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2篇
  免费   0篇
  2023年   2篇
  2016年   1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1篇
  2005年   1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太平经》是最早的道教经典之一,包含着丰富的养生思想,是后世道经养生思想之源。养生即是顺应天道、顺应人性而为《太平经》的养生思想是从《周易》继承与发展而来。乾坤两卦为《周易》中最基本之卦,二者是阴阳之象征与根本。《易·象传》云:"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地势坤,君子以厚德载物"。乾为纯阳之卦,具至刚之性,为  相似文献   
2.
汉代象数学家的人文情怀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汉代象数学家历来被认为是只参天象不释人事,本文以孟京学派和《易纬》为例,通过对其象数学的深层分析,认为孟京讲卦气、讲天象,目的正是为了察人事、定人伦以明王道;《易纬》更显示了教化人民的道德意识和治国安邦的政治理念。前者以经学形式、后者以神学形式表达了各自强烈的人文情怀。  相似文献   
3.
“道”、“气”、“神”三位合体论是《太平经》天道观的思想核心,也是《太平经》藉以统 摄其庞杂内容的根本观点。《大平经》以这种根本观点来指导其对周围世界的认识和社会实践,提 出了以奉天地、顺五行、协调阴阳、崇尚道德为纲领的杜会治平思想。这种社会治平思想的提出, 是以当时的社会制度和社会经济基础为其历史根源的。  相似文献   
4.
张继 《管子学刊》2003,(3):55-59
晏子是中庸思想的实践者,其著名的“和同”论是其对中庸思想的理论概括。晏子的中庸思想源于春秋时期天道自然观和社会历史观,是科学进步和人们认识提高的结果,是一定方法论和思想的有机统一。晏子中庸思想主要表现在其为人处世和政治生涯中,也是其政治成功的理论基础。但其思想有其一定的历史局限性。  相似文献   
5.
中西神性思想的相通之处使基督教得以在中国传播并为部分晚明学人所接受,而二者之间的差异则决定了基督教东传的种种曲折与反复,决定了基督教传教士与晚明学人之间的差异:前者旨在"学术传教"①,而后者则重在"以教引实".  相似文献   
6.
《系辞》是《易传》中体现儒家思想最为充分的历史文献。但近年来对它的属性问题进行了激烈的争论,属道属儒莫衷一论。本文从儒家的天道观、人道观、历史观和方法论四个方面阐述《系辞》的儒家思想,指出“易有太极,是生两仪”是儒家的宇宙生成论,而所谓“鬼神”主要是讲幽晦,与《论语》记载孔子“子不语怪力乱伸”的思想原则是一致的。《系辞》用天尊地卑的自然现象类比贵贱的社会现象正是儒家等第观念最为有力的佐证。《系辞》认为《易》的形成就是人类文明史的写照,这也是当时儒家的历史观。《系辞》把“变”作为思想核心,其发展变化观是相当彻底的。这种“变”的思想方法虽然与以孔孟为代表的儒家有距离,但与荀子的儒家思想是非常接近的。  相似文献   
7.
俞琰是宋末元初著名的易学家和杰出的道教学者。其学以《易》为本,他"首读朱子《本义》,次读《程传》",后又获道教异人传授,于《参同契》多有发挥。其易学可分为义理易、象数易、道教易三个方面,本文着重探讨其义理易学思想。俞琰易学的义理之学源于其深厚的儒学修养,又以程、朱易学为本,多有发微,形成其富有特色的义理思想。其内容具体包括天道观、人性论、修养论三个不可割裂的部分,其天道观援"气"入"理",秉承儒家"至诚无息"、"天道好谦"、"天道好生"、"福善祸淫"的义理传统,是其人性论与修养论的前提和基础;其人性论则是法天道以立人道的表现;修养论则是其实现回复天道、止于至善的重要途径。  相似文献   
8.
韩宏韬 《孔子研究》2023,(6):25-36+157
孔颖达主持编纂的《五经正义》以天道自然为哲学基础,重构了完整的革命论体系。其贡献主要表现在对天道观的改造和对民众力量的再发现。一方面,他弱化了天人感应的神异色彩,认为人间革命不过是宇宙变革的自然表现,论证了初唐王权更迭的必然性;另一方面,他提出天命即民心,强化了民众在历史变动中的巨大作用,提高了唐太宗对天命民心的敬畏与戒惧。孔颖达充分发掘了汤武革命刚健有为的精神,坚信人事的力量,为李唐王朝注入蓬勃向上的活力。不过,孔颖达的革命论以道德史观让位于功业史观,在某种程度上造成了终唐之世的道德失范,这是他和唐太宗所始料不及的。  相似文献   
9.
现代以来学界一般都以《白虎通义》一书杂于谶纬而轻视其思想品质,但事实上《白虎通义》引纬不引谶。在对谶纬的研究中,有以谶纬为一物者,有分谶纬为二者。经过对《白虎通义》之引纬书的研究,可分辨谶与纬在性质与内容上的不同。并且,其所引纬书部分合于《白虎通义》解经之旨,而不同于谶纬本身神话化、迷信化的世界观。《白虎通义》在世界观上合乎五经之义理,又受战国以来阴阳、五行与天人感应思潮的影响,包含了一个以数度化为特征的无所不包的世界观体系。  相似文献   
10.
上海博物馆藏战国楚简<诗论>,不仅是先秦孔子诗学的重要原始文献,而且也包含了先秦天道观与宇宙论思想的材料与线索.对于这些材料的考察,一方面是正确解读楚简<诗论>的基础工作,另一方面也是解决先秦经典中某些悬之已久的疑难问题的一种途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