;广设教堂,兴办学校、医院、育婴堂、救济院等慈善事业,帮助传教活动的进行;广占土地和房屋,以地租、房租进行剥削,作为教会重要的经济来源;基督教在四川藏区的传播始终是在与各民族传统文化习俗特别是藏传佛教信仰的冲突中进行的.与传教士们长期付出的艰苦努力相比较,基督教在四川藏区的传播是不成功的.此中原因发人深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