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3篇
  免费   0篇
  2023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2篇
  2012年   1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1篇
  2005年   2篇
  2003年   1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
清朗的,圆月清辉像水一样泻了一地。映照人间万象。  相似文献   
2.
我们的时代是崇尚成功的时代,人人都想成功,更有不少人企盼一举成名,一暴富。然而,获得成功的人毕竟凤毛麟角。德国著名诗人歌德曾经说过:“每个人都想成功,但没想到成长。”今天,由于社会流行一种浮躁风气,在现实生活中,很多人都期待成功,却很少有人真正关注自己的成长。  相似文献   
3.
许生五台宾,业白出石壁。余亦师粲可,身犹缚禅寂。何阶子方便,谬引为匹敌。离索晚相逢,包蒙欣有击。诵诗浑游衍,四座皆辟易。应手看捶钩,清心听鸣镝。精微穿溟,飞动摧霹雳。陶谢不枝梧,风骚共推激。紫燕自超诣,翠驳谁剪剔。君意人莫知,人间寥阒。五台山又称清凉山,是我国佛教四大名山之一、佛教文化的宝库,相传为文殊菩萨应化道场。五台山佛教在经历了北朝、隋代的发展后,到唐朝进入了全面兴盛阶段,寺院林立,僧人众多,文殊信仰遍及天下,当时“天下学佛道者,多宗旨于五台”。〔1〕在五台山佛教蓬勃发展的同时,位于今山西省中部交城县西北石…  相似文献   
4.
近年来,随着电视选秀节目的不断增多,草根歌手一成名现象已屡见不鲜,并引起社会和学界的普遍关注。草根歌手一成名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既得益于他们天生的音乐禀赋,也得力于大众媒体的强力推动,并受当代审美情趣和社会文化生态的影响。草根歌手一成名,客观上也反映了当代社会人文环境的深刻变化:1.全民音乐时代的到来;2.精英文化大众化趋势;3.大众审美取向的改变;4.艺术的人本主义回归。但我们也应看到,草根歌手的一成名可能会导致人们对名利追逐的狂热,以及由此而引发的诸多问题。  相似文献   
5.
雨中的花瓣     
窗外,迷蒙的色里,一场凉透了的秋雨纠缠着秋风呜咽叹息,轻敲轩窗,碎断人肠。寻不见昨日细雨湿花的雅致,觅不到曾经柳絮扑帘的悠然。雨点滴滴答答地滴落,富有节奏地溢满寂寞的空间,和着绮梦悠悠,伤情绵绵,让那横生的愁绪在风中雨里飘摇成殇,恍若枝头颤动的叶子,悲切着让秋风掠去夏日碧绿的忧伤,以苍白的方式挣扎在季节的末梢。  相似文献   
6.
中国曾经是一个宗法观念极重的国家,‘不孝有三,无后为大’是汉族的古老传统观念。甚至到了宗法制度已七零八落的今天,由它所维护的许多意识却仍潜在于人们的心灵深处。古人讲‘人道’,主要是指要有一个家庭,特别是要有配偶,并不含有现代意义上的尊重人格。‘洞房花烛,金榜题名时’被看作人生幸福的两个极端。凡是与组成家庭、巩固家庭相悖的言行,常常被视为反常,而不论这种言行具备何种人格的尊严、理想的光辉、无私的奉献或刻意的追求。但时至今日,人们越来越清醒地认识到应该摆脱浑浑噩噩的惰性,多一点明明白白的理性,因此又重新想到应该如何认识抑制情欲、放弃俗念的积极意义,如何鼓励一部分有志者从人口膨胀、物欲横流的涡旋中跳出来,如何从长远的目标上造福于人类及众生。这是一个严肃的人生课题、社会课题、历史课题。由此也引发出不可回避的问题,即当今的人们能不能学佛?要不要学佛?学佛什么?怎样学佛?这些问题都很大,本栏只希望从当下出发去小议一番,极欢迎现身说法。这一次发表了三篇短文。一篇以优美的文笔倾诉了一段难忘的往事,情也真,意也深。说这样可爱的青年‘不正常’,实在不好开口吧?另外两篇虽然原本只是随意的来信或来稿,但我编到一起,似乎可看做一问一答。来稿所答,实际是一位学子自身的体会,虽然还不够深刻、不够全面。却真实可信,对人能有所启发。来信所问,来稿中并没有一一作答,因此还有不小的余地,读者中如有愿意继续回答的,十分欢迎赐稿。  相似文献   
7.
王阳明传世文献中,数处提及"气"。此词盖肇端于孟子,经程颐注意,后朱子师生屡相讨论,王阳明更有发挥。后世传播,"气"虽不如"良知"为众所晓,然自成脉络,是孟子、朱子、阳明等皆有领会处。今藉阳明"气"解,疏通其义,并论心性学之特点在于对文字进行身感的理解。  相似文献   
8.
芦力军 《世界哲学》2009,(5):162-170
之颂》是德国早期浪漫主义作家诺瓦利斯的代表作。在这篇作品中,他将的概念引申到哲学和宗教范畴中,通过本体超验,勾画出精神不朽的宗教寓意和现实寓意。超验是这部作品的点睛之笔,作者通过体验的不同意境,表达了内心世界对完美精神的追求。  相似文献   
9.
李侗继承了杨时、罗从彦一系的理学,对朱熹的四书学和理学的形成都发挥了指导和启发的作用。本文分别从《论语》、《孟子》、《大学》、《中庸》的角度来论述李侗对朱熹的影响,展现了李侗在洛学发展为闽学过程中居于承前启后的地位。  相似文献   
10.
通联片羽     
《佛教文化》1994,(3):42-42
将本期“通联片羽”编辑完毕,放下笔来,信步踏入佛教文化所的后院——此时已是初夏的天气,满院的绿荫婆娑,若是白昼里顶着炎阳从门外一脚踏进来,扑面的清凉往往将人从头顶沁到脚底,而此刻月中天,门外长街、门内庭院俱是一片静谧,惟有月如水泻地。正在迷离之间,忽然一阵风动,霎时间满院只听得一片“沙沙”声作响,树叶纷披摇曳不止,我凝望这风中千枝万叶,顿觉精神一爽:读者和编者之间,正是一枝一叶总关情啊!《佛教文化》与其它很多大众化期刊相比,如果说有点什么特别之处,就正是在于这一点——不是物欲,不是感官刺激,而是一片单单纯纯的情感因缘,将广大读者和这份刊物联系在一起!怎能不让人格外珍惜这份因缘!本着这样一种珍惜之情,编者从众多的读者来信——犹如眼前千枝万叶——之中撷取一二,郑重作答。今后还应当进一步加强编、读之间的联系,当然形式可以多样化,然否?但见眼前纷纷绿叶,齐齐点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