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32篇
  免费   6篇
  国内免费   19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28篇
  2022年   6篇
  2021年   25篇
  2020年   19篇
  2019年   17篇
  2018年   5篇
  2017年   26篇
  2016年   30篇
  2015年   26篇
  2014年   50篇
  2013年   45篇
  2012年   64篇
  2011年   75篇
  2010年   51篇
  2009年   25篇
  2008年   65篇
  2007年   46篇
  2006年   29篇
  2005年   37篇
  2004年   32篇
  2003年   26篇
  2002年   23篇
  2001年   22篇
  2000年   18篇
  1999年   3篇
  1998年   2篇
  1996年   4篇
  1995年   18篇
  1994年   19篇
  1993年   3篇
  1992年   3篇
  1991年   3篇
  1990年   3篇
  1989年   4篇
  1987年   2篇
  198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85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孔子诗论》说《关雎》等七篇义解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孔子诗论》看,孔子解诗,注重诗篇主题大意的论说和诗篇思想大义的阐发。前者是对诗义除掉背景材料后的更高度概括,与诗的本旨有时距离不是太远;后者则是着力挖掘诗篇背后隐藏的抽象义理,是一种读诗者的新体悟,与诗的本旨相去渐远。孔子这种解读方式,在《诗经》阐释史上有创新意义,是《诗经》研究走向义理化的开端。《孔子诗论》不仅体现了孔子诗教的本质和特点,更与孔子的思想相一致,是研究早期儒家诗学及孔子思想的珍贵材料。  相似文献   
2.
新出清华简以及相关传世文献的证据表明,《书序》的成书年代在公元前289年到公元前213年之间,它既不是孔子所作,也非刘歆等人伪作,而是这一时期的儒家后学托名孔子所作。  相似文献   
3.
孔子与颜回、子贡、子路等弟子被困于陈、蔡期间,曾绝粮七天。子贡费了许多周折才买回一石米。颜回与子路在破屋墙下做饭,有灰尘掉进饭中,颜回便取出来自己吃了。子贡在井边远远望见,很生气,便跑去问孔子:"仁人廉士,穷困时会改变自己的节操吗?"孔子反问:"改变节操还叫仁人廉士吗?"子贡说:"像颜回那样的仁人廉士,也不会改变节操吗?"孔子说:"是的。"子贡便把自己看到的情况告诉了孔子。  相似文献   
4.
于晴 《中国宗教》2020,(4):24-25
大唐高僧义净,济南长清人,西天取经二十五载,归国后,一生绍隆三宝,弘济为心。那么,义净大师二十五年的西行求法路上到底走过了哪些国家,朝礼了哪些佛陀圣迹呢?一公元641年,义净大师在齐州城西的土窟寺出家(今山东济南长清张夏四禅寺),17岁即萌发了西游印度求法的最初信念。  相似文献   
5.
鲁城因附近有"委曲长七八里"之"阜"而又名曲阜。"曲阜"具体位置所在历史上有不同的说法。一说在"鲁城中"(今周公庙高地);一说在"鲁城西"(今城西坊岭);一说在"鲁城东北"(今旧县少昊陵一带高地);一说在"鲁城东"(今城东防山)。"鲁城中"说最早。"鲁城东"说流传最广。  相似文献   
6.
"孔子问礼"案涉及"助葬巷党"、"适周观庙"等多次问礼之行。先考巷党问礼类文献源自战国《曾子问》单篇本,辑入《礼记》《家语》等传本;又适周问礼类文献源自战国《观周》单篇本,辑入《儒家言》《家语》等传本。次考适周问礼类文献之疑肇端在《史记》之讹,二类史事并非同时而必有先后;再考证孔子盖在31、32或34岁在鲁巷党问礼,在43至46岁适周洛邑问礼。故此二类材料既非伪本,也非孤证无征,而是由周至汉源流足征的孔氏学派文本;二类史事既无矛盾,不可默证为伪,而是以东周礼制典籍可证的早期儒家史料。  相似文献   
7.
在20世纪初西方文化危机期间,卫礼贤极大地推动了西方对于孔子和儒学的积极评价:他大量译介中国经典,在德国起到了拓荒的作用;他的灵活阐释,拓展了儒学的接受群体;他的"中国"立场,让西方封闭的话语场内多了"他者"的声音。卫礼贤复活作为道德宗师的孔子形象,彰显儒家对道德责任的坚守,令人信服地从西方视角确证了传统儒学的现代价值。他的"跨界"阐释让他得以克服专业局限,为上世纪初的中西文化对话做出了贡献。  相似文献   
8.
五台山是中国佛教四大名山之一,它对中国佛教的发展有着不可磨灭的影响,在中国佛教史上具有重要的地位。日本佛教史上著名的“入唐八家”之一的日僧圆仁,在唐文宗时以“请益僧”的身份来华参学,曾于唐开成五年(840年)四月来到五台山,他在五台山巡礼朝拜文殊菩萨圣迹,参观瞻仰五台山佛教寺院,前后逗留将近两个月。在他所作的《入唐求法巡礼行记》中,不仅大量记叙了唐代中国佛教的状况,也对五台山佛教作了翔实具体的记载,为我们研究五台山佛教留下了极为宝贵的资料。  相似文献   
9.
中国传统文化粗放地一言以括之,可以说是:儒、释、道三足鼎立。儒是儒家,释是佛教,道是家抑是教?或是道家和道教?不甚了了,反正二者有着不容置疑的近亲血缘关系。本文立论,侧重道教,这不是无知地把道家、道教混为一谈,更不是有意地以道教囊括这个“道”,而把道家甄别出去。道教是中国土生土长的宗教,是中国传统文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一般认为,道教产生于东汉之末,以五斗米道、太平道的出现为基本标志,历西汉、魏,晋至南北朝而日趋完备,其后盛衰交替于唐、宋、元之季,明、清而后,日渐衰微。在悠悠一千八百多年的历史中,道教对中国社会的政治、思想、风俗习惯。  相似文献   
10.
驾驶员心理品质检测中的杆型人形图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汽车驾驶员心理品质检测研究中,我们根据数学中的多变量图分析方法,并汲取简笔画的优点,用19个人形图变量代表检测所得的17种心理品质数据,来具体、形象地再现每个驾驶员心理品质变量的整体关系。这对于检测结果的分类或进行系统化分析具有重要的实用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