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篇
  免费   0篇
  2017年   1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1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
1.
孝是儒家文化的核心范畴,是传统道德的基本规范,也是中国人的精神标识。先秦儒家孝德思想是中国孝文化的源头,它发端于夏商,萌芽于西周而形成于春秋战国时期。先秦儒家孝德思想内容丰富,养亲、敬亲、谏亲、安亲与丧祭等内容自成系统。这一思想系统在传统社会中发挥了极其重要的作用,今天,我们必须站在正确的立场上运用科学的方法对其当代价值作出科学分析。  相似文献   
2.
"家国同构"的社会结构是汉代孝德教育的内在基础,"独尊儒术"的文教政策是汉代孝德教育的外在保障,浓郁的孝文化背景为汉代孝德教育奠定了坚实的民众心理基础。汉代孝德教育的基本途径包括以下几个方面:通过《孝经》的推广传授孝德理论;通过选官制度诱导人们崇尚孝德;树立孝行榜样,为人们践行孝德作出示范;加强民间教化,形成崇孝风俗。与历史上其他朝代相比,汉代孝德教育具有以下特点:"移孝作忠"——浓厚的政治性和官方色彩;纲常化与神秘化倾向初步显现;孝德教育的基本模式得以确定。  相似文献   
3.
传统“孝”德内涵的演变与现代转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传统"孝"德观念已有三千余年的沧桑演变,其内涵、地位和作用是随着社会背景的变化而演变的;其内涵复杂,既有维护等级、特权、专制的封建糟粕,又有体现人生规律和社会规律的科学内涵,因此,我们要在对其进行辩证分析的基础上扬弃、继承和创新;要使其内容和形式与时俱进,以便与当代社会的民生建设、精神文明建设和思想道德建设相适应。  相似文献   
4.
关于孝德的思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旨在对传统孝德进行祛除糟粕 ,存扬精华的分析 ,从传统孝德所包含的尊老、养老、敬老、送老、祭祀等基本要求中 ,发掘出孝德在当今道德建设中的积极意义 ,提出应该发扬孝德中平等博爱、教人从善、珍爱生命的道德价值的观点。  相似文献   
5.
本文通过分析当今社会变革带来的家庭结构变化,指出在社会文明进步的过程中,家庭功能正在逐步地向社会转移,家庭养老功能的社会化是社会发展的必然趋势,社会公共管理应当将养老问题纳入自己的视野,建立有效的养老制度和机制。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