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2篇
  免费   0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2篇
  2018年   1篇
  2016年   3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3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4篇
  2011年   2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5篇
  2008年   3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1篇
  2001年   1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3篇
  1990年   2篇
  1989年   3篇
  198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著名词曲家王立平先生潜心研读《红楼梦》原著,运用了今人所能理解的、只属于《红楼梦》的音乐语言,创作出《枉凝眉》、《葬花吟》、《红豆曲》等经典曲子,并被公认为最精彩的红楼主题音乐。至今,人们偶闻一两句仍能联想到那独特的意境,生出万般惆怅。  相似文献   
2.
解读诗人吴梅村在明清易代时期的七言歌行体代表作《圆圆曲》,从中可以体昧作者对名妓陈圆圆漂泊起伏的人生同情并以此自照,表达了文人在动荡乱世下的无奈与内心的苦闷,并寄寓了深深的哀思与痛失故国的切肤之痛,从而凸显出了政治洪流中目标渺茫的文人与现实遭际之间的矛盾冲突,隐含了诗人亡国后无限的悔恨与内心自责.  相似文献   
3.
田耕 《思维与智慧》2001,(12):38-38
话有三说,巧说为妙。在许多交际场合中直来直去、逆耳忠言并非良策,易破坏人际关系的和谐。怎样才能让你的话既听起来顺耳又能达到自己的目的呢?灵活地应用婉曲这种语言修辞手法就能如愿以偿。婉曲,即有意不直接说明某一事物,而是借用与某事物相应的同义语句婉转曲折地表达出来,达到“义在言外,思而得之”的效果。婉曲有时是故意换一种说法(婉言),有时则是通过描述与本意相关事物来烘托本意(曲语),从而达到规劝、反驳、警示、批评、解嘲、赞美以及拒绝等的目的。1.巧劝他人一位父亲问他的29岁女儿为何还不结婚,女儿告诉他自己曾有…  相似文献   
4.
李素军 《中国哲学史》2020,(2):71-76,84
黄老道家思想一度被汉初统治者推崇为占统治地位的意识形态。当道家从在野派变为主政派,真正担当起庞大国家的政治责任时,著意于精神修养、境界提升的玄谈,远不能满足政治上经纬人事的需要,故汉初黄老道家将先秦道家静态观照的“涤除玄览”发展为具有实践意义的“曲因其当”。所谓“涤除玄览”,要求主体用心若镜,让开一步以成就万物之并作的无不为境界;而“曲因其当”则要求主体在舍己之志、以物为法的同时,还要依顺万物之理以推之、助之,表达了对世界秩序化的要求以及主体知几、用权的创造性要求,由此,汉初黄老道家从政治和社会现实层面赋予了“无为而无不为”以积极之“实现”义。  相似文献   
5.
近日浏览元人文集,偶见张昱《可闲老人集》(四库全书珍本)卷二《辇下曲》中有一首记述元代回回人宗教生活的诗,现抄录如下:  相似文献   
6.
河南板头曲称"中州古调",是明代中叶开始流行于河南民间的"弦索"乐,曲目繁多,内容丰富,结构严谨,曲调优美,适宜于表现既高亢豪放又细腻委婉的感情,为广大群众喜闻乐见.因此,在河南特别是南阳地区广为流传,是群众的重要文化生活内容.为我国重要的民间乐种之一.  相似文献   
7.
二曲以虚明寂定为人生本面,其本体境界呈现出虚明寂定的特征,进而在其人生境界中自得明道、率性自然,最后达到理欲两忘的圣贤境界。二曲的境界说是本体论思想的重要延伸,它揭示了儒学本体论中在人生实践中的自由超越的特点,同时也揭示了本体论和境界论之间的关系。  相似文献   
8.
洛阳白马寺在佛教研究中具有极为重要的地位,被尊称为"释源"或"祖庭"。随着唐朝与西域文化的融合与发展,佛教发展进入盛期。佛教宗派林立,其中禅宗"见性成佛"的主张让佛教走向普通民众。白马寺佛教音乐与当时民间音乐、诗词、南北曲等都有千丝万缕的联系,研究白马寺佛教音乐,对了解唐宋元音乐有重大参考价值,也具有极大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9.
道教音乐是指道士在斋醮仪式中演奏的道曲和伴奏的曲牌。斋醮又俗称打醮,赤叫做道场、经忏或法事。道教斋醮仪式虽是为宗教目的所创,但在漫长的历史过程中,经过历代道士、文人的不断增饰、润色,添进了丰富的文化艺术内容,使其场面体现出庄严、和平、紧张、热烈的气氛。在整个法事程序中,更加体现了音乐的内涵。斋醮不仅是道士的修持方法,而且是用来团结群众、阐道布教和宣传教义的主要手段。因此,斋瞧科仪与广大民众的文化思想、风俗习惯等关系密切。其音乐不但流传广、影响大,旋律古朴,风格独特,与古代音乐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同时,由于地方范围的限制以及风俗习惯的不同,又与地方语言和民间音乐相结合,有浓郁的地方风格。基于此,本文拟对苏州地区道教音乐,作一肤浅论述。  相似文献   
10.
丽心 《法音》2012,(10):75
本刊讯9月29日,国学大师、中国传统文化的积极传播者、实业家南怀瑾居士在苏州太湖大学堂去世,享年94岁。南怀瑾居士1918年3月18日生于浙江温州乐清,自幼接受传统私塾的严格教育。少年时期开始,遍读诸子百家,兼及拳术、剑道等各种功夫,同时研习文学书法、诗词曲赋、天文历法诸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