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64篇
  免费   39篇
  国内免费   82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6篇
  2021年   7篇
  2020年   8篇
  2019年   3篇
  2018年   6篇
  2017年   7篇
  2016年   7篇
  2015年   6篇
  2014年   14篇
  2013年   8篇
  2012年   4篇
  2011年   7篇
  2010年   6篇
  2009年   28篇
  2008年   19篇
  2007年   24篇
  2006年   20篇
  2005年   24篇
  2004年   16篇
  2003年   20篇
  2002年   9篇
  2001年   7篇
  2000年   7篇
  1999年   6篇
  1998年   4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3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3篇
  198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8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泛读与精读之比较研究——内隐记忆的作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曹成刚 《心理科学》1997,20(6):541-545
内隐记忆是目前记忆研究的一个热点。本文通过62名被试对泛读与精读两种不同阅读方式进行了比较研究,结果表明:泛读更接近内隐记忆,精读更接近外显记忆,为两类记忆系统的划分提供了阅读方面的实验依据。同时也表明,泛该对学生阅读能力的培养起着更为重要的作用.整个测评研究结果,为指导阅读教学提供了心理学依据。  相似文献   
2.
目的:研究探讨了单类内隐联想测验(Single Category Implicit Association Test,SC-IAT)测量中学生良心的可行性,并分析内隐良心和外显良心的关系。方法:采用E-prime3.0软件编制SC-IAT良心测量程序,测量了中学生内隐良心; 采用青少年良心问卷测量了中学生的外显良心,并运用相关技术分析两者之间的关系。结果:SC-IAT实验中,中学生良心的内隐效应显著,且不存在性别、独生与否、学段、家庭结构、家庭所在地等人口统计学指标上的显著差异; 内隐良心与外显良心之间的相关不显著。结论:(1)中学生良心存在积极内隐效应;(2)外显良心和内隐良心相互分离,是两个不同的建构。  相似文献   
3.
为探究留守初中生同伴侵害与攻击性的关系机制,通过构建链式多重中介模型,考察歧视知觉、孤独感和心理韧性在二者关系中的多重中介效应。采用问卷调查法对519名留守初中生进行调查,结果显示:(1)留守初中生同伴侵害的发生率为96.3%,具有普遍性;(2)留守初中生同伴侵害、歧视知觉、孤独感、心理韧性与攻击性之间均呈显著相关;(3)留守初中生的歧视知觉、孤独感和心理韧性在其同伴侵害与攻击性的关系中具有链式多重中介作用;(4)同伴侵害与攻击性关系模型具有一定稳定性,同时在是否留守及单亲与双亲外出留守初中生群体中存在显著差异。研究结果揭示了同伴侵害与攻击性的关系机制,可为探索留守初中生不良同伴关系的教育策略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4.
为探讨具身内隐情绪和外显情绪之间的相容性和不相容性对创造性思维的影响,实验采用情绪视频启动范式诱发被试的积极情绪或消极情绪,同时采用面部表情操纵技术诱导其具身积极情绪或具身消极情绪,然后要求被试完成创造性思维测验中的替代使用任务(AUT)与顿悟字谜测验。结果发现:在积极情绪下,情绪相容组的AUT流畅性得分显著高于情绪不相容组;而在消极情绪下,情绪相容组的AUT原创性得分与顿悟字谜得分显著高于情绪不相容组;灵活性在两种情绪条件下的差异均不显著。结果表明,面部表情和外显情绪的相容性有利于创造性思维的表现,积极情绪和消极情绪下的情绪相容性分别影响着创造性思维的不同成分。  相似文献   
5.
