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9篇
  免费   0篇
  2023年   1篇
  2014年   2篇
  2012年   6篇
  2011年   4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1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1篇
  2004年   1篇
  199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法音》2014,(3)
正一、引言:当代居士修学的困扰近年来,随着物质条件的极大改善,人们萌生了更多的精神需求。社会上在家学佛的信众与日俱增。这是一个有目共睹的可喜现象。但是,这些信众能否真正通过修学佛法,解脱烦恼,走向生命的觉醒呢?从目前的情况来看,这是很不容易的。我们发现,这些信众在修学上普遍存在一些困难,其中既有环境的因素,亦有自身的问题。  相似文献   
2.
晚唐五代,禅宗内轻视经教的风气逐渐盛行,宗门与教下相互批评。这种风气严重影响禅宗的正常发展。为了纠正这种风气,法眼宗三代祖师均大力倡导教禅圆融,向学人们反复强调经教的重要性,指出宗门、教下均是佛陀度化众生之法,是一致的。法眼宗所倡导的教禅圆融观对今天的佛教仍有很重要的指导价值。  相似文献   
3.
因学术不端,甚至造假,引发公众非议,或有学人为争不当名利而大打口水仗,诸如此类的现象,在当下似乎并不鲜见。这使我想起了已故著名历史学家金毓黼,尤其是他写下的那句掷地有声的话:余不肯为,亦不忍为也。金毓黼1913年考入北京大  相似文献   
4.
清代乾嘉学人继承了清初以来批评宋儒"图书"易学的学术传统,但是也表现二种不同的学术取向:一是通过批评宋儒"图书"易学这一途径来完成向汉易探求的转换,同时对其"先天"、"太极"之学所显现的思想内涵也着力予以维护,其"图书"易学本身已由文献的真伪诘辨,逐渐转向阐发其思想内涵的价值,并且从哲学的角度予以重新审视"图书"易学。二是从本质上颠覆了宋儒的"图书"易学,虽然貌似回归传统的象数之学,事实上却是创拟了一种有别于宋儒"图书"易学的新"图书学"模式。  相似文献   
5.
三、流通分(一)上座回心,求生净土1、皈依【论文】彼曰:我昔何罪,早昧真诠;宿有何福,得闻出要。愿厕门墙,执侍巾瓶。余曰:余有何德,敢当此说!但余之所言,皆宗诸佛诸祖。汝但仰信佛祖,宏扬净土,则无德不报,无罪不灭。昔天亲菩萨,初谤大乘,后以宏大赎愆。汝能追彼芳踪,我愿  相似文献   
6.
<正>自洪毅然先生离开这个世界之后,这些年来,我会不时地回忆起他,有时也有强烈的冲动,想写回忆文章,然而,又总是将此事搁下了,觉得对先生了解得还不够深,怕写不好。现在的年轻学人,知道洪毅然的怕不多了,然而,在20世纪80年代美学再次热起来的那会儿,如果不知道洪毅然先生,那可真不是这个行当内的人。  相似文献   
7.
叔本华(1788-1860)德国著名哲学家,他的思想对我国近现代学人产生了深远的影响.20世纪初期(本文以1900-1930为研究时间段),在"西学东渐"热潮的推动下,叔本华其人及其思想进入了我国学人的视野.自此以后,他的为  相似文献   
8.
释印光  释传印 《法音》2012,(9):33-37
4、斥今人亵慢【论文】绝不似今人之轻慢古今、亵渎经论也。【讲记】印光法师教诫我们,修学佛法,唯至诚恭敬,方可得益。凡经典、圣像所在之处,便应当如同法身真容一样地至诚恭敬,方能与佛法相感通,获得加被,消除业障,增长智慧。否则,亵慢之罪,奚啻弥天,而受苦之期,岂止穷劫!善因而反遭恶果,深可怖畏!【论文】是知宗为前锋,教为后劲,其所办是一事,其所说是一法,但以语言施设、门庭建立不同。【讲记】宗,即禅宗的大彻大悟、明心见性。教,即释迦如来的一代时教,为佛教门中一切修行人的  相似文献   
9.
20世纪20年代,具有现代性的图书馆学在西学东渐的背景下在我国确立,但由于多方面的原因,我国图书馆学一直未能实现科学化改造。因此,实现图书馆学之真正科学化,一直是我国图书馆学人的愿望和目标。人们希望,通过建立“科学的图书馆学”,增强图书馆学的规范性,提高图书馆学的学科地位,以得到社会更多的重视和认可。  相似文献   
10.
张天学  冀朋元 《学海》2007,(3):162-166
学人是“经济人”的特殊形式,“经济人”的本质属性决定了在败德边际收益大于、等于败德边际成本的情况下,学人都会产生败德行为。要避免学人败德行为的产生,就必须建构以“经济人”假设为逻辑起点,以成本收益制约为核心,内控与外控相结合的防范机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