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240篇
  免费   195篇
  国内免费   764篇
  2024年   21篇
  2023年   60篇
  2022年   94篇
  2021年   52篇
  2020年   66篇
  2019年   63篇
  2018年   50篇
  2017年   61篇
  2016年   80篇
  2015年   77篇
  2014年   152篇
  2013年   92篇
  2012年   95篇
  2011年   125篇
  2010年   116篇
  2009年   115篇
  2008年   134篇
  2007年   100篇
  2006年   95篇
  2005年   82篇
  2004年   101篇
  2003年   83篇
  2002年   64篇
  2001年   49篇
  2000年   40篇
  1999年   23篇
  1998年   17篇
  1997年   24篇
  1996年   18篇
  1995年   16篇
  1994年   12篇
  1993年   6篇
  1992年   2篇
  1991年   3篇
  1990年   5篇
  1989年   2篇
  1988年   1篇
  1985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219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在西方,随着反封建的资产阶级政治革命的展开,为政治革命进行思想启蒙和理论论证成为哲学的主题,政治哲学成为显学。资产阶级政治哲学虽然有多种表现形式,但都把资本主义制度永恒化,把资产阶级的自由、平等、公平、公正等绝对化。马克思创立的历史唯物主义,则为无产阶级变革资  相似文献   
2.
西安清真餐饮业在发展中受到宗教、历史、文化、社会、地域等各种因素的多元影响。仔细分析清真餐饮业起落沉浮的原因,总结其成败得失的经验教训,对于清真餐饮业今后的发展有着积极的意义。笔者将其建国后发展过程分为改革开放前和改革开放后两个阶段,并对其各个发展阶段的特点及形成原因进行了详细阐述。  相似文献   
3.
20世纪50年代中期,一批年轻的苏联哲学家热衷于逻辑认识论、科学方法论等方面的研究,形成唯科学主义倾向。弘扬理性是欧洲各国走向现代化的共同道路,但在苏联,唯科学主义倾向的出现有独特原因。19世纪末20世纪初俄罗斯形成宗教哲学、宇宙主义、马克思主义三个哲学派别,共同之处是重视集体轻视个人。以此为基础在30年代形成苏联哲学。不能简单否定苏联哲学。苏联哲学有三个阶段:一、20年代,这时哲学尚有独立研究的部分可能;二、30、40年代,哲学彻底意识形态化,扼杀一切创造性;三、50—80年代,出现60年代人~①哲学家,他们彻底抛弃30、40年代的苏联哲学。50—80年代苏联哲学具有启蒙性质,座右铭是"人可以也应该靠自己的头脑生活"。其背景是苏联社会正努力从对斯大林的个人迷信中解放出来,肯定个人的价值,具有人道主义性质。带有人的面孔的社会主义是60年代人哲学家的理想,而且对他们来说,人的面孔比社会主义更重要。  相似文献   
4.
静坐窗前,思念在我猝不及防的刹那间,如同潮水般涌来,人生苦短的感慨在心中油然而生。回首漫漫人生路,心中有一道暗影,人生便多了一道光芒。在这不容易的人生里,那些逝去的岁月如流水般溯远,而即将到来的,正在冥冥之中等待着我们勇敢面对。  相似文献   
5.
探讨置入双单猪尾导管引流对多房性肝脓肿治疗的可行性和临床应用价值。共收治多房性肝脓肿21例,首次经置入单猪尾导管引流治疗15例中,选择单纯置入单猪尾导管引流治疗10例,并选择置入双单猪尾导管引流治疗6例。比较两组患者围手术期疗效和术后并发症的观察指标。围手术期疗效的观察中,发现双单猪尾导管组患者高热、寒战持续时间短,腹...  相似文献   
6.
韦倩 《学海》2012,(5):44-51
瓦尔拉斯体系假设纯粹自利偏好的个体依靠完备契约和第三方无成本实施来维持社会运转,这在一定程度上并不符合社会运转的真实情况。更加符合现实的思路是个体偏好中并不仅仅包含自利偏好,而且包含亲社会性的他涉偏好,只有在个体具有愿意付出成本实施某种亲社会行为的偏好时,社会才可能得以存在。本文主要分析经济学领域近年来兴起的亲社会偏好模型及其对瓦尔拉斯体系的拓展,并讨论了这种趋势的经济学含义。  相似文献   
7.
孙卉  徐洁 《心理科学进展》2023,31(3):467-479
职场通讯压力是指员工想要快速回复基于信息通讯技术(information and communication technology, ICT)的工作消息而体验到的紧迫性, 现有研究对其成因及影响路径的探讨较为零散且缺乏系统性认识。基于工作要求-资源模型并结合努力-恢复模型, 讨论作为工作要求的ICT使用以及作为个人要求/资源的个体因素对职场通讯压力的前因作用; 探讨职场通讯压力因阻碍恢复活动而对员工身心健康以及工作和家庭领域产生的消极影响, 以期增进对职场通讯压力的全面了解, 丰富现有研究对ICT使用后果的认识, 并为未来研究的展开以及员工职业心理健康干预实践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8.
王俊秀  刘洋洋 《心理学报》2023,55(3):406-420
利用中国综合社会调查和中国社会状况综合调查重复截面数据,通过年龄-时期-队列模型对居民公平感的时代变化进行分析。研究发现公平感在年龄上呈“J”型趋势;从时期效应看, 2008年公平感较高, 2010~2013年在低谷徘徊,2015年以后又开始回升;从队列视角看,建国前出生队列公平感偏低,建国后初期的队列相对较高,“50”后有所下滑,从“60”后开始公平感持续走低,到“80”后跌入低谷,但“90”后又开始升高。从1949年前后“寡且不均”到建国初期阶段的“寡且均”,再到改革开放40年快速经济增长下“不寡但不均”的社会变迁过程影响了居民的公平感。  相似文献   
9.
在左手食指第一节腹侧分别进行1个点、2个点和3个点的定位实验,探讨了多点定位的特点。实验发现,按单个点的定位误差来计算.1个点和3个点的定位误差无显著差异,且二者均显著地低于2个点的定位误差;在2个点的定位中,一个点的定位误差是此2个点的空间距离的函数.定位误差有随距离加大而增加的趋势;在3个点的定位中.同一个点在不同的3点组台中的定位误差无显著差异。结果指示,多点触觉定位除以受刺激的躯体部位框架为参照(基本参照)外,还受到诸刺激点构成的刺激模式(次级参照)的影响。  相似文献   
10.
分时距认知特点的研究   总被引:6,自引:1,他引:5  
黄希庭  顾铸 《心理科学》1997,20(3):193-196
本研究探讨了分时距估计的认知特点,检验了SS模型、PT模型和CS模型的预测效度,结果表明:分时距估计主要是在信息提取阶段采用分段推算策略对时间信息进行重建的过程,变化/分割和注意分配对分时距估计有显著影响;SS模型的预测效度最低,PT、CS模型的预测效度较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