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篇
  免费   6篇
  国内免费   1篇
  2023年   2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1篇
  2013年   1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1篇
  2007年   1篇
  2004年   1篇
  199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7~11岁儿童失言理解及与母亲教养方式的关系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采用失言任务和改编后的教养方式问卷探讨7~11岁儿童心理理论的发展及其与母亲教养方式的相关。结果表明,在学龄期,儿童在不同层面上对失言的理解能力仍在提高,高年级时已超出单一维度。7岁儿童对包含意图的信念理解与母亲的"过度偏爱"显著负相关;8岁儿童对包含意图的信念理解与母亲的"惩罚和严厉"显著负相关。结果提示在某些年龄阶段,儿童心理理论的发展可能与母亲特定的教养方式有关。  相似文献   
2.
王治国  陈英和 《心理科学》2007,30(6):1367-1371
以34名五年级儿童为被试,采用出声思维法考查了阅读材料类型和难度对儿童阅读策略使用情况的影响。结果发现,被试在记叙文阅读过程中使用的阅读策略种类数和总次数均多于说明文。阅读材料难度对于阅读策略种类数和使用次数没有影响。阅读材料类型和难度都对多个阅读策略的使用次数有影响,但是阅读材料类型和难度对于各阅读策略使用次数的影响并不一致。  相似文献   
3.
通过对3年级和7年级学龄儿童的追踪研究,探讨儿童群体中Beck抑郁理论认知易感因素在应激事件与抑郁症状间的作用。对追踪数据的多层线性模型和多层结构方程模型分析发现,作为Beck抑郁理论中认知易感因素的失调态度在3年级儿童中既没有显著的中介作用也没有显著的调节作用,而在7年级儿童中虽然失调态度仍然没有显著的调节作用,但却有显著的中介作用。研究结果可能初步揭示了失调态度在应激事件与抑郁症状关系中的发展性特征,这一发现对在儿童群体中实施抑郁的有效干预将具有较为重要的启示意义。  相似文献   
4.
上海市学龄儿童行为问题与亲子关系相关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通过选取上海市2864名7~14岁学龄儿童进行行为问题及亲子关系调查,结果显示:(1)学龄儿童问题行为发生率为11.5%;(2)初中生的问题行为发生率明显低于小学生;(3)学龄儿童问题行为发生与父亲的积极拒绝态度,母亲的积极拒绝,盲从,矛盾的态度等关系密切;而且,父母的“积极拒绝态度”更容易使儿童发生“身心健康”和“社会与情绪”行为问题;父亲的“消极拒绝”,母亲的“盲从”更容易使儿童产生“日常不良行为习惯”。  相似文献   
5.
研究选取297名8~12岁儿童为被试,考察了特质可信度和面孔可信度对儿童同伴信任的预测作用及其预测力的年龄差异。研究采用同伴互评的方式来测量被试对同伴的信任分数。采用同伴提名的方式测量同伴的特质可信度分数。采用第三方评价的方式,获得同伴的面孔可信度分数。结果发现(1)同伴特质可信度和面孔可信度均能正向预测儿童的同伴信任,同伴的特质可信度和面孔可信度越高,儿童对其信任程度也越高。(2)特质和面孔可信度之间存在显著的交互作用。当同伴的面孔可信度高时,特质可信度对儿童同伴信任的预测作用也更大。(3)特质可信度对同伴信任的预测作用随着年龄增长而变大,而面孔可信度对同伴信任的预测作用不存在年龄差异。  相似文献   
6.
马伟娜  姚雨佳  曹亮 《心理科学》2011,34(6):1397-1402
采用情绪理解测验和同伴提名法,探讨7-11岁儿童情绪理解层次发展及其与同伴接纳的关系。结果发现,儿童情绪理解随年龄增长而发展,情绪理解层次发展早晚存在差异,混合情绪和道德情绪理解发展最晚。被拒绝和被忽视儿童的情绪理解测验总分显著低于受欢迎、一般型和矛盾型儿童,矛盾型儿童的总分显著低于受欢迎儿童,他们的情绪调节、混合情绪及道德情绪理解得分也各有差异,表明同伴接纳是学龄儿童情绪理解层次发展的影响因素之一。  相似文献   
7.
随着年龄的增长,儿童对不同公平原则的偏好发生变化,资源分配模式相应改变。研究关注当双方贡献不相等时,学龄儿童分配模式的发展及其原因。106名6~12岁儿童在竞争和合作情境下各完成一个游戏,游戏结束后为自己和另一名游戏参与者分配代币。结果发现,儿童在竞争情境中的分配模式没有年龄差异,在合作情境中进行按劳分配的比例随年龄增长而上升,但是整体上在竞争情境中进行按劳分配的比例更高。心理理论能力促进儿童在合作情境中进行平均分配,但是其作用受到抑制控制能力的调节。研究提示了分配模式发展的情境差异及个体能力在其中的作用。  相似文献   
8.
学习第二语言对儿童的认知能力和一语发展产生何种影响,是当下二语研究领域的热点问题。本研究通过实验法,选取不同学龄期的汉语母语小学儿童,考察高、低英语熟练程度的学龄儿童在认知控制能力和一语词汇通达上的行为反应表现。结果显示:(1)英语熟练度高的二年级儿童比熟练度低的二年级儿童表现出更小的转换代价和Simon效应量,而英语熟练度不同的中高年级(四年级和六年级)儿童在认知控制任务上的差异并不显著;(2)英语熟练度高的儿童比熟练度低的儿童产词量少,并且英语熟练度高的中高年级儿童对比同年龄组熟练度低的儿童表现出更长的图片命名反应时。研究表明:(1)学龄儿童的认知控制功能随年龄增长而增长,二语学习对学龄儿童的认知控制有促进效应,并且这一效应随儿童年龄增长而逐渐减弱;(2)二语学习会影响儿童的一语词汇通达表现,并且这种影响随年龄增长而不同。  相似文献   
9.
采用背景线索范式,探讨在真实场景中记忆对学龄儿童的注意导向。结果发现:(1)搜索任务中,学龄儿童在重复场景中的目标搜索随着学习阶段的增加而得到促进,获得显著的背景线索效应,但在新异场景中却没有出现。(2)回忆任务中,学龄儿童对重复场景及其共变目标位置的记忆好于对新异场景的,且显著地高于随机水平。结果表明,在真实场景中,对背景及目标-背景共变关系的记忆引导着学龄儿童的注意分布,且该引导随着经验的增加而变得更有效;该记忆具有外显性。  相似文献   
10.
叶小莲 《天风》1996,(11):12-12
云南的气候宜人,云南的弟兄姊妹对真道的渴慕更令人振奋。8月4日是主日,马牧师在锡安堂讲道,我在三一圣堂讲道。三一圣堂谈不上雄伟、漂亮,她是一所古老破旧的危房,她的外貌虽然不惊人,但她的“内涵”却是非常动人。我一进教堂,就看见一位长辈拿报纸分给信徒,我很希奇,礼拜天怎么叫信徒看报?原来这报纸,是作垫当凳子坐的,因为教堂小,人很多。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