本研究以词图匹配材料为学习材料,以“大多数人选择的情况”为社会性线索,通过分析行为表现和眼动指标,探讨了社会性线索对内隐和外显元认知监控的影响。结果显示:(1)第一次信心判断时,外显信心判断显著高估,内隐信心判断较为准确。第二次信心判断时,在线索一致条件下,外显信心判断等级显著高于内隐信心判断。(2)在提供社会性线索阶段和第二次再认阶段,与线索一致条件相比,线索不一致条件下被提示项的注视时间更短,而未提示项的注视时间更长,且个体改变选择的次数显著增多。结果表明:内隐和外显元认知监测存在分离,内隐监测的准确性更高,外显监测受社会性线索的影响更大;而内隐和外显的元认知控制受社会性线索的影响趋同。  相似文献   
6.
传统社会中,帮助儿童实现社会化进程的主要来源是家庭、学校及伙伴,而信息、网络时代的来临几乎从根本上打破了这种传统格局。随着电视、电脑、智能手机等电子产品的普及,通过直观明了的视频材料获取信息、学习知识的儿童的比例明显上升。具有对比强烈、色彩鲜明、纯度较高等特点的动画片更是受到儿童青睐,与此同时,关于其中的暴力内容对儿童攻击性的影响也日益受到关注。那么,动画片中卡通形象的暴力言行究竟对儿童心理的成长与发展产生了怎样的影响?  相似文献   
7.
以两类具有不同负性情绪强度值的高频汉语双字词为材料,采用项目法定向遗忘范式,探究负性情绪词语在外显和内隐记忆测验中是否存在定向遗忘效应。结果显示,(1)在外显记忆测验中,强、弱负性词均出现了显著的定向遗忘并且弱负性词的定向遗忘效应大于强负性词;(2)在内隐记忆测验中,只有弱负性词出现了显著的定向遗忘,而强负性词则无。可见,内隐记忆测验中的定向遗忘效应对负性信息比外显记忆测验更加敏感。  相似文献   
8.
内隐学习的抗干扰性特征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范兆兰  郭秀艳 《心理科学》2002,25(1):108-108
一般而言,内隐学习(implicit learning),相对于有意识的、作出努力的和清晰的外显学习(explicit learning)来说.是指一种无意识的、无须意志努力的和不可言传的学习。自内隐学习诞生之日起,它就一直是当代认知心理学的热点和难点。我国学者杨治良等(1991,1995)还发现,它不受诸如系列位置等其他方面刺激的影响,反应倾向指标β波动较小。这种现象后来被称为内隐学习的抗干扰性。此外,抗干扰性还表现在,内隐学习不受精神病或神经损伤的影响和干扰。以下是近年来的几个视知觉方面的典型研究实例。  相似文献   
9.
内隐和外显记忆测验中的具体性效应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通过三个实验考察词语的具体性对概念内隐和外显记忆测验成绩的影响,检验加工说对概念变量的预测,并对双重编码理论进行评析。实验一通过操纵词频变量发现,在低频词的再认中有具体性效应,但偏好测验中没有产生具体性效应。实验二使用低频词发现,词语联想和词语线索回忆中都有具体性效应。实验三通过操纵编码任务,在偏好测验中又获得了具体性效应。总体的实验结果既不完全符合加工说,也给双重编码理论带来了问题。  相似文献   
10.
周仁来  靳宏  陶沙  张冲  赵文芳 《心理科学》2003,26(5):919-920
1 前言  研究发现 ,与采用相同的感觉道呈现刺激相比 ,如果学习和测验之间采用不同感觉道呈现刺激将减损操作的成绩 ,产生通道转换效应。一般认为 ,通道转换对内隐记忆测验有较大影响 ,很少影响外显记忆测验。如Jacoby和Dallas(1981)发现 ,感觉通道的改变会严重干扰单词确认测验的成绩 ,却很少干扰再认测验成绩。Graf和Schacter(1985 )报告词干补笔测验的启动由于学习和测验感觉通道的改变而降低了 ,但线索回忆任务的成绩却未受到这种影响。马正平和杨治良 (1991)发现 ,感觉道的改变对填字组词的间接测验有较大影响 ,产生了破坏作用 ,…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