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4篇
  免费   0篇
  2020年   1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1篇
  2011年   4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1篇
  2005年   1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1篇
  199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刘源  黄蕴智 《心理科学》2016,39(3):754-760
卢比模型包括四个阶段(前决策、前行动、行动和后行动)、三种意向(目标、执行和评价)及调控机制,旨在勾画愿望如何转换为具体行动。过往的研究聚焦于心理定势和执行意向,近年则扩及于消费和健康心理学等领域中。透过对照何谓好理论的准则及检视其他动机理论的局限,卢比模型的优点呈现为建构上的简约,能区分动机和意志过程并体现其复杂性,且应用广泛。针对此模型的拓展,可就往昔被忽略的环节进行更细致的研究。  相似文献   
2.
辜鸿铭学贯中西,在中西文明的多角度、多方面的比较中形成了他的教观:认为儒学从狭义的宗教概念来说不是宗教,若从造成的社会效果来说又与宗教是一样的,可以视为广义的宗教.教是一种社会的宗教或国家宗教,其教堂是家庭和学校.教是一种以礼义为其本质,无我为其哲学,羞耻感为其宗教情感的良民宗教.辜鸿铭对传统教也有历史反思,对近代教运动有所批判.  相似文献   
3.
本文考证了民国后康有为出任教会会长一事。依据本文的考证,康有为三次被举为教会会长,其中有两次就任。康有为辞去会长则有四次。同时,对康有为晚年出任万国道德会会长一事也作了简要的考证。  相似文献   
4.
曹魏时代佛教的流布,一向较少受到注意。根据正史和佛教史传的记载,再配合出土文物,足以看出曹魏政权虽然不大支持佛教,但是,此时律典已经开始流传,地狱和舍利等通俗信仰也已流行;佛教徒虽然大多来自西域,但魏末有朱士行自觉西行求法,代表着汉人已开始争取佛教的话语权。因此说,曹魏是中国佛教发展历程上的一个转折阶段,值得重视。  相似文献   
5.
比较在治疗单节段腰椎疾病中Wiltse入路与传统后正中入路对椎旁肌的影响。前瞻性纳入单节段腰椎疾病预行TLIF手术者47例,随机分为两组:Wiltse入路组和传统后正中入路组。通过比较术后3天、14天、1年腰背痛VAS评分,术后第二天CK值、术后1年MRI评分,并通过术后多裂肌病理活检等证明了Wiltse入路在治疗单节...  相似文献   
6.
从郭店楚简看孔、孟之间的儒学变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将郭店楚简中的儒学理论与、孟相关思想比较,可以看出,郭店楚简中仁、圣两概 念、较子所设定的意义、内涵有所变化,且高远性有所降低,而其关于“礼”的论述,则沿着子所 提出的注重内心情感的轨迹继续发展,简文关于内省修心的阐述是思孟学派修身学说的基石,它 凸显了子──孟子修心理论的思想线索。但就仁学理论及理想人格的阐述看,简文似乎并不代 表儒家思想的主流,儒家学说的发展在子之后直至孟子,实经历了一个“出于幽谷,迁于乔木”的 阶段。  相似文献   
7.
赵文坦 《孔子研究》2020,(4):152-160
元明时期阙里至圣庙碑刻记载有五代伪末戕害子正嫡光嗣案。明后期曲阜圣裔弘颢作《伪辨》,又加入金朝伪之仙灭门氏正派玭案,及若干伪和真争斗故事。从明末天启年间起,衍圣公府修撰的家谱类著作多收录此文,作为内外之辨的主要依据。征诸五代宋初典籍和《仁玉墓志铭》,所谓末冒袭封爵并冒为曲阜令情节,亦如其弑杀光嗣,并非历史真实。之仙灭门玭案不见于金朝典籍,元朝和明代前中期典籍亦未见记载,清朝圣裔继汾也未认同,当系子虚乌有。元中书省礼部对礼案的判决、明通政司对谊案的判决并不能证明礼、谊不是圣裔。伪案隐含圣裔不同支派间正嫡、爵位之争。  相似文献   
8.
光盐 《天风》2005,(8):48-49
那是今年的最后一场春雪,纷纷扬扬,地上的积雪埋过踝骨。那天姊妹乘车路过三医院附近,见路旁许多人在围现一个倒在雪地上的人。她让司机停车,赶过去一问,原来是一名30多岁的男子突发癫痫病,倒在雪地上。此时,只见病人口吐白沫,瞪着白眼,鼻子周围糊满了粘乎乎的鼻涕,四肢在不停地抽搐。姊妹深知,一位好传道人更应该是一位“好撒玛利亚人”(参路10:30-35)。然丽一个弱女子面对的是一个身材魁梧的大汉,如何救得了他?  相似文献   
9.
郭为 《天风》2015,(3):31
<正>两千多年前,子在江边感叹着"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而在距2015年仅"一步之遥"的那个夜晚,也成了回荡在黄浦江畔的惋惜之音。与其说老夫子警示后人要珍惜时间,不如说他在提醒我们要爱惜宝贵的生命。"12·31"上海外滩陈毅广场拥挤踩踏事件让人心生哀叹,36个鲜活的生命瞬间被挤到了生命的终点,就像老歌中所唱的:"我终于失去了你,在拥挤的人群中……"在民众写给逝者的留言中,说得最多的是:但  相似文献   
10.
杨蓉 《现代哲学》2011,(4):92-99
文章以《论语》中"哀公问"的记载为中心,展开相关思想史线索的论述。首先以《论语》《左传》等文献为依据,复原鲁哀公的基本形象及其与子交往的关系,为理解哀公的问题提供相关的背景分析。然后分别展开对"问何为则民服"与"问弟子孰为好学"两个问题的意义及其诠释史的论述:前者侧重于子回答所包含的德治理想,以及考察从韩非、朱熹到康有为的不同立场的思想评论;后者则展示相关经典诠释中所呈现的汉、宋两种不同的风格,指出宋学把焦点从哀公转向颜回,同心性之学的兴趣相关联。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