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58篇
  免费   32篇
  国内免费   34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11篇
  2022年   4篇
  2021年   9篇
  2020年   6篇
  2019年   4篇
  2018年   5篇
  2017年   11篇
  2016年   9篇
  2015年   8篇
  2014年   23篇
  2013年   8篇
  2012年   23篇
  2011年   30篇
  2010年   17篇
  2009年   30篇
  2008年   33篇
  2007年   13篇
  2006年   16篇
  2005年   8篇
  2004年   15篇
  2003年   14篇
  2002年   9篇
  2001年   6篇
  2000年   2篇
  1999年   1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2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2篇
  1993年   1篇
  198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2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恩惠 《天风》2008,(18):8-9
有婚姻专家对一些离异夫妻进行调查,发现婚姻失败有一些共性的原因,现摘编如下,并附上信仰原则予以建议:  相似文献   
2.
一颗螺丝钉,行走在世界各地,想要找到一只属于它的螺母。有些螺母一眼就看出不适合自己,有些则需要走近了看才能知道合不合身,还有些螺母看不出来,需要亲自试试。  相似文献   
3.
那年去内蒙古草原,纵马驰骋间发现三岔口旁有一个坟状的堆子,碎石黄土上长满荒草,白云蓝天下似乎凝固着一首幽怨的哀歌。  相似文献   
4.
中医系统的稳定性与中医理论的认识论特点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医系统的稳定性与中医理论的认识论特点第四军医大学西京医院中医科(西安710033)高峻钰第四军医大学政治教研室(西安710032)郭照江一、中医理论的稳定性根植于合理性中医理论的起源可以追朔到我国商周时期。中医学中的阴阳、五行学说都是自然现象或物质...  相似文献   
5.
价值观是人们区分好坏、善恶、美丑、损益、是非的信念系统,通常是充满情感的。价值观具有稳定性与可变性的特点。价值观的稳定性表现为:基本价值观具有跨时间的稳定性和跨情境的一致性; 特别是保护性价值观和人生价值观具有较强的稳定性。个人的发展、经历重大事件以及实验干预可导致价值观的改变,可变性主要表现为价值观的重要性发生变化。从我国的实际出发,探讨个人的核心价值观问题、以及价值观研究中国化、价值观研究对价值观教育的启示,乃是我们今后研究的关注点。  相似文献   
6.
佚名 《天风》2009,(10):73-73
成功营造温馨爱巢的秘诀,首推遵守以下十项幸福婚姻黄金守则:  相似文献   
7.
基于家庭系统理论与个体-环境交互理论,研究考察了父母情绪表达在父母婚姻质量与儿童内化问题关系中的中介作用,以及儿童迷走神经活动的调节作用。研究选取155名6~7岁小学儿童为被试,运用便携式生理多道记录仪采集儿童静息与任务状态下的心电(ECG)与呼吸率,换算出基线RSA与RSA反应作为迷走神经活动的指标,采用母亲报告的《婚姻质量问卷》、《家庭情绪表达问卷》和《儿童行为量表》测评父母婚姻质量、父母情绪表达及儿童内化问题。结果发现:(1)父母婚姻质量负向预测小学儿童内化问题;(2)父母消极、积极情绪表达在父母婚姻质量与小学儿童内化问题关系中起中介作用;(3)小学儿童迷走神经张力(基线RSA)调节父母消极情绪表达与儿童内化问题关系。研究结果表明父母婚姻质量不仅直接影响儿童内化问题,同时会通过父母情绪表达间接地影响儿童内化问题。另外,较高迷走神经张力能够缓冲父母消极情绪表达对儿童内化问题的影响。  相似文献   
8.
岳童  黄希庭  徐颖  潘思存 《心理科学进展》2020,28(12):2091-2101
价值观的稳定性和可变性一直是该领域争论的焦点所在。近些年来, 研究者开始从认知神经科学的角度来探讨导致价值观稳定性差异的机制问题。已有的神经反应证据表明, 当某种价值观是基于道义主义的绝对规则来进行认知建构的, 或与自我概念在表征上存在一致性时, 其更倾向于保持稳定的状态; 若非如此, 便可能会在外界影响(如他人劝说)下发生重要程度上的改变。未来需要进一步丰富和完善认识价值观稳定性与可变性关系的认知神经加工模型, 并探索价值观长效改变背后的认知神经机制, 以促进理论研究在价值观教育中的实践和应用。  相似文献   
9.
采用整群抽样法选取1967名青少年被试(平均年龄13.22±0.36岁,男生1018人)进行三年追踪,运用个体定向方法考察青少年早期身体攻击和关系攻击的异质性共发模式及其稳定性、与同伴关系间联系。结果发现三时间点均存在5个身体—关系攻击共发模式组:高身体—关系攻击组、中等身体—关系攻击组、中下身体且低关系攻击组、低身体且中下关系攻击组、低身体—关系攻击组,表明两类攻击总体上表现出水平一致或类似的共发模式,且具跨年龄一致性。各共发模式身份表现出有差异的跨时间稳定性,低攻击组稳定性最高,其次是高攻击组、中等攻击组,低身体且中下关系攻击组转变概率最高。高攻击组同伴拒绝水平最高、同伴接纳最低,低攻击组反之,其他组同伴拒绝水平均显著高于低攻击组,为两类攻击亚组共发模式提供了效度证据。  相似文献   
10.
采用"预警提示-目标探测"范式,对视觉刺激探测的警觉性注意特征进行初步探索。实验一表明,随着预备到目标刺激的时间间隔(interstimulus interval,ISI)变化,固定位置上探测目标刺激的速度也随之变化,并且对大概率刺激的探测更快,表现出了警觉性注意的稳定性和选择性特征。实验二进一步考察了目标刺激在不同ISI和不同空间位置的情况,除发现与实验一相似的结果以外,被试探测目标刺激的速度随注意视角增大而下降,表现出了警觉性注意的集中性特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