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篇
  免费   0篇
  2015年   2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1篇
  2007年   2篇
  2004年   1篇
  199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法音》2015,(3):68
<正>本刊讯2月21至25日,应孟加拉国佛教复兴会的邀请,以全国政协常委、西藏自治区政协副主席、中国佛教协会副会长、中国佛协西藏分会会长、西藏佛学院院长珠康·土登克珠活佛为首的中国西藏自治区佛教代表团一行4人访问了孟加拉国。代表团出席了在孟佛教复兴会下辖的法王寺举办的2015年度阿底峡大师和平金奖  相似文献   
2.
2007年8月11日至12日,第九次医学哲学论坛在江西省井冈山市举行。中国自然辩证法研究会医学哲学专业委员主任委员杜治政教授、副主任委员张大庆教授、何裕民教授、赵明杰教授、贺达仁教授以及来自全国的近40余名医学哲学专家学者参加了会议。会议由赵明杰教授主持,张大庆教授致开幕词,张教授首先对各位学者的到来表示欢迎,指出随着现代医学技术的发展、医疗卫生保健体制改革的深入,医学哲学和医学人文学科在医学研究、医学教育以及医疗保健领域中的重要性越来越突出,自1978年以来,历时近30年的医学哲学和医学人文学的研究为开拓和繁荣我国医…  相似文献   
3.
本文结合汉、藏、蒙等各种文献,探讨了藏传佛教传入卫拉特蒙古的时间、内齐托音一世在蒙古地区传教的特点及其对世俗权力阶层的矛盾心理和与萨迦法王的争斗等问题.从中不仅可以了解藏传佛教在蒙古社会传播的情况,更有助于具体认识蒙藏关系的发展脉络.  相似文献   
4.
《医学与哲学》2005年4月第26卷第4期刊发了单艳华、张大庆的文章“从大众传媒看公众对安乐死态度的嬗变”一文(以下简称单文)。文章考察了20年来大众传媒对安乐死问题的关注,以及公众对安乐死态度的嬗变过程,认为大众传媒使得“公众对安乐死问题的态度由最初的怀疑、排斥,转到开始深入思考和逐渐接受。”[1]文章肯定了大众传媒在现代社会生活中的作用,对此本人深有同感,同时又觉意犹未尽。20年来大众传媒对安乐死的态度是相对明确的,并且影响了公众的态度,但是谁又影响了大众传媒的态度?这个追问有助于我们进一步思考现实生活中的安乐死问…  相似文献   
5.
由北京大学医学史研究中心张大庆教授主编,并有复旦大学等6所从事医学史教学和研究的专家共同编写,于2003年8月出版的<医学史>,和我国近几年来出版的同类书籍相比,是一本在编写思想有所创新的医学史.  相似文献   
6.
明武宗朱厚照在历史上以崇奉藏传佛教而著称。他在京师大量封授、供养藏僧,自封为大庆法王,坚持迎取活佛,为藏僧等建寺造塔,大量开度藏僧行童。明武宗崇奉藏传佛教,与他信奉藏传佛教教义及修行方法,以及其荒嬉的个性有很大关系。宫中浓厚的藏传佛教信仰、朝政日益黑暗腐朽也有一定影响。武宗崇奉藏传佛教,使明朝政治日趋黑暗腐朽,加剧了财政危机,加强了汉藏文化交流,也成为反面典型和后世诸帝鉴戒。  相似文献   
7.
正宣  月蓉  王伟 《法音》2012,(9):48-52,73,76
一、法王寺的历史沿革法王寺,位于四川泸州市合江县二里乡凤凰山风景区,距县城40公里,距贵州赤水市12公里,海拔820米。法王寺系清同治年间敕赐十方丛林,川南黔北著名古刹。据史料记载,法王寺始建于宋、元之际,兴于明、清。法王寺碑记载"欲知梵刹之因肇启兴,崇于宋元,历乎明,千有余岁。其香火无乏,而欣慕者岂胜言哉"。从这段碑文记载看,法王寺的初建年代应在唐朝中晚期,而发展于宋元,但历经战乱匪祸时毁时建。清初,佛教禅宗临济正宗破山大师高足丈雪禅师,选定法王寺为蜀南黔北传法布道寺院,以弘扬佛法。清乾隆庚申年,成都三圣寺高僧文遂禅师来  相似文献   
8.
1994年10月1日晚,天安门广场火树银花,歌声如潮;天安门城楼红灯高照,流光溢彩。  相似文献   
9.
赤松德赞是吐蕃悉补野世系中的一位杰出的赞普,他对吐蕃的繁荣富强,特别是佛教的传播发展,作出重大贡献而被藏民爱戴、拥护、尊崇,遂被神化为文殊菩萨的化身。  相似文献   
10.
何劲松主编/2014年12月出版/169.00元/ISBN 978-7-5097-5559-4由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出版的《佛法王庭的光辉:嵩山大法王寺佛教文化艺术论坛文集》一书,收录了来自全国各地知名专家、学者的论文近40篇,既有探讨大法王寺与汉唐佛教、大法王寺与中日佛教交流、佛教舍利文化等历史文化方面的内容,也有联系现实的有关佛教胜境保护、发展,当代佛教文化建设,当代佛教艺术的继承、创新与发展等议题,突出了宗教文化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