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2篇
  免费   5篇
  国内免费   17篇
  2021年   1篇
  2019年   4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6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6篇
  2010年   2篇
  2009年   2篇
  2008年   4篇
  2007年   5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3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1篇
  199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冯正直  张大均 《心理科学》2002,25(4):481-481,480
朝向反射(orienting reflex,OR)是一定强度的某种新异刺激引起机体的反射,是生理心理学关于非随意注意研究中的重要部分,受到广泛重视。其研究主要集中在新异刺激的特征与朝向反射发动的关系和朝向反射的神经中枢机制两个方面。在朝向反射的中枢机制探索中,海马结构一直受到朝向反射研究者的青睐。研究者们通过切除双侧海马,观察到动物对新异刺激不能习惯化;用事件相关电位作指标,发现了海马内存在失匹配负波(mismatch negativity,MMN);以神经元单位放电作为指标,揭示出海马神经元单位放电对新异刺激的反应出现朝向反射的特征。显然,这些研究说明了海马在调控朝向反射中起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2.
通过眼动记录和部分场景再认两种方法,探讨了虚拟建筑物对称场景中物体朝向统一、凸显两种条件对内在参照系建立的影响。结果发现:(1)场景中均为有朝向建筑物且朝向统一时,被试选择物体朝向与对称轴建立内在参照系的可能性没有差异;(2)场景中只有一个有朝向建筑物,其余均为无朝向物体时,即朝向凸显条件下,被试倾向于选择对称轴来建立内在参照系。物体朝向对内在参照系建立的影响作用具有局限性和不稳定性。  相似文献   
3.
李晶  张侃 《心理学报》2011,43(3):221-228
采用部分场景再认范式研究了对称场景中物体朝向的一致性对内在参照系建立的影响。被试在实验1中沿对称轴方向学习无朝向物体组成的场景; 实验2中沿对称轴方向学习有朝向物体组成的场景; 实验3中沿对称轴与物体朝向方向学习与实验2相同的场景。结果表明:(1)物体朝向一致性影响了对称场景中内在参照方向的选择; (2)无论是否存在观察视点的干扰, 观察者选择对称轴和物体的一致朝向作为内在参照方向的可能性没有显著差异。  相似文献   
4.
陈小丽  曲折  王优  丁玉珑 《心理学报》2008,40(9):969-974
采用光栅朝向分辨任务来探讨视知觉学习中是否存在关于45°对角线对称的镜像迁移现象。训练被试分辨15°或75°朝向3或5天,每天约1小时,训练前后测量15°、75°、45°朝向的分辨阈值。通过训练,训练朝向(15°或75°)的阈值下降,该学习效应没有迁移至45°朝向,但基本迁移到关于45°对称的朝向(75°或15°)上。这提示,视知觉学习可能发生在中间视皮层,该皮层同时具有一定的朝向特异性和关于45°对角线对称的镜像迁移性  相似文献   
5.
眼跳任务中的偏心距效应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完全被试内设计,控制了眼跳任务类型(朝向眼跳、反向眼跳)和目标偏心距水平,考察了大学生在两种眼跳任务中的偏心距效应,即目标刺激相对于屏幕中心的距离对于眼跳过程的影响.研究结果发现:(1)反向眼跳任务中的首次眼跳方向错误率显著高于朝向眼跳,眼跳潜伏期也显著较长.(2)在朝向和反向眼跳过程中,都出现了目标的偏心距效应,即随着目标偏心距的增大,眼跳潜伏期缩短,眼跳落点视角增大.  相似文献   
6.
错误后减慢是指错误后正确反应与正确后正确反应相比反应时显著延长的现象.目前研究者已经发现错误后减慢、错误后正确率提高以及错误后干扰效应减少三种错误调控行为,其中错误后减慢是最稳定的错误后行为表现.早期研究主要从冲突监控理论、激活抑制假说、强化学习理论和失匹配理论等角度解释该现象,近年来,研究者又提出了注意朝向理论和评估适应假说.对于该领域未来的研究可以从错误类型、无意识加工、个体差异、新的分析技术的运用方面考虑,以便全面揭示错误后减慢现象的本质.  相似文献   
7.
采用2(眼跳方向)×3(实验范式)×4(任务指导语)的完全被试内实验设计研究任务指导语和实验范式对朝向和反向眼跳的影响效应。结果:(1)朝向眼跳潜伏期显著快于反向眼跳,且不受实验范式的影响;(2)在朝向眼跳任务中,空白范式下的延迟型指导语导致眼跳潜伏期延长;(3)在反向眼跳任务中,空白和重叠范式下延迟型指导语潜伏期最长;零范式下速度型指导语的潜伏期较短;(4)空白范式下的反向眼跳错误率显著低于重叠范式和零范式,反向眼跳潜伏期显著短于后两种范式。实验结果支持眼跳竞争模型。  相似文献   
8.
摘 要 本文以三种表情面孔为材料,运用事件相关电位(ERP)方法探讨表情线索在注意朝向中与注视转移发生的交互及两者如何共同影响观察者的反应。结果发现:(1)线索效应在三种表情面孔的两种SOA中都出现了;(2)SOA较长时,注视线索效应量间的显著差异出现在中性和恐惧面孔、高兴和恐惧面孔间;(3)面部表情的效应出现在了表情线索诱发的P1成分上;(4)目标诱发的P1和N1说明了注视线索效应的存在及与表情间的交互。结论:表情线索先对观察者的朝向反应产生影响,随后是注视线索及其与表情线索发生的交互。  相似文献   
9.
董蕊 《心理学报》2015,47(2):190-202
本研究通过4个实验探索运动物体的朝向对表征动量的影响。4个实验均使用了2(朝向:正向vs.倒向)×2(运动方向:左vs.右/上vs.下)两因素实验设计。前3个实验使用不同的刺激材料进行水平方向的诱导运动, 结果发现, 正向运动的前移量大于倒向运动的前移量, 但这种朝向效应仅仅作用于水平向右方向, 即运动方向水平向左时朝向效应消失。实验4将运动方向改为垂直运动, 结果发现, 正向运动的前移量大于倒向运动的前移量, 但这种朝向效应仅仅作用于垂直向下方向, 即运动方向垂直向上时朝向效应消失。结论:朝向影响表征动量, 但仅作用于水平向右和垂直向下方向上, 前者可能和阅读习惯有关, 后者可能和重力作用有关。  相似文献   
10.
返回抑制(inhibition of return, IOR)是指个体对出现在先前提示位置上的刺激反应更慢的现象。尽管大量ERPs研究发现呈现在线索化和非线索化位置上的靶刺激诱发的ERPs在250-300ms处存在一个稳定的差异(Nd250),但这一差异的方向却并不一致。本研究采用事件相关电位技术(Event-related Potentials, ERPs),结合经典的线索-靶子范式,考察刺激放置的朝向是否会影响到IOR中Nd250效应的极性。结果显示虽然刺激放置朝向并未有影响到Nd250的极性,却对早期P1成分的线索化效应的地形图分布有着显著的影响。这表明1)过往ERPs研究中的Nd250效应极性的不一致并非源于刺激放置朝向的作用;2)刺激的放置朝向会导致早期线索化效应(P1)在地形分布上出现差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