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7篇
  免费   1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5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2篇
  2015年   4篇
  2014年   3篇
  2012年   5篇
  2011年   2篇
  2010年   4篇
  2009年   3篇
  2008年   4篇
  2007年   5篇
  2006年   2篇
  2005年   2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1篇
  2000年   1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2篇
  1990年   1篇
  1989年   1篇
  1988年   1篇
  198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冯友兰先生从"照着讲"<中国哲学史>(两卷本)转向"接着讲""贞元六书",他以逻辑分析法诠释程朱理学,创新出"理"、"气"、"道体"、"大全"四个主要概念与"真际"、"实际"两个世界,以及"自然"、"功利"、"道德"、"天地"四种境界,以自己独创的形而上学说明了宇宙与人生的问题,构建出"新理学"的哲学体系.依据冯先生一以贯之地把"提高人的精神境界"作为哲学的功能与作用、目的与意义,以及把人生哲学作为"新理学"的起点、巅峰与归宿,本文特地把他的"新理学的哲学体系"新诠为"新理学的人生哲学体系".冯先生创立"新理学"哲学体系的激情源于对抗战胜利的信心与对民族复兴的热望,其崇高的理想与精神境界则是"为万世开太平".  相似文献   
2.
子张之儒,韩非列为儒家八派之首。然而,孔子批评“师也过”(《论语·先进》),孟子说他只得“圣人之一体”(《孟子·公孙丑上》),而荀子则斥他为“贱儒(《荀子·非十二子》)。这是为什么呢?在我看来,其主要原因就是子张之儒在继承孔子的基本思想宗旨的同时,又对孔子的某些思想作了能动地发展,从而偏离了原始儒学所遵循的精神。本文即根据这一认识,就子张之儒对原始儒学继承与偏离的问题作些粗浅论述。  相似文献   
3.
孔子“为政以德”的政治伦理思想以“仁”为基础,以“利民”为价值导向,以实现社会“大同”为理想目标。为此,他要求治国者自身不断加强道德修养,坚持人道主义的伦理原则,选贤任能,反对战争,维护和平。坚持和发扬孔子的政治伦理思想,对于实现海峡两岸的和平统一具有重要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4.
南昌大学江右哲学中心成立了"江西道教史"课题组,笔者有幸参加.因课题研究需要,本人于2007年8月1日至19日在江西各地考察道教宫观,先后考察了南昌青云谱、太平山佑圣宫、景德镇斗姥宫、贵溪鬼谷洞道院、萍乡横龙洞道院、武功山紫极宫和白鹤峰道观、会昌翠竹祠、赣州玉虚观、宁都翠微峰的金精洞碧虚宫、云台峰云台宫、普道岩紫微宫.其中太平山佑圣宫由于供奉有南宋道士章哲的肉身,是最引人注目的一处宫观.  相似文献   
5.
本文考察了近代中国的国家主义者对基督教的批判,以及基督教学者从基督教的国家观、基督徒的爱国问题和世界主义(大同主义)等方面所做的回应。这种考察,既可以让我们了解到基督教在中国历史上与某种政治思潮的纠缠,也可以为我们在当今全球化背景下审视基督教与国家的关系提供借鉴。基督教的普世主义可以纠正国家主义的偏狭,国家主义的思想刺激基督教不得不考虑本土化和处境化的问题。  相似文献   
6.
王明生 《现代哲学》2007,4(5):36-41
儒家大同思想在中国二千年的政治文化中影响深远。毛泽东深受中国传统文化影响。其中儒家大同思想的影响尤其巨大。这种影响渗透在其政治思维中,成为他日后设计中国社会模式的重要文化基因。毛泽东设计的具有儒家大同思想和空想社会主义色彩的社会模式,在中国的实践中由于严重脱离实际和生产力发展水平,耗费了大量的社会资本,使中国的现代化进程遭遇重大挫折。  相似文献   
7.
在宋元明诸多学者对"大同小康"之论提出各种质疑的背景下,清初王夫之明确指出"大同小康"之论存在错简。其后,清代学者任启运、姜兆锡、李绂、孙希旦、黄式三、邵懿辰等,现当代学者钱基博、任铭善、徐仁甫等,围绕错简问题亦各有阐发,只是缘于视角的不同,提出的见解彼此不尽一致。不过,将各位学者的"纠错"主张代入"大同小康"之论文本之后,不难发现,问题并不能有效解决,更常见的是"按下葫芦起来瓢"。这说明,"大同小康"之论"其言杂乱,……其文不次"的问题固然是客观存在的,但归咎于错简却不恰当。事实上,在"其言杂乱,……其文不次"的表象背后,"以注为经"当是症结之所在,只要把注释与原文区别开来,"大同小康"之论逻辑不通、文气不顺的问题也便不复存在了。  相似文献   
8.
在中国古代最高封建统治者中,与佛教关系最深的要算是南朝梁武帝萧衍了。这个虔诚奉佛的皇帝曾经舍道归佛,给佛教以很高的地位,并多次戏剧性地舍身同泰寺,甘当僧人的奴仆。那么,梁武帝究竟几次舍身同泰寺?他是否曾定佛教为国教?对于这个问题,学术界一直存在着不同的看法。  相似文献   
9.
宋文明生平 关于宋文明的生平,唯一的线索是《太平御览》卷六百六十六《道部八》中的记载:  相似文献   
10.
罗隐是唐末五代时期的一位儒、道兼修的人物,著有《太平两同书》等。《太平两同书》之宗旨,乃在力图揉合道、儒两家思想而提炼出一套供统治者采用的“太平匡济术”,全书分贵贱、强弱、损益、理乱等十个问题,从不同侧面对“致太平”之“本”和“术”进行了讨论,其中既有丰富的社会政治思想,亦不乏深刻的辩证思维色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