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160篇
  免费   9篇
  国内免费   39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42篇
  2022年   26篇
  2021年   24篇
  2020年   36篇
  2019年   14篇
  2018年   8篇
  2017年   42篇
  2016年   39篇
  2015年   46篇
  2014年   67篇
  2013年   36篇
  2012年   66篇
  2011年   98篇
  2010年   77篇
  2009年   63篇
  2008年   58篇
  2007年   35篇
  2006年   62篇
  2005年   42篇
  2004年   44篇
  2003年   30篇
  2002年   52篇
  2001年   43篇
  2000年   23篇
  1999年   10篇
  1998年   3篇
  1997年   8篇
  1996年   7篇
  1995年   23篇
  1994年   32篇
  1993年   10篇
  1992年   3篇
  1991年   6篇
  1990年   20篇
  1989年   7篇
  1988年   4篇
  198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20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宋初经由丝路敦煌的中印佛教往来、中印贝叶经及作为图像学范本的贝叶经插图的流通与《八塔变》图像样式的形成有密切的关系:北宋初年包含密教义理的佛教在宋辽西夏的兴起,佛教经典如《八大灵塔名号经》的传译、往来中印之间汉梵僧人的求取或馈赠贝叶经的热潮,将插图丰富的新式贝叶经佛典《般若波罗蜜多经》引入中土,创造了莫高窟等地的八塔变图像,成为宋初的新经变。本文拟从讨论敦煌莫高窟76窟东壁《八塔变》壁画入手,探讨《八塔变》所据经典及其图像的东印度波罗艺术原型,从而管窥宋初中印文化交流之一斑。  相似文献   
2.
主编编后记     
山君辞岁去,玉兔迎春来。在编定2011年第1期所用稿件之后,禁不住想借此机会说几句话。盘点过去一年,在学会领导下,《心理科学》的改革之路顺利前行。其间,作为刊物承办方的华东师范大学,其校、院两级领导和相关部门给予我们以有力支持,特别是心理与认知科学学院周永迪院长,更  相似文献   
3.
翟墨从事美学、美术学、设计学研究,其远创理论成果为全息文明模式、大一美学体系、创悠设计理念、四分思辩方法.他出版个人著作18部,发表论评近千篇,主编著作10种80余部.  相似文献   
4.
荀况与庄周思想比较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荀况与庄周分属儒家、道家两个学派。他们之间的思想差异是很大的。本文仅就二人之间的学术观点、天道观、人生态度加以辨析。他们虽分属儒、道两家,但从庄子无为思想的形成及其作用看,与儒家的安贫乐道思想相一致,所以儒道两家思想具有互补性,在传统文化中都具有十分重要的地位。  相似文献   
5.
正他是一位中原高道,一生颇具传奇色彩;他调制出了两种奇药,为周边百姓驱走了病魔;他是当年著名的老寿星,年逾百岁依然精神矍铄;他承传了道教中和派丹法,使一缕传统学脉得以绵延不绝。今年6月26日,河南《驻马店日报·泌阳》在第3版社会生活栏目内刊登了侯伟峰、邓敏采写的《唐老道故居旧址被命名为第二批市级文物保护单位》的文章,文章写道:"日前,驻马店市人民政府公布了第二批市级文物保护单位名单……泌阳县白  相似文献   
6.
杨珂 《美与时代》2023,(8):39-41
很长时间以来,静物都是绘画创作的经典题材,不仅在艺术史上占有重要篇幅,且为史学研究提供了丰富的图像依据及历史线索。运用图像学理论对其进行比较研究,一方面可以为静物画的理论发展提供更多的分析角度,另一方面也对我国现今的静物画创作实践有着促进意义。以米开朗基罗·梅里西·达·卡拉瓦乔《水果篮》与蔡克振《琴韵》为例,从潘诺夫斯基图像学的三层次理论着手,采用文献研究法与比较研究法,对静物画的表现形式及文化背景进行全面综合的研究,旨在为静物画研究提供一定的理论依据,以及探索其在当代语境下发展的可能性。  相似文献   
7.
梁漱溟是中国近代知名的学者和社会活动家。他从二十年代末走出大学之门,搞乡村建设,在山东邹平主持乡村建设研究院,企图在承接传统的基础上,发动、引导和组织农民,进行民族自救,实现社会现代化的理想。他从十六、七岁(一说为十四、五岁)起,由于对人生“不胜其怀疑烦闷”,即“倾慕出世,寻究佛法”(《人心与人生·成书后记》)。其后虽转向儒学,并对之研究有素,但在他的哲学体系中,始终掺杂了许多佛学思想。  相似文献   
8.
受戒感想     
一九八九年农历十月十五日是下元解厄水官圣诞。今年的这一天,可以说是建国以来道教徒最难忘的一天,因为中断了四十多年的全真道传戒仪式、于这天在北京白云观正式开坛传戒了。受戒,是每个全真教徒萦怀已久的愿望,在八十年代的社会主义新中国终于实现了。它标志着党的政策的英明伟人,也标志着党和政府对宗教界人士的关怀和大力支持。来自全国各地求戒的戒子们,感激的心情难以言表。全真教徒能过上真正的宗教生活,并且从一个普通教徒经过受戒成为一名合格的道教徒。  相似文献   
9.
纪丽君   《心理科学进展》1993,11(1):44-50
本文回顾了笔迹研究的历史发展,简单介绍了笔迹分析的理论及所需材料,并总结了笔迹研究的几种方法。同时,对于心理学家在过去几十年来有关笔迹与情绪心境、笔迹与内外倾及自尊及其它人格变量、笔迹与神经症、笔迹与身体生理状况、笔迹与自杀、家庭成员笔迹比较等方面的研究进行了归纳和介绍,并探讨了笔迹研究的信度、效度问题,而且,对于未来的笔迹研究提出了值得考虑的方向和途径。  相似文献   
10.
申不害思想与黄老之学在许多方面确有相通相近之处:在本体论与宇宙生成论上,“道”为两家思想的最高范畴,并且凸现出同样的“前概念”先天缺陷;在政治学领域,二者都高标“名实之辨”,但尚未上升为形式逻辑学的认识对象;二者又都崇尚“因循”、“无为”,与原生道家立足于“天人关系”之上的意蕴已大相径庭。但是,申不害并不是一位黄老思想家,其根本分歧在于:黄老重法不重术,申不害重术不重法。申不害思想的性质是“术治主义”,相韩十五载躬行的是“术治”。因此,申不害既不是法家,也不是黄老思想家,而是术家,是术家的开创者。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