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3篇
  免费   0篇
  2021年   1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5篇
  2011年   6篇
  2009年   2篇
  2008年   5篇
  2006年   3篇
  2004年   2篇
  2003年   1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1篇
  199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六朝时期,江南地区"浑天说"理论十分流行,这一学说对久居江南的道徒葛洪深有影响。葛洪在《枕中书》中对"浑天说"思想以及与浑天思想密切相关的"盘古神话"进行改造塑形,构建出以"元始天王"作为主神的神学宇宙论,以区别于传统天师道的"太上老君"主神,这一融合改造过程在扩大葛氏道派社会影响的同时,也凸显了地域、家学、师承在宗派整合过程中的特殊影响。  相似文献   
2.
Hengxian, one of the bamboo books of the Chu State during the Warring States Period that is kept in the Shanghai Museum, was collected by the museum in 1994, and is an important piece of literature that discusses cosmic issues prior to Huainanzi. Based on Li Ling’s work on the text, as well as hermeneutic work by some other scholars, this essay represents another attempt to determine the words and meanings of the Hengxian, with a focus on its cosmological commentary. Translated by Huang Deyuan from Xi’an Jianzhu Keji Daxue Xuebao 西安建筑科技大学学报 (Journal of Xi’an University of Arch & Tech), 2007, (1): 1–8  相似文献   
3.
也谈汉唐宇宙论儒学的评价问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国古典哲学思想史的研究,先秦时期由于出土文献较多,已备受关注;宋明时期,海外名家用力甚深,要在理论上再予推进似亦很不容易。但是汉唐思想,特别汉唐儒学,虽亦不乏研究成果,却总还令人觉得并不满意。  相似文献   
4.
《庄子》《易传》皆是以宇宙大化论为支撑的先秦学术经典。《庄子》《易传》都认为,人类生活在一个气化流行、生生不息的宇宙之中,天地宇宙既是人类自我超越的根据,又是现世生命存在的敞开之域。在宇宙大化之中,庄子着眼于生命个体的自由存在,希望以大化的自由诠释生命的自由,并将生命安顿于天地大化中,突出的是人的自然、自在和自由;《易传》的作者则以天地秩序重塑世间秩序,以天地之德揭橥人性之善,以人心为天地之心,挺立起人的道德主体性,突出的是人的价值、道义和义务。自由与道德皆是人生不可或缺的两个维度,《庄》《易》对人生价值的不同诉求正好体现了"自由"与"道德"之间的理论张力,但这种理论张力乃以近乎一致的大化宇宙论为超越根据,因此这种张力终究是一种互补,在中国历史上,这种互补不仅是理论的,更是现实的。  相似文献   
5.
<正>周敦颐的著作主要有《太极图说》和《通书》。《太极图说》依据《易传》以《老》解《易》,以气化宇宙论阐述自然世界的演化过程;《通书》则结合《易传》和《中庸》,展现了儒家人文宇宙观的本义。周敦颐思想还有一个重要的方面就是"孔颜乐处",即通过"孔颜乐处"体认圣人之人格与气象,化自然以归人文。在周敦颐的这三层思想中,《太极图说》的宇宙论有明显的道家倾向;《通书》融道入儒,建立了儒家的价值形而上学体系;"孔颜乐处"则指明了宋代儒学的精神方向。  相似文献   
6.
本文着重评述了《科学与宗教:它们可以调和吗?》一书中,6位国际著名的宇宙科学家关于宇宙与上帝关系的观点。内容涉及到社会公众极为关心的“大爆炸理论”和“人择原理”是否提供了上帝存在的证据、显示宇宙有目的设计的迹象的问题。文中不仅介绍了作者们对这些问题的分析,同时,也介绍了他们个人对待上帝、天堂等宗教信仰观念的认识,以及对科学与宗教关系问题的看法。  相似文献   
7.
常旭旻 《世界哲学》2017,(2):132-140
亚里士多德最早从逻辑规则出发批评赫拉克利特违反了矛盾律。当代西方学者借助数理逻辑手段进一步揭示了亚里士多德这一批评的逻辑意义,认为赫拉克利特对立矛盾学说之所以犯下逻辑错误,在于将对立面界定为同一性关系。本文通过流变学说对事物自身矛盾对立面的展现,认为赫拉克利特从经验观察的归纳出发提出了对立面之统一性而非同一性的论述,并进一步分析了赫拉克利特所揭示的互为矛盾事物的相互联系及其相互作用,认为赫拉克利特最终在事物生成、变化的宇宙论层面阐明了对立面的统一性关系。  相似文献   
8.
存有的连续性:中国人的自然观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中国人本体论中的一个基调是相信存有的连续性,这种信仰对中国的哲学、宗教、认识论、美学及伦理学等各个领域产生了深远的影响.F.W.莫特(Mote)说:  相似文献   
9.
帛书<周易>六十四卦卦序以上下卦相重,反映了卦的变化的思想,其上卦体现了"分阴分阳"的阴阳分类观念,其下卦则既体现了阴阳交错、阴阳相配的观念,又体现了正位的观念.更重要的是,帛<易>八卦序列与<大戴礼记·易本命>、<孔子家语·执辔>等典籍中所暗含的具有独特宇宙论意义的八卦序列具有相关性,由此我们提出一种设想,帛<易>八卦序列很可能反映的也是这种独特宇宙论思想.  相似文献   
10.
《道德经》是道教最重要的经典,“道”是《道德经》中最重要的概念。老子将“道”视为根源性的存在,宇宙万物包括生命均根源于此。“道”在《道德经》里被提升到了天地之本的高度,获得了宇宙论和本体论的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