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4篇
  免费   0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5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1篇
  2015年   1篇
  2007年   2篇
  200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郭万平 《佛学研究》2004,(1):228-233
内容提要两宋时期,在中日没有国交的情况下,商人和僧侣成为中日贸易往来和文化交流的主要媒介。宋神宗元丰五年,日本僧戒觉率弟子二人偷渡来华,先由杭州经大运河至宋都开封,谒见宋神宗,后赴五台山。其日记《渡宋记》简略地记述了戒觉的旅华历程。虽然篇幅短小,却是研究中日关系史、宋史等珍贵史料。  相似文献   
2.
公共空间艺术中的主题形象是大运河文化带的重要历史文化载体,是大运河文化带传统人居环境的显性符号。在分析目前公共艺术形态的基础上,以淮安“西游”主题形象为例,对创生性公共艺术的概念和形态进行阐述与研究,提出创生性公共艺术具有标志化、情景化、属地化和资本化的特征,标志化与情景化是创生性公共艺术的外在形式,而属地化和资本化是其内在意义的体现。  相似文献   
3.
尹钧科 《学海》2007,(2):53-55
因其地理位置,北京在元以后而成为都城。周边地区经济实力脆弱,使得漕运成为京城接济的重要方面。淮安因其在运河中的地理位置,一直成为漕盐转运的重要枢钮。  相似文献   
4.
历史上的大运河,是一条中外文化交流的走廊,其交流时间之长、地域跨度之大、影响力之深,都是中国文化史的重要篇章,而宗教文化交流是其中重要的组成部分之一. 在明代(1368-1644),特别是永乐年间明政府迁都北京之后,京杭大运河的地位日渐重要,很多大运河沿岸城市都成为繁荣的商业城市.北上南下的外国使团大多活跃于这些地区,...  相似文献   
5.
高寿仙 《学海》2007,39(2):40-52
大运河在隋朝贯通后,淮安成为漕运要道,唐宋后,淮安又成盐运要津。明代以后,两淮盐业更加兴盛,特别是迁都北京后,京城粮米更赖漕运接济,淮安作为漕盐转运的一个重要枢纽,设有众多官府官员,其城市经济也步入繁华时代。  相似文献   
6.
大运河除具有历史、政治、经济等方面的意义之外,还具有重要的文化意义和突出的审美属性。从审美形态上看,它囊括了自然美、社会美、艺术美、科学美、技术美等审美形态。从审美范畴看,它既崇高,又优美。研究大运河的审美价值,对于丰富运河文化研究内容、深化其内涵都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7.
京杭大运河作为中国历史上最重要的运河之一,沿线有着大量的传统古村落和文化遗产。随着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苏南地区的美丽乡村建设迎来了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在建设美丽乡村的同时,古村落作为乡村文化的重要载体和乡村旅游的宝贵资源,也得到了广泛的关注。然而,在当下的城市化、现代化进程中,古村落面临着保护与发展的两难境地。以江苏省常州市邹区镇安基村为例,从建筑环境艺术的角度出发,根据对京杭大运河苏南段古村落的现状调查,探讨古村落保护与更新的策略,并提出了乡村旅游发展的建议。  相似文献   
8.
蒋亚伦 《美与时代》2023,(12):125-127
历史文化名镇名村是文化遗产的核心组成部分,也是人类活动最频繁、文化积淀最深厚的地区。加强对历史文化名镇名村的保护,凸显文化遗产推动社会经济发展的独特视角和重要力量。基于大运河江苏段历史文化名镇名村的保护与传承视角,分析大运河江苏段名镇名村保护现状,从而提出名镇名村保护传承的路径。  相似文献   
9.
杨尚华  李玉 《学海》2022,(4):211-216
大运河在服务国家发展、形塑社会文化及保障民生福祉等方面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由此决定了大运河史研究的价值与意义。民国伊始,大运河史研究已颇受关注;新中国成立后,学界对于大运河史的研究进一步推进和深化。进入21世纪以来,随着国家对大运河工程及大运河文化建设的重视,相关研究愈益升温,视角转向微观,议题更加多元,大运河史料的学术需求也相应增加。已有的大运河史料集内容丰富,但主体内容偏向于古代,近代大运河史料的整理明显不足。夏锦文教授等主编的《近代大运河史料丛编》全面收录了与近代大运河相关的众多文献资料,部分珍稀文献系首次影印出版,且附有大量的高清原始照片,为近代大运河史的研究提供了较为丰富、完整的史料资源。《丛编》收录的史料具有较好的连续性和系统性,文献采集难度较大,从中可见编纂者工作敬业、态度严谨。该丛书的出版将会对近代大运河史的研究产生重要推动作用。  相似文献   
10.
历史文化街区在承载城市历史记忆和文化的同时,也承载着城市生活的公共空间属性。基于新技术的发展,区别于主观评价的街景图像识别可以为历史文化街区的保护与发展提供新的分析方法。基于图像语义分割技术,机器通过深度学习,可对桥西历史文化街区的街景图像语义进行像素化识别,然后得到包含绿视率和天空可视率的街道空间品质数据集,最后通过GIS技术对历史文化街区街景进行可视化分析,提出桥西历史文化街区的更新优化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